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噪的集成灶,涉及集成灶领域。集成灶采用在风机的蜗壳侧壁上包覆吸音组件的方来实现降噪,该方式使风机在径向方向上降噪效果明显,但轴向方向上无降噪效果,整机噪声还是偏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风机组件、容纳风机组件的风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组件的进风口向后设置,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与风机箱的后侧板相对;所述的风机箱的前侧板内壁、左侧板内壁和右侧板内壁设有降噪组件,降噪组件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的集成灶
[0001]本技术涉及集成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的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风机是集成灶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其具有吸排厨房油烟的作用,通过风机的动力,驱使叶轮旋转,从而把经过进烟口的油烟吸入到内轮内,之后经过风机的排风口和烟管排出到室外,从而为用户提供较为清洁的厨房室内空气。目前,集成灶为了提升吸烟效果,通常采用大风量的风机对厨房油烟进行吸排,但随着风量的加大,风机的噪声也随之增大,给消费者带来较差体验感,并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有些集成灶采用在风机的蜗壳侧壁上包覆吸音组件,并通过用钣金件对吸音组件进行固定的方来实现降噪,该方式使风机在径向方向上降噪效果明显,但轴向方向上无降噪效果,造成整机噪声还是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降噪的集成灶,以达到降低集成灶噪声的目的。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降噪的集成灶,包括风机组件、容纳风机组件的风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组件的进风口向后设置,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与风机箱的后侧板相对;所述的风机箱的前侧板内壁、左侧板内壁和右侧板内壁设有降噪组件,降噪组件形成
“┗┛”
形降噪半包围圈。在本技术方案中,降噪组件形成半包围圈,对风机箱的后侧壁外的三侧壁进行降噪处理;在多个方向包络风机组件,有效降低风机组件的噪音。
[0005]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叶轮及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电机位于蜗壳的一端,进风口位于蜗壳的另一端,进风口向后设置,油烟从后向前吸入进风口,风机箱的后侧壁作为风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烟会流经风机箱后侧壁,本技术方案不在风机箱后侧板内壁设降噪组件,使油液能顺着光滑的风机箱后侧壁下落,还可避免因增设降噪组件而进一步减少风道的宽度,有利于保证吸风效果;且可以避免因在风机箱后侧板内壁上增设降噪组件,而带来的以的下问题:1、油污会很快污染降噪组件,降噪组件失去效用,2、因为降噪组件的设置减小风道,增加风速,增大噪声, 3、降噪组件积累大量油污,会造成细菌滋生;4、可能还会出现因火星吸入而引起火情。
[0006]由于风机组件的噪声主要来源为电机,风机组件的进风口靠近风机箱的后侧板内壁,设置电机端靠近风机箱的前侧板内壁,故位于前侧板内壁、左侧板内壁和右侧板内壁的降噪组件可以对电机进行全面地有效地隔噪,减轻电机工作带来的噪音;而风机箱后侧壁离操作者远,在机箱后侧壁增设降噪组件对使用者来说降噪的作用有限。
[0007]本技术方案兼顾了风机组件的降噪效果及使用的安全性,使油液能沿风机箱的后侧板内壁正常下落,不产生积累,避免因风道变窄,吸风不畅而引成的噪声。
[0008]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降噪组件包括降噪板、设于降噪板与风机箱壁之间的吸音层,所述的降噪板上开设多个降噪通孔。降噪板可以保护吸音层,提高工作的可靠性。
[0009]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降噪通孔的孔径为2.5
‑
3.5mm;通孔率为 10
‑
25%。微穿孔侧板具有吸声降噪功能,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0010]作为优选技术手段:一开设降噪通孔的矩形板在长度方向两处弯折形成
“┗┛”
形降噪框,降噪框的三面均为平面,构成三块相互连接降侧板。矩形板弯折加工形成降噪框加工方便,且因为降噪框为整体结构,方便安装定位。
[0011]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降噪框的两后端部内折形成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风机箱的后侧板连接。连接件可以为螺钉等,安装方便,定位可靠。
[0012]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降噪框的下端部向外翻折形成下折部。下折部可以承接位于降噪框与风机箱之间的吸音层,在支撑吸音层的同时,有效保护吸音层。
[0013]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降噪框的上端部向外翻折形成上折部。上折部可以防止杂物进入吸音层,有利于提高吸音层的使用寿命,且上折部的外边缘与风机箱相配,可以进一步对降噪框的限位,提高连接、定位的可靠性。
[0014]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降噪通孔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长腰形或六边形通孔。
[0015]作为优选技术手段:降噪通孔等距设置,相邻降噪通孔的间距为 6
‑
10mm。
[0016]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降噪板为刚性板,所述的吸音层为柔性、且多孔隙的吸音层。吸音层可以为吸音棉、海绵等。
[0017]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叶轮及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蜗壳竖向设置;电机的转轴水平设置;电机位于蜗壳的一端,进风口位于蜗壳的另一端;电机靠近风机箱的前侧板,进风口靠近风机箱的后侧板;所述的风机组件的下方设有侧吸式吸烟箱。油烟从吸烟箱的吸烟口中吸入,并从下向上吸入风机箱中,油烟顺着风机箱的后侧板内壁上升,遇冷后凝结的油液顺着风机箱的后侧板内壁下流至吸烟箱中,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0018]有益效果:在本技术方案中,降噪组件形成半包围圈,对风机箱的后侧板外的三侧板进行降噪处理;在多个方向包络风机组件,有效降低风机组件的噪音。
[0019]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叶轮及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电机位于蜗壳的一端,进风口位于蜗壳的另一端,进风口向后设置,油烟从后向前吸入进风口,风机箱的后侧壁作为风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烟会流经风机箱后侧壁,本技术方案不在风机箱后侧板内壁设降噪组件,使油液能顺着光滑的风机箱后侧板壁下落,还可避免因增设降噪组件而进一步减少风道的宽度,有利于保证吸风效果;且可以避免因在风机箱后侧板内壁上增设降噪组件,而带来的以的下问题:1、油污会很快污染降噪组件,降噪组件失去效用,2、因为降噪组件的设置减小风道,增加风速,增大噪声,3、降噪组件积累大量油污,会造成细菌滋生;4、可能还会出现因火星吸入风机箱点燃吸饱油污的吸音层而引起火情。
[0020]由于风机组件的噪声主要来源为电机,风机组件的进风口靠近风机箱的后侧板内壁,设置电机端靠近风机箱的前侧板内壁,故位于前侧板内壁、左侧板内壁和右侧板内壁的降噪组件可以对电机进行全面地有效地隔噪,减轻电机工作带来的噪音;而风机箱后侧板离操作者远,在机箱后侧板内壁增设降噪组件对使用者来说降噪的作用有限。
[0021]本技术方案兼顾了风机组件的降噪效果及使用的安全性,使油液能沿风机箱的后侧板内壁正常下落,不产生积累,避免因风道变窄,吸风不畅而引成的噪声。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现有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降噪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降噪组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矩形板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中:1、风机组件;101、进风口;102、蜗壳;103、叶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的集成灶,包括风机组件(1)、容纳风机组件(1)的风机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组件(1)的进风口(101)向后设置,风机组件(1)的进风口(101)与风机箱(2)的后侧板(201)相对;所述的风机箱(2)的前侧板(202)内壁、左侧板(203)内壁和右侧板(204)内壁设有降噪组件(3),降噪组件(3)形成
“┗┛”
形降噪半包围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噪组件(3)包括降噪板(302)、设于降噪板(302)与风机箱(2)内侧壁之间的吸音层(301),所述的降噪板(302)上开设多个降噪通孔(3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噪通孔(305)的孔径为2.5
‑
3.5mm;通孔率为10
‑
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一开设降噪通孔(305)的矩形板在长度方向两处弯折形成
“┗┛”
形降噪框,降噪框的三面均为平面,构成三块相互连接降噪板(3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噪框的两后端部内折形成连接部(30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于佶,陈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帅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