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注法模铸的工装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232533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注法模铸的工装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凹槽内放置干砂;第二步,砌流钢砖:砖与砖之间要求间隙≤2mm并接口严密,保证流钢砖的上砖面到底板上平面的距离为1~2mm;第三步,流钢砖砌完后,使用专业工具敲打底板以将流钢砖震实;第四步,在钢锭模的模底孔上装配模底砖,要求大头砖面比模底凸出10mm;第五步,摆模时要求钢锭模缓慢落至距底板的上平面不大于200mm时停止下落,再对正模底砖孔和直流砖的上升孔,在两个孔中插入摆模棍,最后将钢锭模落位,保证直流砖上升孔与模底砖孔的偏差≤10mm。本申请在浇钢过程中,钢水从直流砖内腔流经上升孔进入模底砖砖孔时不容易发生因模底砖和直流砖接触不紧而产生的跑钢事故。产生的跑钢事故。产生的跑钢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注法模铸的工装装配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模铸的
,特别涉及一种下注法模铸的工装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下注法模铸是指,浇钢前钢锭模竖直摆放在砌制有流钢砖的底板上,通常一条直流砖汤道上可以摆放1~2个钢锭模,钢锭模上的模底砖的模底砖孔,和流钢砖中的直流砖(或直流尾砖)的上升孔对正,浇铸时钢水从汤道内依次流经直流砖上升孔和钢锭模模底孔进入钢锭模内腔中成型一种浇注方法。
[0003]在底板中砌制流钢砖及后续钢锭模摆盘的操作要点有:(1)清理底板的砖槽内的废砖、凝钢、砂子,凹槽内留适当干砂(小颗粒火砖粒);(2)砌砖应先试后砌,砖底干砂垫实,上砖面与底板的上平面相平,尾端砖要顶得松紧适度。砖与砖的接口必须严密,要求间隙≤2mm,将砌制好的流钢砖进行校正、校平,要保证上砖面与底板的上平面高低相平。砌完砖后,用火砖粒填充流钢砖与底板之间的隙(单边空隙宽度约为15mm),火砖粒要填实扎紧,用泥料压紧抹平,;(3)流钢砖砌完后,使用专业工具敲打底板以将流钢砖在底板砖槽内震实;(4)在钢锭模的模底孔上装配模底砖,模底砖经试装后用草纸均匀包扎捶紧,需保证大头砖面与钢锭模的模底面齐平,外露纸边应撕掉或铲平;(5)在摆放钢锭模前,在直流砖上升孔或直流尾砖的上升孔孔沿围上2

3圈5

7mm粗的石棉绳;(6)摆模。摆模用等长双链条进行,摆模时钢锭模应吊挂平稳,缓慢落至距底板的上平面不大于200mm时停止下落,再对正模底砖孔和直流砖上升孔,然后操作人员从钢锭模模口方向依次向模底砖砖孔和直流砖上升孔中插入摆模棍,最后将钢锭模落位,保证直流砖上升孔与模底砖孔对正(直流砖上升孔与模底砖孔垂直方向的中心线偏差≤10mm);(7)摆完模后使用撬杆调整钢锭模,调整的目的是使钢锭模的模底砖砖孔和直流砖上升孔完全对正(直流砖上升孔与模底砖孔垂直方向的中心线重合)。钢锭模的调整使用的工具是撬杆。调整的方法是把撬杆头部伸进钢锭模的底部,利用杠杆原理来转动钢锭模;(8)钢锭模调整完成后,必须用捣棍捣贴模底砖,使模底砖的大头端面和底板上平面贴紧,以防浇钢时模底被烧坏以及发生跑钢事故。
[0004]一块底板上一般有多条汤道,这些汤道相交于中心砖处,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钢水从中心砖处开始分流,接着沿着各条直流砖的汤道流动,当遇到有上升孔的直流砖时,部分钢水会向上流出,剩余的钢水会一直向直流尾砖的方向流动,最后从直流尾砖的上升孔中流出。
[0005]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一、摆完模后模底砖大头端面和直流砖上平面接触不紧密,浇铸时容易跑钢。现有的技术中流钢砖在底板中砌制好后流钢砖的上砖面与底板的上平面是相平的,摆模前模底砖在钢锭模模底孔中装配时模底孔的大头端面也是和模底底面相平的。底板和钢锭模的材质都是铸铁,使用长了之后底板的上平面和钢锭模的底面容易变得凹凸不平,钢锭模在底板上摆好后钢锭模底部容易被垫高,一旦钢锭模底部被垫高就会造成模底砖下端面和直流砖上平面不能紧密接触,钢水从直流砖上升孔向上流进模底砖砖孔时容易发生跑钢事故。二、钢锭模摆完盘后,钢锭模模底和底板贴合比较紧密,使用撬
杆调整钢锭模比较费劲。钢锭模摆盘后,钢锭模模底孔和直流砖上升孔并没有完全对正,需要使用撬杆撬动钢锭模使模底孔和直流砖上升孔完全对正,由于钢锭模的底部和底板贴合比较紧密,把撬杆头部伸入钢锭模的底部撬动钢锭模是比较费劲的。三、使用捣棍捣紧模底砖时容易把模底砖捣破造成外生夹杂风险。摆完模后,模底砖大头端面和直流砖上平面不一定能贴合紧密,操作人员需要站在模口使用捣棍捣打模底砖,使模底砖底部和直流砖贴合紧密。捣紧模底砖的过程中,捣棍容易把耐材捣破,破损的耐材残留在钢锭模内或汤道内会对钢水的洁净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0006]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注法模铸的工装装配方法,以解决或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下注法模铸的工装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第一步,清理底板的砖槽内的废砖、凝钢、砂子,凹槽内放置干砂;
[0010]第二步,砌流钢砖:砖底干砂垫实,尾端砖顶紧,砖与砖之间要求间隙≤2mm并接口严密,将砌制好的流钢砖进行校正、校平,保证流钢砖的上砖面到底板上平面的距离为1~2mm。砌完砖后,用火砖粒填充流钢砖与砖槽的槽壁之间的槽隙,火砖粒要填实扎紧,并用泥料压紧抹平;
[0011]第三步,流钢砖砌完后,使用专业工具敲打底板以将流钢砖震实;
[0012]第四步,在钢锭模的模底孔上装配模底砖,模底砖经试装后用草纸均匀包扎捶紧,要求大头砖面比模底凸出10mm;
[0013]第五步,摆模时使用等长双链条,摆模时要求钢锭模吊挂平稳,缓慢落至距底板的上平面不大于200mm时停止下落,再对正模底砖孔和直流砖的上升孔,在两个孔中插入摆模棍,最后将钢锭模落位,保证直流砖上升孔与模底砖孔的偏差≤10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步,钢锭模落位前,在直流砖上升孔的孔沿处设置石棉圈,所述石棉圈与所述上升孔同轴。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步,在流钢砖砌砖完毕后,使用空气吹管吹扫砌制好的直流砖的内腔,直至内腔里面完全没有火砖粒等杂物。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步,直流砖在底板砖槽内砌制好后同一砖槽内的所有直流砖的内部的空腔会形成一条汤道,汤道的内径为Ф50


[0017]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因模底砖凸出于钢锭模的下端面,且直流砖凸出于底板的上平面,所以落模时,模底砖会和直流砖首先接触,接着直流砖会被往下压,钢锭模摆盘完成后,由于直流砖会被钢锭模下压,因此直流砖上平面到底板上平面之间的高度一定会比底板刚砌制好时的砌制高度(1~2mm)低。直流砖被下压的过程中砖槽底部的干砂会对直流砖施加反作用力,反作用力通过直流砖沿着竖直方向向上传递,从而顶推模底砖,使模底砖被卡紧在钢锭模的模底孔中,最终模底砖的大头端部和直流砖的上平面接触十分紧密。在浇钢过程中,钢水丛直流砖内腔流经上升孔进入模底砖砖孔时不容易发生因模底砖和直流砖接触不紧而产
生的跑钢事故。
[0019](2)摆模后直流砖在砖槽内会下陷,钢锭模的模底面和底板的上平面之间会存在极小的间隙(钢锭模的模底面和底板上平面一定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紧密接触),能够供撬杆的头部伸入,有利于后续通过撬杆对钢模锭的对正调整。
[0020](3)由于摆模前模底砖大头凸出于模底底面,摆模后模底砖大头端面和直流砖上平面能够紧密接触,钢锭模在底盘上对正调整完成后不需要在模口上方使用捣棍对模底砖进行捣紧操作,避免了耐火材料被捣破而产生的影响钢锭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下注法模铸的工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清理底板的砖槽内的废砖、凝钢、砂子,凹槽内放置干砂;第二步,砌流钢砖:砖底干砂垫实,尾端砖顶紧,砖与砖之间要求间隙≤2mm并接口严密,将砌制好的流钢砖进行校正、校平,保证流钢砖的上砖面到底板上平面的距离为1~2mm,砌完砖后,用火砖粒填充流钢砖与砖槽的槽壁之间的槽隙,火砖粒要填实扎紧,并用泥料压紧抹平;第三步,流钢砖砌完后,使用专业工具敲打底板以将流钢砖震实;第四步,在钢锭模的模底孔上装配模底砖,模底砖经试装后用草纸均匀包扎捶紧,要求大头砖面比模底凸出10mm;第五步,摆模时使用等长双链条,摆模时要求钢锭模吊挂平稳,缓慢落至距底板的上平面不大于200mm时停止下落,再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超许勇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