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脂溶性植物化合物提质增效加工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3415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脂溶性植物化合物提质增效加工方法,属于现代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一种纳米淀粉粒子,通过酶促表面扩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脂溶性植物化合物提质增效加工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现代营养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脂溶性植物化合物提质增效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各种慢性疾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这一变化加速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尤其在健康营养饮食方面。已经有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非遗传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不仅能满足基本营养需求还能有益身心健康的食品。由此,开发功能性食品成为当今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不仅有利于国民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0003]生物活性物质在改善人类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功能性食品的核心成分,特别地,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是生物活性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如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植物甾醇等,因此,促使了消费者对这类活性物质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食品工业需要不断开发富含脂溶性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食品,但由于大部分脂溶性活性物质具有水溶性差、极易氧化降解且生物接收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作为营养强化剂的应用。现阶段包埋脂溶性活性物质的常见体系有乳液、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微胶囊、水凝胶等,但是在不同环境压力下,如在加热、冻融、苛刻pH、高离子强度等加工条件下容易引起体系失稳,降低了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基于上述原因,提供一种脂溶性植物化合物提质增效加工方法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脂溶性植物化合物提质增效加工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可控、绿色和可连续化生产等优势。
[0005][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以纳米淀粉颗粒为内核物质,先通过酶促反应在内核表面扩链

低温聚集结晶制备特定核壳冠结构固态淀粉粒子,然后通过pH驱动自组装技术制备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从而提高脂溶性植物化合物的加工特性与营养品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脂溶性植物化合物提质增效加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将纳米淀粉颗粒溶解于水,以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5%的纳米淀粉溶液;将所述纳米淀粉溶液与10

200U/g底物的特异性转苷酶混匀,并于35

50℃恒温反应3

24h,然后加热灭酶、离心、取沉淀干燥得到固态微纳米级粒子;
[0009](2)取质量比为1:(10

200)的脂溶性植物化合物与微纳米淀粉粒子溶解于0.1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成微纳米淀粉粒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

20%的悬浊液,调节体系pH值至8.0

12.0,置于10

50℃下恒温反应同时持续搅拌10

120min;然后离心、取沉
淀物真空干燥,即得到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纳米淀粉颗粒的分子量为2.0

10
×
107g/mol,平均链长DP为10

14,粒径30

100nm。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纳米淀粉颗粒来源于植物籽粒胚乳。具体地,所述植物籽粒胚乳包括玉米籽粒胚乳、水稻籽粒胚乳、高粱籽粒胚乳、燕麦籽粒胚乳和大麦籽粒胚乳中的至少一种。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特异性转苷酶包括葡聚糖蔗糖酶、淀粉蔗糖酶、淀粉葡糖苷酶、葡聚糖磷酸化酶、麦芽糖转葡糖基酶和葡聚糖分支酶中的至少一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态微纳米级粒子的平均链长DP为20

60,结晶度为8

30%。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脂溶性植物化合物包括姜黄素、槲皮素、白藜芦醇、β

胡萝卜素、胡椒碱、叶黄素、番茄红素、辣椒素、植物甾醇、茶黄素、花色苷中的至少一种。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由前述方法制得的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所述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中植物化学物的生物有效性相比游离植物化学物提高了150%以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前述的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在功能食品、药品、日用化学品的制备中的应用。
[0017]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
[0018]1)以纳米淀粉颗粒为内核物质,通过酶促表面扩链

低温聚集以在内核表面形成结晶外层,得到特定核壳冠结构固态淀粉粒子;然后利用pH驱动技术的碱性体系同时诱导脂溶性植物化合物和前述特定核壳冠结构纳米淀粉粒子的表面结晶层共同溶解,并调控糖链螺旋结构与脂溶性植物化合物组装复合制备得到载运脂溶性植物化合物

淀粉复合物,从而提高了脂溶性植物化合物的生物有效性、加工特性与营养品质。
[0019]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解决了脂溶性天然植物化合物低稳定性、低生物利用度等难题;其中脂溶性天然植物化合物包括姜黄素、槲皮素、白藜芦醇、β

胡萝卜素、胡椒碱、叶黄素、番茄红素、辣椒素、植物甾醇等天然产物一种或多种。
[0020]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中植物化学物生物有效性相比游离植物化学物提高了150%以上。
[0021]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固态微纳米级粒子的平均链长DP为20

60,结晶度为8

30%。
[0022]5)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丰富的作物资源,通过现代绿色生产技术开发本产品,提高了其附加值,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0023]6)本专利技术步骤简便,易于操作,反应条件可控,通过酶促反应联合pH驱动自组装技术制备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成本相对较低,而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0024]7)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载运脂溶性植物化合物

淀粉复合物产品可应用于功能食品、医药、日用化学品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经济效益广阔。
附图说明
[0025]图1实施例1制备的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的电镜照片;
[0026]图2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淀粉颗粒(A)与固态微纳米级粒子(B)的链长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28]绝对分子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系统,选用Shodx Ohpak S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溶性植物化合物提质增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将纳米淀粉颗粒溶解于水,以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5%的纳米淀粉溶液;将所述纳米淀粉溶液与10

200U/g底物的特异性转苷酶混匀,并于35

50℃恒温反应3

24h,然后加热灭酶、离心、取沉淀干燥得到固态微纳米级粒子;(2)取质量比为1:(10

200)的脂溶性植物化合物与微纳米淀粉粒子溶解于0.1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成微纳米淀粉粒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

20%的悬浊液,调节体系pH值至8.0

12.0,置于10

50℃下恒温反应同时持续搅拌10

120min;然后离心、取沉淀物真空干燥,即得到载运植物化学物淀粉复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淀粉颗粒的分子量为(2.0

10)
×
107g/mol,平均链长DP为10

14,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铭齐阳叶凡张涛陈一枚季万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