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矿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包括安装于行走小车上部的电动推杆、触头公头和安装于行走轨道下方的多个触头母头,所述行走小车吊挂于行走轨道下方,所述电动推杆驱动触头公头靠近或远离触头母头;多个所述触头母头的均匀设置于导轨下方,所述触头母头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触头公头与行走小车内部的电池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提出一种稳定、安全、快速的自动充电结构,采用机械式的电动推杆来实现触头公头靠近或远离触头母头,以此来实现触头公头和触头母头的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确保长距离行走小车采用锂电池供能的情况下,充电迅速,结构简单、稳定、易于安装。易于安装。易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业生产技术的领域,具体为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煤炭行业智能行走小车的发展,各种驱动结构的行走小车层出不穷,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行走小车供能方式的研究。比如长距离续航3Km以上,行走小车自重不得超过驱动结构的承压范围,在保证承压范围内,尽可能保证续航里程,为此对充电结构的优化尤为重要。
[0003]目前,煤炭行业智能行走小车多采用锂电池供电,具体方式就是在行走小车本体内部安装锂电池。但是,当实际需要加长续航能力时,相应储能装置需要增加重量,驱动结构的压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长时间续航能力中驱动结构压力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包括安装于行走小车上部的电动推杆、触头公头和安装于行走轨道下方的多个触头母头,所述行走小车吊挂于行走轨道下方,所述电动推杆驱动触头公头靠近或远离触头母头;多个所述触头母头的均匀设置于导轨下方,所述触头母头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触头公头与行走小车内部的电池组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触头公头包括公头接触块、伸缩件和绝缘层,所述公头接触块与绝缘层连接,所述伸缩件连接于绝缘层内部,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公头接触块靠近绝缘层的一侧连接,所述公头接触块与电池组连接,所述公头接触块与伸缩件相对的一侧与触头母头接触,所述伸缩件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绝缘层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伸缩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0009]优选的,所述伸缩件为弹簧。
[0010]优选的,所述触头母头包括供电铜块和母头绝缘块,所述供电铜块与母头绝缘块连接,所述供电铜块的一侧与供电电源连接,另一侧与公头接触块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母头绝缘块与供电铜块相对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行走轨道可拆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供电铜块与行走轨道平行的横截面积大于公头接触块与行走轨道平行的横截面积。
[0013]优选的,所述行走小车内部还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入端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提出一种稳定、安全、快速的自动充电结构,
采用机械式的电动推杆来实现触头公头靠近或远离触头母头,以此来实现触头公头和触头母头的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确保长距离行走小车采用锂电池供能的情况下,充电迅速,结构简单、稳定、易于安装。同时还可兼顾煤矿环境中超低温、长距离情况,因此对于充电结构的稳定性要求高。
[0016]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伸缩件可以实现公头接触块与供电铜块的的紧密接触,有助于提升充电时的稳定性。
[0017]进一步的,可拆卸的安装板是为了便于进行母头绝缘块与行走轨道连接,进而实现母头触头的安装。
[0018]进一步的,供电铜块与行走轨道平行的横截面积大于公头接触块与行走轨道平行的横截面积是为了对行走小车停机位置做出相应适配,提高行走小车停机位置容错率,进一步提升了行走小车充电时的稳定性
[0019]进一步的,通过控制单元对电动推杆进行控制,电动推杆推动触头公头靠近或者远离触头母头,以实现电流的接通和断开。
[0020]进一步的,充电时触点接触面相对较大,可以承载至少20A电流,提高锂电池充电效率,保证行走小车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矿用行走小车与行走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公头触头与公头母头的接触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矿用下车与公头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公头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公头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电动推杆;2、行走小车;3、触头公头;4、行走轨道;5、触头母头;6、公头接触块;7、伸缩件;8、绝缘层;9、母头绝缘块;10、供电铜块;11、安装板;12、长形孔;1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参照图1、2,包括安装于行走小车2上部的电动推杆1、触头公头3和安装于行走轨道4下方的多个触头母头5,行走小车2吊挂于行走轨道4下方,电动推杆1驱动触头公头3靠近或远离触头母头5。
[0030]参照图3、4,触头公头3包括公头接触块6、伸缩件7和绝缘层8,公头接触块6与绝缘层8连接,伸缩件7连接于绝缘层8内部,伸缩件7的一端与公头接触块6靠近绝缘层8的一侧连接,公头接触块6与电池组连接,公头接触块6与伸缩件7相对的一侧与触头母头5接触。
[0031]参照图5,电动推杆1的输出端与绝缘层8连接,本实施例中绝缘层8呈筒状,侧壁上开有两个相对的长形孔12,长形孔12处穿设有连接件13,电动推杆1的输出端位于绝缘层8内部,连接件13贯穿长形孔12和电动推杆1输出端的端部。伸缩件7由导电材料且具有弹性
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伸缩件7为弹簧,通过设置伸缩件7可以实现公头接触块6与供电铜块10的的紧密接触,有助于提升充电时的稳定性。
[0032]多个触头母头5的均匀设置于导轨下方,参照图6,触头母头5包括供电铜块10和母头绝缘块9,供电铜块10与母头绝缘块9连接,供电铜块10的一侧与供电电源连接,另一侧与公头接触块6接触。供电铜块10连接电源正负极,分别对应公头接触块6正负极,公头接触块6正负极连接行走小车2内部锂电池组,充电系统启动后,触头公头3、触头母头5接触,形成电源回路,就可以给行走小车2锂电池充电。
[0033]参照图6,母头绝缘块9与供电铜块10相对的一侧设有有安装板11,安装板与行走轨道4可拆卸连接,可拆卸的安装板是为了便于进行母头绝缘块9与行走轨道4连接,进而实现母头触头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1与行走轨道4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还可以是卡扣连接。
[0034]供电铜块10与行走轨道4平行的横截面积大于公头接触块6与行走轨道4平行的横截面积,这是为了对行走小车2停机位置做出相应适配,提高行走小车2停机位置容错率,进一步提升了行走小车2充电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公头接触块6与供电铜块10的接触面较大,公头接触块6与供电铜块10的接触面积为140*50mm,可以承载至少20A的电流,提高锂电池充电效率,保证行走小车续航时间。
[0035]行走小车2内部还设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1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既可以控制行走小车2的移动,还可以控制电动推杆1的伸缩,以此来实现行走小车2的长途续航。
[0036]本专利技术一种矿用行走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行走小车(2)上部的电动推杆(1)、触头公头(3)和安装于行走轨道(4)下方的多个触头母头(5),所述行走小车(2)吊挂于行走轨道(4)下方,所述电动推杆(1)驱动触头公头(3)靠近或远离触头母头(5);多个所述触头母头(5)的均匀设置于行走轨道(4)下方,所述触头母头(5)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触头公头(3)与行走小车(2)内部的电池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行走小车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公头(3)包括公头接触块(6)、伸缩件(7)和绝缘层(8),所述公头接触块(6)与绝缘层(8)连接,所述伸缩件(7)连接于绝缘层(8)内部,所述伸缩件(7)的一端与公头接触块(6)靠近绝缘层(8)的一侧连接,所述公头接触块(6)与电池组连接,所述公头接触块(6)与伸缩件(7)相对的一侧与触头母头(5)接触,所述伸缩件(7)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电动推杆(1)的输出端与绝缘层(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李凯,鲁玉磊,杨晓东,杨孝新,肖鹿,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