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482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涉及车辆防护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二侧架位于所述第一侧架的上方位置处,所述第一侧架的顶部和第二侧架的底部均设有安装仓,且上下端的所述安装仓均等距设有多组,相邻上下端的两组所述安装仓之间连接有交叉臂架,所述安装仓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交叉臂架的上下端分别通过滑槽延伸至上下端的所述安装仓内部,且交叉臂架的上下端均设有滑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气压缸拉动支板,使得第一侧架向第二侧架移动,从而改变装置整体的高度,在调节高度的同时,交叉臂架跟随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的间距改变来折叠改变长度,不占空间,而且交叉臂架始终挡在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防护性能好。防护性能好。防护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防护
,尤其涉及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是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商用车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分为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共五类,在整个行业媒体中,商用车的概念主要是从其自身用途不同来定义的,习惯把商用车划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
[0003]一般重型商用车的侧面都会加装防护装置,防止行人从侧防护栏与前后车轮的间隙中间跌入车辆行驶区域而发生危险,目前商用车侧防护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采用金属管件焊接而成,另一种采用塑料成型,但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多为固定式结构,无法根据地形的不同调整高度,即使有的可以改变高度,多为翻折结构或者空心框架之内的,翻折的占空间,空心框架防护性能不够好,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该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通过第一气压缸拉动支板,使得第一侧架向第二侧架移动,从而改变装置整体的高度,在调节高度的同时,交叉臂架跟随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的间距改变来折叠改变长度,不占空间,而且交叉臂架始终挡在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防护性能好。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包括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二侧架位于所述第一侧架的上方位置处,所述第一侧架的顶部和第二侧架的底部均设有安装仓,且上下端的所述安装仓均等距设有多组,相邻上下端的两组所述安装仓之间连接有交叉臂架,所述安装仓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交叉臂架的上下端分别通过滑槽延伸至上下端的所述安装仓内部,且交叉臂架的上下端均设有滑轮;
[0006]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后端的两侧均设有支板,且同侧的两组所述支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气压缸,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前端均设有压溃防护板,所述第二侧架的后端设有支架组件。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溃防护板呈弧形,且压溃防护板内部的两侧弧形端面上均设有压溃槽,两侧的所述压溃槽之间位置处的所述压溃防护板上设有压溃孔,所述压溃孔与压溃槽连通。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溃防护板的背面设有缓冲肋条,且缓冲肋条呈波浪形,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前端均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肋条与所述缓冲槽相适配。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固定臂,所述连接杆至少设有两组,且连接杆设在第二侧架的后端,所述固定臂铰接在连接杆上,且固定臂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配合螺栓与车架固定。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臂下端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二气压缸,且两组所述第二气压缸的输出端分别与两组所述连接杆的后端铰接。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两侧的下端均设有紧固块,且紧固块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紧固块通过第二安装孔配合螺栓与第二侧架固定。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侧架底部的前端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下活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设有轴板,且轴板的内侧摆动安装有清洁辊。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清洁辊的长度大于交叉臂架的最短收缩高度并小于交叉臂架的最长拉伸高度,所述轴板上设有第一马达,且第一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清洁辊连接。
[00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纹丝杆,所述活动块上端设有与螺纹丝杆相适配的螺母块,所述第二侧架的一侧设有第二马达,且第二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螺纹丝杆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气压缸拉动支板,使得第一侧架向第二侧架移动,从而改变装置整体的高度,在调节高度的同时,交叉臂架跟随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的间距改变来折叠改变长度,不占空间,而且交叉臂架始终挡在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防护性能好。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压溃防护板挡在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前,利用压溃槽配合压溃孔的作用,在防护的同时弱化反作用力,当受到碰撞冲击时,压溃槽和压溃孔收缩,降低碰撞时对人体的伤害值,有利于行人保护,同时配合缓冲肋条的作用,利用波浪形结构形变产生弹性缓冲力,削弱冲击力,保护装置整体。
[0018]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侧架通过支架组件与车架安装,利用第二气压缸的作用可以推动连接杆和固定臂翻转,从而将装置整体进行翻转,方便维修人员对车底进行维修。
[0019]4、本专利技术通过螺纹丝杆旋转驱动活动块沿着活动槽移动,通过第一马达带动清洁辊使得清洁辊摆动对交叉臂架清理,有利于去除污渍,避免交叉臂架卡死,且不用时,利用清洁辊的摆动作用还能水平收回,不会占空间,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交叉臂架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压溃防护板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压溃防护板内部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组件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缓冲槽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侧架底部示意图。
[0028]其中:1、第一侧架;2、第二侧架;3、安装仓;4、交叉臂架;5、滑槽;6、滑轮;7、支板;8、第一气压缸;9、压溃防护板;10、压溃槽;11、压溃孔;12、缓冲肋条;13、缓冲槽;14、连接杆;15、固定臂;16、第一安装孔;17、第二气压缸;18、紧固块;19、第二安装孔;20、活动槽;21、活动块;22、轴板;23、清洁辊;24、第一马达;25、螺纹丝杆;26、第二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0]实施例一
[0031]根据图1、2、3、4、5、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包括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所述第二侧架2位于所述第一侧架1的上方位置处,所述第一侧架1的顶部和第二侧架2的底部均设有安装仓3,且上下端的所述安装仓3均等距设有多组,相邻上下端的两组所述安装仓3之间连接有交叉臂架4,所述安装仓3的内部设有滑槽5,所述交叉臂架4的上下端分别通过滑槽5延伸至上下端的所述安装仓3内部,且交叉臂架4的上下端均设有滑轮6;
[0032]所述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后端的两侧均设有支板7,且同侧的两组所述支板7之间连接有第一气压缸8,所述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的前端均设有压溃防护板9,所述第二侧架2的后端设有支架组件。使用时,第一气压缸8拉动支板7,使得第一侧架1向第二侧架2移动,改变装置整体的高度,在调节高度的同时,交叉臂架4跟随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之间的间距改变来折叠改变长度,不占空间,交叉臂架4始终挡在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包括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架(2)位于所述第一侧架(1)的上方位置处,所述第一侧架(1)的顶部和第二侧架(2)的底部均设有安装仓(3),且上下端的所述安装仓(3)均等距设有多组,相邻上下端的两组所述安装仓(3)之间连接有交叉臂架(4),所述安装仓(3)的内部设有滑槽(5),所述交叉臂架(4)的上下端分别通过滑槽(5)延伸至上下端的所述安装仓(3)内部,且交叉臂架(4)的上下端均设有滑轮(6);所述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后端的两侧均设有支板(7),且同侧的两组所述支板(7)之间连接有第一气压缸(8),所述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的前端均设有压溃防护板(9),所述第二侧架(2)的后端设有支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防护板(9)呈弧形,且压溃防护板(9)内部的两侧弧形端面上均设有压溃槽(10),两侧的所述压溃槽(10)之间位置处的所述压溃防护板(9)上设有压溃孔(11),所述压溃孔(11)与压溃槽(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防护板(9)的背面设有缓冲肋条(12),且缓冲肋条(12)呈波浪形,所述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的前端均设有缓冲槽(13),所述缓冲肋条(12)与所述缓冲槽(13)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商用车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连接杆(14)和固定臂(15),所述连接杆(14)至少设有两组,且连接杆(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干付昱轩付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黑马商用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