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涉及装修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吊顶板、设置于吊顶板上的加装件以及用于与加装件连接的龙骨,吊顶板上侧设置有加装槽,加装件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加装槽内,加装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延伸板,延伸板上设置有卡接凸起,龙骨包括顶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卡接凸起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直接在吊顶板上方的加装槽内插入加装件,在吊顶板安装时使得加装件的延伸板与龙骨进行卡插式安装,有效增强吊顶安装后的结构强度,可以适用于装配式吊顶结构进行使用,安装效率高,且无需在吊顶板上打钉,吊顶板使用稳定好。吊顶板使用稳定好。吊顶板使用稳定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修设计
,
[0002]尤其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3]目前的装饰行业正在向着工业化模块化安装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吊顶饰板装饰是室内设计中普遍采用的装饰方法,可以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感,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
[0004]装配式吊顶系统中,吊顶的各个部件是简单的拼接式安装,较少用到粘黏剂等,旨在节省安装时间,但是吊顶的安装强度存在很大的隐患,若是装配式安装时没有安装稳固,整个吊顶就有松散的可能性,所以现在针对吊顶的稳定性和高强度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6987153U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集成吊顶连接结构,包括吊杆组件和安装板,所述吊杆组件包括吊杆,所述吊杆上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部设有第一膨胀螺丝,所述吊杆下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安装有高强度钢龙骨,所述高强度钢龙骨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设有第二膨胀螺丝,所述安装板上部设有挂钩,所述安装板通过挂钩挂置在高强度钢龙骨上,所述安装板内部设有安装槽。采用多组吊杆组件,可以稳定的将高强度钢龙骨固定在天花板下部,同时可将高强度钢龙骨的两端固定在墙壁上,起到双重固定作用,这样的集成吊顶连接结构具备较高的承重强度,值得推广。
[0005]但是上述吊顶连接结构依然存在以下问题:整体结构复杂,为了加强吊顶结构强度,需要在吊顶板上进行安装挂钩与龙骨进行连接,挂钩安装不方便,安装效率低,不适合装配式吊顶上进行使用,且需要在吊顶板上打钉,一来会造成钉眼外露美观性差,二来会破坏吊顶板的自身结构,使得吊顶板容易变形。
[000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直接在吊顶板上方的加装槽内插入加装件,在吊顶板安装时使得加装件的延伸板与龙骨进行卡插式安装,有效增强吊顶安装后的结构强度,可以适用于装配式吊顶结构进行使用,安装效率高,且无需在吊顶板上打钉,吊顶板使用稳定好的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9]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包括吊顶板、设置于所述吊顶板上的加装件以及用于与所述加装件连接的龙骨,所述吊顶板上侧设置有加装槽,所述加装件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加装槽内,所述加装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龙骨包括顶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侧面的第一夹板和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的第二夹板,所述卡接凸起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
板之间。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加装槽内侧壁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加装槽的槽口宽度不小于所述加装槽的槽底宽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侧板向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倾斜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夹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夹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夹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夹板方向延伸设置。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夹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置有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夹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置有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板。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的第一卡板;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弧形板连接的第二卡板。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弹性件。
[00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加装件为长条型件;所述加装槽为长条形槽。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加装件为一体成型件。
[0019]本技术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直接在吊顶板上方的加装槽内插入加装件,在吊顶板安装时使得加装件的延伸板与龙骨进行卡插式安装,有效增强吊顶安装后的结构强度,可以适用于装配式吊顶结构进行使用,安装效率高,且无需在吊顶板上打钉,吊顶板使用稳定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A处的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的A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加装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龙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吊顶板,13、龙骨,131、顶板,132、第一夹板,133、第二夹板,134、第一弧形板,135、第二弧形板,8、加装件,81、底板,82、延伸板,821、卡接凸起,83、第一侧板,831、第一卡板,84、第二侧板,841、第二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7]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
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模块和步骤的相对布置和步骤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的流程并不仅仅是单独进行,而是多个步骤相互交叉进行。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及系统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2]实施例一:如图1至5所示,仅仅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的实施例,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包括吊顶板1、设置于所述吊顶板1上的加装件8以及用于与所述加装件8连接的龙骨13,所述吊顶板1上侧设置有加装槽,所述加装件8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加装槽内,所述加装件8包括底板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顶板(1)、设置于所述吊顶板(1)上的加装件(8)以及用于与所述加装件(8)连接的龙骨(13),所述吊顶板(1)上侧设置有加装槽,所述加装件(8)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加装槽内,所述加装件(8)包括底板(8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81)上的延伸板(82),所述延伸板(82)上设置有卡接凸起(821),所述龙骨(13)包括顶板(131)、设置于所述顶板(131)侧面的第一夹板(132)和设置于所述顶板(131)远离所述第一夹板(132)的一侧的第二夹板(133),所述卡接凸起(821)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夹板(132)和第二夹板(13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加装槽内侧壁连接的第一侧板(83)和第二侧板(8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装槽的槽口宽度不小于所述加装槽的槽底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83)向靠近所述第二侧板(84)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板(84)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83)的方向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顶板中间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钱依玲,余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