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包边柔性灯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420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53
一种二次包边柔性灯带,包括灯带主体和发光体,灯带主体包括混光层、第一遮光层和外皮,发光体包裹于所述混光层内,第一遮光层设置于第一侧面,外皮包括一次包边外皮和二次包边外皮,所述一次包边外皮包覆于所述混光层除顶面外的外缘,二次包边外皮包覆于所述于所述一次包边外皮外缘: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遮光层的遮挡,形成漫反射于混光层内,再经由一次包边外皮的第二遮光层遮挡,光线混匀后仅从顶面射出,并经二次包边外皮的再次混匀,既减少了发光体发出光线的衍射散失,又在出光面形成了匀光度高的光带,提高了灯带整体匀光性,提高了柔性霓虹灯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柔性霓虹灯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柔性霓虹灯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包边柔性灯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霓虹灯
,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包边柔性灯带。

技术介绍

[0002]LED柔性霓虹灯是一种新型的线性灯光装饰产品,它看上去像普通的霓虹灯,但却能任意地进行弯曲,此产品具有抗碎和防水功能,在户内外均可使用。与传统霓虹灯相比,传统霓虹灯投资大,制作工艺复杂,使用玻璃管、高压电及惰性气体等诸多不便。取而代之的柔性霓虹灯采用全新的结构和LED技术,由特制的PVC外壳包上明亮的LED灯泡,运用特有的光学技术与专门的外壳设计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光线的强度和均匀度,而且减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3]由于柔性霓虹灯的灯带可任意弯曲,而灯带内的LED灯等发光体是点状分布的,故而弯曲后各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并非线性均匀分布,会导致整个灯带的出光不均匀,霓虹灯的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二次包边柔性灯带,以提高灯带整体匀光性,提高柔性霓虹灯的使用效果。
[0005]一种二次包边柔性灯带,包括柔性的灯带主体和包裹于所述灯带主体内的发光体,所述灯带主体包括混光层、第一遮光层和外皮,所述发光体包裹于所述混光层内,以所述灯带主体出光的面为顶面,所述顶面相对的面为底面,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的面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发光体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混光层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位置,所述外皮包括一次包边外皮和二次包边外皮,所述一次包边外皮包覆于所述混光层除顶面外的外缘而形成有第二遮光层,所述二次包边外皮包覆于所述于所述一次包边外皮外缘。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之间形成有混光间隙。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灯带长度延伸方向为中心轴,以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的同一截面内,所述混光层外缘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发光体的出光面与混光层外缘第一侧面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宽度比为(1.5~2):1;所述混光间隙与所述第二间距的宽度比为1:(6~8)。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混光层外缘的顶面与底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与第三间距的宽度比为(1~3):1。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还包括有自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底面方向的延伸部。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包边外皮在所述顶面位置凸设有呈弧形隆起的匀光部。
[0011]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二次包边柔性灯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将预设颜色的聚氯乙烯和匀光剂粉料,以重量比为10:(0.8~1.2)的比例混匀,热熔后挤出包裹于所述发光体和第一遮光层外,形成混光层;
[0013]混光层降温至40℃以下后,将不透明聚氯乙烯粉料热熔后挤出包裹于所述混光层除顶面外的外缘,形成一次包边外皮;
[0014]所述一次包边外皮降温至40℃以下后,将透明聚氯乙烯粉料热熔后挤出包裹于所述一次包边外皮外缘,形成二次包边外皮。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遮光层的遮挡,形成漫反射于混光层内,再经由一次包边外皮的第二遮光层遮挡,光线混匀后仅从顶面射出,并经二次包边外皮的再次混匀,既减少了发光体发出光线的衍射散失,又在出光面形成了匀光度高的光带,提高了灯带整体匀光性,提高了柔性霓虹灯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二次包边柔性灯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00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二次包边柔性灯带,包括柔性的灯带主体和包裹于所述灯带主体内的发光体6,所述灯带主体包括混光层5、第一遮光层4和外皮,所述发光体6包裹于所述混光层5内,以所述灯带主体出光的面为顶面,所述顶面相对的面为底面,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的面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发光体6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遮光层4设置于所述混光层5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位置,所述外皮包括一次包边外皮1和二次包边外皮2,所述一次包边外皮1包覆于所述混光层5除顶面外的外缘而形成有第二遮光层,所述二次包边外皮2包覆于所述于所述一次包边外皮1外缘。
[0020]制备所述的二次包边柔性灯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将预设颜色的聚氯乙烯和匀光剂粉料,以重量比为10:(0.8~1.2)的比例混匀,热熔后挤出包裹于所述发光体6和第一遮光层4外,形成混光层5;
[0022]混光层5降温至40℃以下后,将不透明聚氯乙烯粉料热熔后挤出包裹于所述混光层5除顶面外的外缘,形成一次包边外皮1;
[0023]所述一次包边外皮1降温至40℃以下后,将透明聚氯乙烯粉料热熔后挤出包裹于所述一次包边外皮1外缘,形成二次包边外皮2。
[0024]发光体6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遮光层4的遮挡,形成漫反射于混光层5内,再经由一次包边外皮1的第二遮光层遮挡,光线混匀后仅从顶面射出,并经二次包边外皮2的再次混匀,既减少了发光体6发出光线的衍射散失,又在出光面形成了匀光度高的光带,提高
了灯带整体匀光性,提高了柔性霓虹灯的使用效果。
[0025]同时,由于混光层5、一次包边外皮1和二次包边外皮2均以聚氯乙烯为主材料,故而相互间的边缘融合度好,利于光线在各层间穿透。
[0026]其中,灯带内的各发光体6可经由沿灯带延伸设置的主线7相互并联。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4与第二遮光层之间形成有混光间隙3。由于发光体6的出光面正对所述第一遮光层4,故而顶面靠近第一遮光层4处的光强要大于顶面靠近第二侧面处,混光间隙3的存在,使经由混光间隙3射出出光面的部分形成光强较小的弱光带,该弱光带与靠近第一遮光层4处光强较大的出光带经二次包边外皮2再次混匀后,较大消除与顶面靠近第二侧面处的光带光强差,使灯带整体匀光性进一步提高。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灯带长度延伸方向为中心轴,以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的同一截面内,所述混光层5外缘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发光体6的出光面与混光层5外缘第一侧面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宽度比为(1.5~2):1;所述混光间隙3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包边柔性灯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的灯带主体和包裹于所述灯带主体内的发光体,所述灯带主体包括混光层、第一遮光层和外皮,所述发光体包裹于所述混光层内,以所述灯带主体出光的面为顶面,所述顶面相对的面为底面,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的面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发光体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混光层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位置,所述外皮包括一次包边外皮和二次包边外皮,所述一次包边外皮包覆于所述混光层除顶面外的外缘而形成有第二遮光层,所述二次包边外皮包覆于所述于所述一次包边外皮外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包边柔性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之间形成有混光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包边柔性灯带,其特征在于,以灯带长度延伸方向为中心轴,以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的同一截面内,所述混光层外缘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发光体的出光面与混光层外缘第一侧面间的最小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的宽度比为(1.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康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