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电刷减震结构的主动散热型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4216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置电刷减震结构的主动散热型电机,经散热壳组件、减震组件结构设置,利用扇腔内的风扇所产生的气流经气流孔进入到气流道内,实现从散热壳组件内向外流动的气流,达到快速将内部转子、定子转动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快速带出,实现自散热,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散热壳组件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内部运行产生的电磁噪音、摩擦噪音得到大幅度的降低,结合减震组件结构设置,保障电刷运行工作效率和性能,同时避免因振动而带来的噪音,极大程度提高降噪效果。极大程度提高降噪效果。极大程度提高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电刷减震结构的主动散热型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一种内置电刷减震结构的主动散热型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制造业也随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使得电机也得到了发展。随着电机使用和研发技术的发展,电机所存在的技术缺陷也逐步凸显出来,例如:经常出现温度过高,导致电机受损,增加了电机使用成本;再例如:电机内散热风扇叶片不易拆卸,维护不方便,且减震效果差,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电机损坏,使得使用寿命下降。
[0003]因此,现有技术中,关于电机散热、减震、方便等方面做出了研究,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0430852.8公开了新型散热永磁电机,经结构设置和简化,使得整个电机装置的结构紧密,具有较好的隔音功能和散热效果,实现了将水循环散热集成在电机壳上,增强散热效果。再例如:专利号为202021019310.5公开了园林机器电机,通过在端盖和转子之间设置散热扇,降低电机运行时的温度,改善了电机工作环境,提高了电机工作效率。可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机机壳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依然不理想,同时,电刷经常与转子接触滑动时,因转子高速转动而产生振动,导致电刷出现变形和噪音,使得电机运行噪音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0004]鉴于此,本研究者结合对电机结构的整体考虑,对电机机壳结构进行改进,同时对电刷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进行调整,实现从电机内部降低噪音产生和噪音扩散过程中通道改善,达到电机运行降噪;同时,提高电机主动散热效果,为电机整体机壳结构进行了改进,提供了新的电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电刷减震结构的主动散热型电机,该电机结构经改变电刷安装方式,且内设置有电刷减震结构,用于避免振动过程产生噪音,降低电机噪音源;同时,经电机机壳结构的改进,实现延长噪音传输路程,从噪音传输上降低噪音传输率,达到降噪目的,且风扇行程的气流,能够在电机壳内快速流动,达到降低电机内部温度,起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0006]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内置电刷减震结构的主动散热型电机,包括底座,后盖,前盖和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散热壳组件;所述后盖设在所述散热壳组件右端,所述前盖设在所述散热壳组件左端;所述散热壳组件包括左圆柱筒组件和右圆柱筒组件,且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和所述右圆柱筒组件相互插入形成多层气流道;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右端内壁与所述右圆柱筒组件底板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内壁设定子,且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内底部中心和所述右圆柱筒组件底部中心均设轴承,穿过所述轴承设转轴,所述转轴上设转子;所述转轴右端经所述轴承穿出连接风扇,且所述转轴左端经所述轴承穿出;在位于所述固定连接组件
外侧的所述右圆柱筒组件底部设若干气流孔,所述后盖与所述散热壳组件右端之间形成扇腔,所述气流孔将所述扇腔与所述气流道连通;所述后盖上设若干进气孔;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底部设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内设电刷,且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内壁上设减震组件,所述电刷设在所述减震组件上;所述电刷与所述减震组件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电刷与所述转子接触连通;所述前盖上设供导线通入连接所述电刷的导线孔;所述前盖中心设供所述转轴穿出的通孔。
[0008]经散热壳组件、减震组件结构设置,利用扇腔内的风扇所产生的气流经气流孔进入到气流道内,实现从散热壳组件内向外流动的气流,达到快速将内部转子、定子转动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快速带出,实现自散热,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散热壳组件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内部运行产生的电磁噪音、摩擦噪音得到大幅度的降低,结合减震组件结构设置,保障电刷运行工作效率和性能,同时避免因振动而带来的噪音,极大程度提高降噪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相对简单,组装连接更加方便。
[0010]为了能够简化组装工作,提高组装效率,优选,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包括左壳板、第一左筒和第二左筒,所述第一左筒和所述第二左筒一体成型连接在所述左壳板上;所述第一左筒的内径>所述第二左筒外径,且所述第一左筒的长度<所述第二左筒;所述第一左筒和所述第二左筒之间形成气流通道a;所述右圆柱筒组件包括右壳板、第一右筒和第二右筒,所述第一右筒和所述第二右筒一体成型连接在所述右壳板上;所述第一右筒内径>所述第二右筒外径,所述第一右筒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右筒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左筒的长度;所述第一右筒和所述第二右筒之间形成气流通道b;所述多层气流道是由所述第二右筒插入到所述气流通道a内,所述第一左筒插入到所述气流通道b内,且将所述气流通道a和所述气流通道b分割形成由内向外的第一气流道、第二气流道和第三气流道所组成;所述气流孔将所述扇腔与所述第一气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左筒端部与所述右壳板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组件连接。
[0011]为了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扇腔空间,保障在扇腔内形成流动气流,优选,所述右壳板右端设有尾槽,且所述后盖盖合在所述尾槽上形成所述扇腔。
[0012]为了能够实现快速将定子、转子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快速进入到气流道内,达到快速散热效果的目的,优选,所述第二左筒外壁设有若干内散热片。
[0013]为了能够较快外部散热效果,优选,所述第一右筒外壁设有若干外散热片。
[0014]为了提高散热壳组件连接和组装时的便捷性,优选,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左筒右端的端部设有螺纹孔a,在所述右壳板上设有螺纹孔b,且所述螺纹孔a和所述螺纹孔b规格尺寸一致,相匹配设有螺栓a。
[0015]为了提高排气效果,优选,所述右圆柱筒组件,其左端与所述前盖右端之间形成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与所述第三气流道连通。
[0016]为了便于导线与电刷之间的连接和前盖安装在所述散热壳组件前端,提高便捷性,优选,所述前盖中心设有转动板,且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前盖之间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盖与所述转动板相连接的内壁上的滑槽和设置在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前盖相连接的外壁上的滑柱,所述滑柱能够插入到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柱能够在所述滑槽内自由滑动;所述转动板上设有所述导线孔;所述转动板中心设有通孔。
[0017]为了能够简化减震组件结构,保障减震效果,同时避免受到漏电干扰,优选,所述
减震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左筒内壁上设有螺纹槽,在所述电刷上设圆孔,所述螺纹槽内设有螺栓b,且所述螺栓b穿过所述圆孔;所述螺栓b包裹有一层绝缘层,且在所述第二左筒内壁上所述螺纹槽边缘处设有绝缘层;所述电刷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左筒内壁之间的所述螺栓b上套设有弹簧,且在所述电刷下表面与所述螺栓b的螺帽之间的所述螺栓b上套设有弹簧。
[0018]为了能够简化减震组件结构,保障减震效果,同时避免受到漏电干扰,优选,所述安装位内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表面和所述安装位内壁均设有绝缘层;所述电刷尾端设有U型插口,且所述U型插口能够插入到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电刷上表面与所述安装位上壁之间的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弹簧,且所述电刷下表面与所述安装位下壁之间的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弹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电刷减震结构的主动散热型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后盖(1),前盖(4)和设在所述底座(2)上的散热壳组件(3);所述后盖(1)设在所述散热壳组件(3)右端,所述前盖(4)设在所述散热壳组件(3)左端;所述散热壳组件(3)包括左圆柱筒组件和右圆柱筒组件,且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和所述右圆柱筒组件相互插入形成多层气流道;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右端内壁与所述右圆柱筒组件底板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内壁设定子(11),且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内底部中心和所述右圆柱筒组件底部中心均设轴承(10),穿过所述轴承(10)设转轴(5),所述转轴(5)上设转子(12);所述转轴(5)右端经所述轴承(10)穿出连接风扇(15),且所述转轴(5)左端经所述轴承(10)穿出;在位于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外侧的所述右圆柱筒组件底部设若干气流孔,所述后盖(1)与所述散热壳组件(3)右端之间形成扇腔,所述气流孔将所述扇腔与所述气流道连通;所述后盖(1)上设若干进气孔(16);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底部设安装位(22),所述安装位(22)内设电刷(20),且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内壁上设减震组件,所述电刷(20)设在所述减震组件上;所述电刷(20)与所述减震组件之间设有绝缘层(23);所述电刷(20)与所述转子(12)接触连通;所述前盖(4)上设供导线通入连接所述电刷(20)的导线孔(17);所述前盖(4)中心设供所述转轴(5)穿出的通孔(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刷减震结构的主动散热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圆柱筒组件包括左壳板(3.2)、第一左筒(3.7)和第二左筒(3.8),所述第一左筒(3.7)和所述第二左筒(3.8)一体成型连接在所述左壳板(3.2)上;所述第一左筒(3.7)的内径>所述第二左筒(3.8)外径,且所述第一左筒(3.7)的长度<所述第二左筒(3.8);所述第一左筒(3.7)和所述第二左筒(3.8)之间形成气流通道a;所述右圆柱筒组件包括右壳板(3.1)、第一右筒(3.4)和第二右筒(3.5),所述第一右筒(3.4)和所述第二右筒(3.5)一体成型连接在所述右壳板(3.1)上;所述第一右筒(3.4)内径>所述第二右筒(3.5)外径,所述第一右筒(3.4)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右筒(3.5)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左筒(3.8)的长度;所述第一右筒(3.4)和所述第二右筒(3.5)之间形成气流通道b;所述多层气流道是由所述第二右筒(3.5)插入到所述气流通道a内,所述第一左筒(3.7)插入到所述气流通道b内,且将所述气流通道a和所述气流通道b分割形成由内向外的第一气流道、第二气流道和第三气流道所组成;所述气流孔将所述扇腔与所述第一气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左筒(3.8)端部与所述右壳板(3.1)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组件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峰许宜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优格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