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3659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是模铸下注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钢液偏流的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方法。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方法,包括铸模,将与铸模底部连通的模底砖的高与比模底砖的流道孔的直径比设为5~7。比设为5~7。比设为5~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冶炼
,尤其是模铸下注法。

技术介绍

[0002]模铸分上注法和下注法底注法,上注法适合大钢锭,下注法因为钢锭表面质量好而被广泛采用,世界上150kg~180t钢锭都有采用下注法。长期生产实践表明,模铸下注法受浇注过程钢液流向的影响,模铸时钢液充型不是处于中心,而是偏离中心一定角度,这不仅会形成“渣眼”,造成钢液二次氧化,而且会形成“迴流”,不但会将表面保护渣卷入,还使得夹杂物不易上浮,导致钢锭外来夹杂多。现场通过降低浇注速度可以减小“渣眼”大小和迴流力度,但不利于低过热度浇注。钢液卷渣、二次氧化等带来的夹杂往往尺寸较大且夹杂物处易产生应力集中。故为了稳定浇注过程钢液流向,减少钢锭外来夹杂,提高钢材产品质量,急需开发一种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技术。
[0003]国内的一些企业与研究机构对模铸下注法开展了深入研究。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永钢共同对永钢钢锭浇注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从钢锭模工装参数、浇注用辅助材料、浇注工艺参数等入手分析了钢锭模高径比、锥度、绝热板及浇注温度、浇注速度等对钢锭内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钢锭模锥度、高径比的调整可提高钢锭内部质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中原特钢共同对中原特钢钢锭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研究,通过降低钢锭帽容比、改进保温材料材质、降低钢水过热度等可综合提高钢锭内部质量。
[0004]他们对浇注过程钢液流向控制的研究多数集中在通过增大模底砖孔径来降低钢流速度,此种方法虽然“起浪”明显减弱,但充入模内的钢液偏离中心依然形成强烈“迴流”。另一种研究方法将模底砖的入模竖直段延长,此种方法可有效改善充型钢流偏心问题,但入模竖直段过长将引起钢液流速的增加,对钢锭内部缩孔/疏松不利。
[0005]现有的模底砖的高径比为2.5~3,依旧会产生偏流的现象,现有技术中暂无对模底砖的高径比对钢液偏流影响的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钢液偏流的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方法,包括铸模,将与铸模底部连通的模底砖的高与比模底砖的流道孔的直径比设为5~7。
[0008]进一步的是,模底砖的高与比模底砖的流道孔的直径比为5。
[0009]进一步的是,模底砖的高与比模底砖的流道孔的直径比为6。
[0010]进一步的是,模底砖的高与比模底砖的流道孔的直径比为7。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经过不断地实验,发现当模底砖的高与比模底砖的流道孔的直径比设为5~7时,能够有效抑制进入模内的钢液的偏流,降低钢液充型速度,稳定钢液流向,从而起到防钢液偏流的作用。通过对浇注过程钢液流向的改进,避免了卷渣和二次氧
化,避免外来夹杂物对钢液的污染,提高了钢锭洁净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模底砖的剖面图;
[0013]图2是模底砖和模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现有的模底砖的高径比为2.5~3时模内钢液填充过程示意图;
[0015]图4是模底砖的高径比为5~7时模内钢液填充过程示意图;
[0016]由于需要通过不同颜色来体现模流的温度变化,进而体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所以图3和图4是彩色图。
[0017]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模底砖1、铸模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和2所示,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方法,包括铸模2,将与铸模2底部连通的模底砖1的高与比模底砖1的流道孔的直径比即h/d设为5~7。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发现,钢液进入铸模2后的填充过程如图4所示,钢液没有产生廻流。如图3所示,模底砖的高径比为2.5~3时,可以看到钢液填充铸模时,钢液在铸模中会产生廻流。
[0020]模底砖1的高与比模底砖1的流道孔的直径比可以取5。
[0021]模底砖1的高与比模底砖1的流道孔的直径比可以取6。
[0022]模底砖1的高与比模底砖1的流道孔的直径比可以取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方法,包括铸模(2),其特征在于:将与铸模(2)底部连通的模底砖(1)的高与比模底砖(1)的流道孔的直径比设为5~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铸下注法防偏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底砖(1)的高与比模底砖(1)的流道孔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雄杜思敏林发驹吴铖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