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金玉专利>正文

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466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将穿心莲、板蓝根、贯众、黄芪、党参、红枣、陈皮、山楂、甘草九味中药及红糖加水煎煮,取煎煮液经稀释,然后加热至80~100℃加入淀粉进行糊化反应,得到悬浮发酵培养液;将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粪链球菌和红螺菌组成的复合菌粉加入到悬浮发酵培养液中,搅拌混合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氮源和无机盐混匀,在10~38℃温度条件及空气条件下进行悬浮发酵培养,至悬浮发酵培养液表面长满白色至米黄色发酵菌斑,得到所述中药益生菌发酵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所得发酵液用于饲料制备可以显著降低饵料系数。用于饲料制备可以显著降低饵料系数。用于饲料制备可以显著降低饵料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及生态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受到淡水水体天然饵料资源缺乏的限制,淡水鱼产量及商品规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通过外源性营养的加入解决这一现状就成为必然。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施肥和投喂人工饲料。配合饲料是一种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生理要求、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以满足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
[0003]通过在配合饲料中加入特定益生菌及中药成分以改善肠道营养健康,降低鱼类生长过程中的发病率,提高鱼的成活率已有大量现有技术予以公开。如专利CN110754568A公开了了一种含益生菌的鱼虾饲料,在原鱼粮基础上添加中药当归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酵母菌等益生菌,益生菌含量占10%,制备时先将当归采用所述益生菌发酵,再制备饲料。该专利技术在原鱼粮基础上添加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酵母菌等益生菌抑制病原菌,提高饲料利用率,净化水质,可以显着改善鱼虾营养,促进鱼虾生长,降低发病率。
[0004]专利CN 112314778 A公开了一种观赏鱼复合益生菌发酵中草药饲料及其制备方法,饲料具体组成成分及重量份数为:鱼粉30

50份、豆粕10

30份、玉米粉5

10份、面粉10

20份、鱼油3

5份、螺旋藻2

3份、啤酒酵母1

2份、混合维生素5

8份、混合矿物质5

8份、磷酸二氢钙2

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

2份、红曲粉3

5份、中药组合物3

8份、复合益生菌3

6份。制备方法包括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复合益生菌的制备、饲料基质的制备、饲料制备。该专利技术添加了中药组合物、复合益生菌、混合维生素和混合矿物质,减少鱼肠道有害微生物的数量、提高鱼体内代谢水平、增强鱼体的抗病力,延长鱼的寿命,红曲色素可以使鱼体增色,提高观赏价值。
[0005]专利CN 102367425 A公开了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液体培养基、培养方法及饲料添加剂,其成分包括:红糖、中药组分、磷酸二氢钾、酵母膏和水;其各成分占总的质量比为:红糖,5%~8%;中药组分,2%~3%;磷酸二氢钾,0.2%~0.3%;酵母膏,0.3%~0.5%;余量为水。该专利技术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活性益生菌的菌株活性和在肠道中的定植性能,并且使由其制得的饲料添加剂富含中药成分,还能使中药成分中起到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鱼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强体治病性能和促生长性能。
[0006]上述现有技术均公开了益生菌及中药成分在鱼用饲料中的应用及功效。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为满足益生菌用量的要求,益生菌往往需要进行发酵培养,而上述益生菌的发酵培养条件往往需要在厌氧或通入氧气条件下进行,而且对温度敏感,需要提供恒温环境,才能维持良好的发酵效率。以上条件往往需要较大的设备或装置投入以满足生产,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此开发一种能够在常规空气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且对温度敏感度较低,能够适应于10~38℃温度条件变化(如广东地区全年大部分时间温度范围),且发
酵效率高的培养体系具有显著的改进意义。常规空气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相比厌氧或通入氧气条件下培养的难点还在于天然细菌的竞争生长易造成发酵液变质发臭,通过独特发酵体系及功能成分的添加抑制天然细菌的生长而促进优质益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意义。
[0007]另外,现有将中药成分用于鱼饲料主要基于的是其抗病药理活性,用于提高鱼体抗病能力。但中药成分的筛选及用量往往依靠经验,未有充分的实验数据提供相应的指导方向。而且现有技术还有报道直接在鱼饲料中添加中药粉,然而中药粉适口性差,对鱼类进食反而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发酵液的制备可在常规空气条件下进行,且能够适应于10~38℃温度条件变化,发酵效率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以为鱼用配合饲料的制造提供高效、高产的原料来源。
[0009]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
[0010]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1]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1)将穿心莲、板蓝根、贯众、黄芪、党参、红枣、陈皮、山楂、甘草九味中药及红糖加水煎煮,过滤去药渣,得到煎煮液;
[0013](2)将步骤(1)的煎煮液经稀释,然后加热至80~100℃,加入淀粉进行糊化反应,得到悬浮发酵培养液;
[0014](3)将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粪链球菌和红螺菌组成的复合菌粉加入到步骤(2)的悬浮发酵培养液中,搅拌混合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氮源和无机盐混匀,在10~38℃温度条件及空气条件下进行悬浮发酵培养,至悬浮发酵培养液表面长满白色至米黄色发酵菌斑,得到所述中药益生菌发酵液。
[0015]进一步地,步骤(1)中中药成分质量份配比如下:穿心莲10~20份、板蓝根5~15份、贯众5~15份、黄芪10~20份、党参5~15份、红枣5~10份、陈皮10~20份、山楂5~10份、甘草5~15份。
[0016]进一步地,步骤(1)中中药成分质量百分含量配比为:穿心莲、板蓝根和贯众占比30%~40%,黄芪、党参和红枣占比30%~40%,陈皮、山楂和甘草占比20%~40%。经本专利技术试验研究发现,在本专利技术的发酵体系中,穿心莲、板蓝根和贯众占比过高,发酵培养液表面难以生长出益生菌菌丝(斑);穿心莲、板蓝根和贯众占比过低,环境中的天然细菌竞争性生长,发酵液变质发臭,无法生长出益生菌菌丝(斑)。黄芪、党参和红枣占比过低,益生菌菌丝(斑)生长缓慢,发酵效率低。陈皮、山楂和甘草的占比,对所得发酵液制备的鱼饲料的饵料系数具有较大影响。
[0017]进一步地,步骤(1)中红糖的加入量为中药成分总质量的0.5~2倍。
[0018]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稀释标准为:最终稀释液质量为步骤(1)中中药成分总质量的150~600倍。
[0019]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淀粉加入的质量浓度为0.5%~4%。淀粉加入量过低,
悬浮稳定效果较差,发酵效率降低;淀粉加入量过高,发酵液粘度过大,影响益生菌对氮源和无机盐等成分的吸收利用,同样会使发酵效率降低。且淀粉的加入及糊化反应后,可以在悬浮发酵培养液表面形成一层隔离的皮膜,提供一定的厌氧及阻隔环境中天然细菌的作用,可以为本专利技术特定的混合益生菌提供良好的前期生长保护环境。在不加入淀粉的情况下,益生菌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穿心莲、板蓝根、贯众、黄芪、党参、红枣、陈皮、山楂、甘草九味中药及红糖加水煎煮,过滤去药渣,得到煎煮液;(2)将步骤(1)的煎煮液经稀释,然后加热至80~100℃,加入淀粉进行糊化反应,得到悬浮发酵培养液;(3)将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粪链球菌和红螺菌组成的复合菌粉加入到步骤(2)的悬浮发酵培养液中,搅拌混合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氮源和无机盐混匀,在10~38℃温度条件及空气条件下进行悬浮发酵培养,至悬浮发酵培养液表面长满白色至米黄色发酵菌斑,得到所述中药益生菌发酵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中药成分质量份配比如下:穿心莲10~20份、板蓝根5~15份、贯众5~15份、黄芪10~20份、党参5~15份、红枣5~10份、陈皮10~20份、山楂5~10份、甘草5~1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中药成分质量百分含量配比为:穿心莲、板蓝根和贯众占比30%~40%,黄芪、党参和红枣占比30%~40%,陈皮、山楂和甘草占比20%~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金玉
申请(专利权)人:梁金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