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419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下端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多个上模仁以及真空吸盘,所述上模仁中部形成有上模腔,所述下模上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边缘设有多个下模仁,所述下模仁中部形成有下模腔,所述下模仁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齿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上模采用转盘的方式使上模仁与真空吸盘转换位置,开模后,可将真空吸盘转换至下模腔上方,利用真空吸盘将模腔中的产品吸出,取代了常规的顶针式脱料装置,解决了传统顶针使双凸透镜底部的弧面表面不平整问题。顶针使双凸透镜底部的弧面表面不平整问题。顶针使双凸透镜底部的弧面表面不平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双凸透镜是一种常用的光学镜片,一般经过注塑模具注塑而成。对于双凸透镜来说,其两端的弧形凸面要求表面完整,否则容易影响光学效果。而常规的注塑模具,通常采用顶针的方式顶出产品,顶针设置在模腔的顶针孔内,由于顶针孔边缘具有少量间隙,经过注塑后,容易造成双凸透镜底部的弧面表面不平整。另一方面,常规的注塑模具,通常是在顶出的过程,利用注塑产品与水口错位而切割水口,这种结构容易造成水口不平整,影响了其光学特性。此外,一般的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时,原料通过流道直接通入模腔中,只能通过控制注塑机的注射压力,而无法控制物料流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上模采用转盘的方式使上模仁与真空吸盘转换位置,开模后,可将真空吸盘转换至下模腔上方,利用真空吸盘将模腔中的产品吸出,取代了常规的顶针式脱料装置,解决了传统顶针使双凸透镜底部的弧面表面不平整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下端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上模仁以及真空吸盘,所述上模仁与所述真空吸盘间隔设置,所述上模仁中部形成有上模腔,所述下模上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边缘呈圆周阵列设有多个与所述上模腔位置相对应的下模仁,所述下模仁中部形成有下模腔,所述下模仁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齿带,所述上模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下端连接有纵流道,所述下模上端设有与所述纵流道连通的横流道,所述横流道上设有分流道,所述下模仁一端设有与所述分流道连通的水口,所述水口另一端与所述下模腔贯通连接。
[0005]具体的,所述第一齿轮下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外侧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下模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齿轮的第一电机。
[0006]具体的,所述第一齿轮、转轴、第二齿轮中部形成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驱动杆,所述下模内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转盘下端连接有与所述驱动杆相配合的杆套。
[0007]具体的,所述下模仁边缘还设有自动复位模块,所述自动复位模块包括位于所述齿带两侧的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位于所述第二挡块一侧的第一弹簧。
[0008]具体的,所述横流道两端还设有气动控制流速模块,所述气动控制流速模块包括
活动于所述横流道内并可完全堵住所述分流道的第三挡块、连接在所述第三挡块一端的延伸杆、连接在所述延伸杆另一端的第四挡板,所述延伸杆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横流道两端均设有第一气孔,所述第四挡板、第二弹簧均位于所述第一气孔内侧。
[0009]具体的,所述上模上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位于所述真空吸盘上端。
[0010]具体的,所述第一齿轮边缘呈圆周阵列设有多个供所述真空吸盘插入的凹槽。
[0011]具体的,所述上模腔与所述真空吸盘等间距间隔设置。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上模采用转盘的方式使上模仁与真空吸盘转换位置,开模后,可将真空吸盘转换至下模腔上方,利用真空吸盘将模腔中的产品吸出,取代了常规的顶针式脱料装置,解决了传统顶针使双凸透镜底部的弧面表面不平整问题。
[0013]2.采用第一齿轮驱动的方式驱动下模仁,使水口与下模腔错位,实现了切割水口的动作,还可通过温度传感器的监控,当注塑原料处于半固化状态时,并配合切割时间,再进行切割水口,这种方式切割成的水口表面平整无刮痕。
[0014]3.在横流道两侧增加气动控制流速模块,通过气压推动第一挡块,实现控制流速的功能,并且当第一挡块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其对应位置的模腔即不进行注射,因此实现了各模腔的相互独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的俯视图。
[0016]图2为图1中A

A面的剖面图。
[0017]图3为图1中B

B面的剖面图。
[0018]图4为气动控制流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为:上模1、转盘11、上模仁12、上模腔121、真空吸盘13、进料口14、纵流道15、第二气孔16、下模2、第一齿轮21、转轴211、第二齿轮212、第三齿轮213、第一电机214、驱动杆215、升降装置216、安装板217、第二电机218、下模仁22、下模腔221、水口222、齿带23、横流道24、分流道25、杆套26、第一气孔27、凹槽28、第一挡块31、第二挡块32、第一弹簧33、第三挡块51、延伸杆52、第四挡板53、第二弹簧5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3]如图1

6所示: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上模1下端设有转盘11,转盘11上设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上模仁12以及真空吸盘13,上模仁12与真空吸盘13间隔设置,上模仁12中部形成有上模腔121,下模2上端设有第一齿轮21,第一齿轮21边缘呈圆周阵列设有多个与上模腔121位置相对应的下模仁22,下模仁22中部形成有下模腔221,下模仁22边缘设有与第一齿轮21相啮合的齿带23,上模1上设有进料口14,进料口14下端连接有
纵流道15,下模2上端设有与纵流道15连通的横流道24,横流道24上设有分流道25,下模仁22一端设有与分流道25连通的水口222,水口222另一端与下模腔221贯通连接。
[0024]优选的,第一齿轮21下端连接有转轴211,转轴211下端外侧套设有第二齿轮212,第二齿轮212一侧设有与第二齿轮212相啮合的第三齿轮213,下模2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三齿轮213的第一电机214。
[0025]优选的,第一齿轮21、转轴211、第二齿轮212中部形成有一个通孔,通孔内设有驱动杆215,下模2内设有升降装置216,升降装置216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板217,安装板217上固定有第二电机218,第二电机218的输出端与驱动杆215连接,转盘11下端连接有与驱动杆215相配合的杆套26。
[0026]优选的,为了实现下模仁22的自动复位功能,下模仁22边缘还设有自动复位模块,自动复位模块包括位于齿带23两侧的第一挡块31、第二挡块32、位于第二挡块32一侧的第一弹簧33。
[0027]优选的,为了能够精准控制注塑原料的流动速度,横流道24两端还设有气动控制流速模块,气动控制流速模块包括活动于横流道24内并可完全堵住分流道25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下端设有转盘(11),所述转盘(11)上设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上模仁(12)以及真空吸盘(13),所述上模仁(12)与所述真空吸盘(13)间隔设置,所述上模仁(12)中部形成有上模腔(121),所述下模(2)上端设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边缘呈圆周阵列设有多个与所述上模腔(121)位置相对应的下模仁(22),所述下模仁(22)中部形成有下模腔(221),所述下模仁(22)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21)相啮合的齿带(23),所述上模(1)上设有进料口(14),所述进料口(14)下端连接有纵流道(15),所述下模(2)上端设有与所述纵流道(15)连通的横流道(24),所述横流道(24)上设有分流道(25),所述下模仁(22)一端设有与所述分流道(25)连通的水口(222),所述水口(222)另一端与所述下模腔(221)贯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1)下端连接有转轴(211),所述转轴(211)下端外侧套设有第二齿轮(212),所述第二齿轮(212)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212)相啮合的第三齿轮(213),所述下模(2)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齿轮(213)的第一电机(2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双凸透镜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1)、转轴(211)、第二齿轮(212)中部形成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驱动杆(215),所述下模(2)内设有升降装置(216),所述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基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