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模姿态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441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护手套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模姿态调节机构,包括机架;升降支架,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手模安装部,沿水平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手模组件,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固接的多个手模,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手模安装部可拆卸式连接;联动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联动单元将升降支架的竖直运动转化为手模的翻转运动,且联动单元能够实现手模的单行程翻转,即向下运动时手模保持原有姿态,向上运动时手模翻转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模姿态调节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护手套生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手模姿态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防护手套一般包括织物以及附着在织物外部的塑胶防护层,防护手套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织物套设在手模上,然后将手模浸入胶池中,胶液附着在手套上以后再进行烘干。上述浸胶过程中,手模掌心朝下,浸胶过后需要使手模翻转一定角度,以便胶液均匀分布,现有技术中的浸胶装置需要通过伺服电机来驱动手模翻转,这一方面提高了设备成本,且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另一方面伺服电机受工况环境影响,容易出现故障,设备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模姿态调节机构,能够利用手模的升降动作自动驱动手模翻转,简化设备结构,降低设备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模姿态调节机构,包括:机架;升降支架,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手模安装部,沿水平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手模组件,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固接的多个手模,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手模安装部可拆卸式连接;联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机架与所述手模安装部之间,所述联动单元被在装配为:当所述升降支架下行时能够使所述手模安装部保持第一预设姿态,且当所述升降支架上行时能够使所述手模安装部由所述第一预设姿态翻转为第二预设姿态。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手模安装部相对固接的摆臂,以及与所述机架固接的引导板;所述摆臂上设有导销,所述引导板上设有与所述导销配合的导槽;所述摆臂与所述升降支架之间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被装配为能够使所述摆臂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在水平状态;所述导槽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区段,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自第一区段的其中一侧壁向第一区段旁侧延伸设置。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导槽还包括第三区段,所述第三区段位于所述第一区段上端,所述第三区段是一个圆形镂空区域,且第三区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导销到所述摆臂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的交汇处的下侧拐角处设有一沉槽部,所述沉槽部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的侧壁平滑过渡。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的交汇处设有活动桥,所述活动桥被装配为:当所述升降支架下行时,所述活动桥能够搭接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入口处,以阻止所述导销进入所述第二区段,且当所述升降支架上行时,所述活动桥能够从所述第二区段的入口处移除,以使所述导销能够进入所述第二区段。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活动桥包括桥板和挡块,所述桥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段交汇处的上侧拐角处,所述桥板与所述引导板之间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被装配为能够使所述桥板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在水平状态,且所述桥板横跨在所述第一区段上;所述挡块与所述引导板固接,且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区段交汇处的下方。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当所述摆臂竖直向上时,所述手模的掌心向下,当所述摆臂竖直向下时,所述手模的掌心向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当所述导销位于所述沉槽部内时,所述手模的指尖向下。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手模安装部上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的一端敞口设置,另一端封口设置;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设有与所述T型槽相匹配的T型块。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支架上下运动的竖直驱动元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联动单元将升降支架的竖直运动转化为手模的翻转运动,且联动单元能够实现手模的单行程翻转,即向下运动时手模保持原有姿态,向上运动时手模翻转180
°
,避免出现冗余动作,同时简化了设备结构和控制流程,提高了加工效率;另外,升降支架上行时能够使手模先翻转较小的角度,使手模指尖朝下,以便于多余的胶液滴落,然后在翻转较大角度,使手模掌心朝上,实现了手模的两级翻转,契合了手模浸胶工艺的工序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模姿态调节机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模姿态调节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支架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模安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a

图5h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联动单元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6]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17]如图1

4所示,一种手模姿态调节机构,包括:机架10;
升降支架20,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手模安装部30,沿水平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20上;手模组件40,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固接的多个手模,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手模安装部30可拆卸式连接;联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与所述手模安装部30之间,所述联动单元被在装配为:当所述升降支架20下行时能够使所述手模安装部30保持第一预设姿态,且当所述升降支架20上行时能够使所述手模安装部30由所述第一预设姿态翻转为第二预设姿态。
[0018]具体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手模安装部30相对固接的摆臂31,以及与所述机架10固接的引导板50;所述摆臂31上设有导销32,所述引导板50上设有与所述导销32配合的导槽;所述摆臂31与所述升降支架20之间设有第一扭簧33,所述第一扭簧33被装配为能够使所述摆臂31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在水平状态;所述导槽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区段51,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区段52,所述第二区段52自第一区段51的其中一侧壁向第一区段51旁侧延伸设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导槽还包括第三区段53,所述第三区段53位于所述第一区段51上端,所述第三区段53是一个圆形镂空区域,且第三区段53的直径大于所述导销32到所述摆臂31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段52与第一区段51的交汇处的下侧拐角处设有一沉槽部54,所述沉槽部54与所述第一区段51和所述第二区段52的侧壁平滑过渡。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段52与第一区段51的交汇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模姿态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升降支架,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手模安装部,沿水平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手模组件,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固接的多个手模,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手模安装部可拆卸式连接;联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机架与所述手模安装部之间,所述联动单元被在装配为:当所述升降支架下行时能够使所述手模安装部保持第一预设姿态,且当所述升降支架上行时能够使所述手模安装部由所述第一预设姿态翻转为第二预设姿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模姿态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手模安装部相对固接的摆臂,以及与所述机架固接的引导板;所述摆臂上设有导销,所述引导板上设有与所述导销配合的导槽;所述摆臂与所述升降支架之间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被装配为能够使所述摆臂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在水平状态;所述导槽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区段,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自第一区段的其中一侧壁向第一区段旁侧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模姿态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还包括第三区段,所述第三区段位于所述第一区段上端,所述第三区段是一个圆形镂空区域,且第三区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导销到所述摆臂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模姿态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的交汇处的下侧拐角处设有一沉槽部,所述沉槽部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的侧壁平滑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桂如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恒晟博劳护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