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227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包括:粉碳接触区、快混区、加载区、絮凝区、磁混凝沉淀区、磁粉回收系统、污泥暂存区和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具有污泥停留时间短、装置占地面积小、装置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含水率低且量少、装置抗冲击能力强、运行药剂费及能耗低等优势,非常适合现有污水厂的提升改造;设有磁粉回收系统,实现污泥汇总磁粉的可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污水厂的深度处理中。的深度处理中。的深度处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匮乏。如何开发及优化水处理技术,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是目前环保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今,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已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的一级B标准提升为一级A标准,主要控制指标化学需要量(COD)降低了10mg/L,悬浮物(SS)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从20mg/L降低到了10mg/L,总磷在排放标准要求中提高虽不是很多,但是传统污水厂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即使强化二级处理,也很难达标排放。而传统的磁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一般主要功能为去除TP和SS,因此,有必要在原有的传统生化处理单元后增加深度处理设施,在去除TP和SS的同时,增加去除COD的作用。同时,可以有限降低进水水质及温度波动对生物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
[0004]这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包括:粉碳接触区、快混区、加载区、絮凝区、磁混凝沉淀区、磁粉回收系统、污泥暂存区和控制系统;
[0005]其中快混区、加载区、絮凝区、粉碳接触区、磁混凝沉淀区依次设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快混区、加载区、絮凝区、粉碳接触区内分别设有搅拌器A、搅拌器B、搅拌器C、搅拌器D;
[0006]磁混凝沉淀区上部设有集水槽,磁混凝沉淀区中部设有斜管组沉淀区;磁混凝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收集区,磁混凝沉淀区上还设有中心传动刮泥机;污泥收集区的污泥出口连接回流泵入口,回流泵出口连接磁粉回收系统的污泥入口;磁粉回收系统的磁粉出口连接加载区的磁粉入口;磁粉回收系统的污泥出口连接污泥暂存区的污泥入口;污泥暂存区侧壁设置穿孔曝气管,污泥暂存区底部设置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循环泵,污泥循环泵接入快混区,污泥排放泵接入出泥口;
[0007]加载区进水端设有混凝剂投加系统,絮凝区进水端设有磁粉投加系统;粉碳接触区进水端设有新粉碳投加系统和助凝剂投加系统;
[0008]控制系统连接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内的所有电动设备。
[0009]作为优选,磁粉回收系统包括高剪机和磁分离机,磁粉回收系统的污泥入口接入高剪机;高剪机的出口接入磁分离机入口。
[0010]作为优选,磁混凝沉淀区上部的集水槽为上部开口且井字型相交的集水槽,该集水槽两边与底部采用折边支座呈U型结构。
[0011]作为优选,集水槽为不锈钢材质,集水槽的侧边与底板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0012]作为优选,斜管组沉淀区下方设有支撑架。
[0013]作为优选,中心传动刮泥机包括中心传动装置、传动轴、刮臂、刮板、水下轴承和泥斗刮板。
[0014]作为优选,中心传动装置安装在砼架上并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还连接刮臂和刮板;中心传动装置的轴尾通过螺栓连接法兰,中心传动装置的轴头连接水下轴承,传动轴在穿越斜管组沉淀区的部位设置隔离套;刮臂由上弦、下弦及拉杆组成,刮臂在传动轴上对称布置,刮臂的上弦为水平状,下弦与池底坡度平行;刮板分段与刮臂下弦连接,刮板与下弦杆呈45
°
布置,多个刮板通过支架组合,其中支架焊接成框架;支架的上下部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下弦杆和刮板;传动轴下端设置泥斗刮板。
[0015]作为优选,絮凝区内的搅拌器C为慢速搅拌器。
[0016]作为优选,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内设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连接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内的所有电动设备。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具有污泥停留时间短、装置占地面积小、装置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含水率低且量少、装置抗冲击能力强、运行药剂费及能耗低等优势,非常适合现有污水厂的提升改造;设有磁粉回收系统,实现污泥汇总磁粉的可回收利用;本技术可应用于污水厂的深度处理中。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进水口1、新粉碳投加系统2、粉碳接触区3、快混区4、加载区5、絮凝区6、搅拌器A7、搅拌器B8、搅拌器C9、搅拌器D10、磁混凝沉淀区11、中心传动刮泥机12、斜管组沉淀区13、污泥收集区14、出水口15、回流泵16、磁粉回收系统17、污泥暂存区18、污泥排放泵19、污泥循环泵20、出泥口21、混凝剂投加系统22、磁粉投加系统23、助凝剂投加系统24、控制系统25、穿孔曝气管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1]实施例一
[0022]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包括:粉碳接触区3、快混区4、加载区5、絮凝区6、磁混凝沉淀区11、磁粉回收系统17、污泥暂存区18和控制系统25;
[0023]其中快混区4、加载区5、絮凝区6、粉碳接触区3、磁混凝沉淀区11依次设于进水口1和出水口15之间;快混区4、加载区5、絮凝区6、粉碳接触区3内分别设有搅拌器A7、搅拌器B8、搅拌器C9、搅拌器D10,加快反应速度,从而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0024]磁混凝沉淀区11上部设有集水槽,磁混凝沉淀区11中部设有斜管组沉淀区13,进行澄清水的收集,可以进一步改善沉淀条件,强化沉淀效果,提高泥水分离速度;磁混凝沉淀区11底部设有污泥收集区14,磁混凝沉淀区11上还设有中心传动刮泥机12;污泥收集区14的污泥出口连接回流泵16入口,回流泵16出口连接磁粉回收系统17的污泥入口;磁粉回收系统17的磁粉出口连接加载区5的磁粉入口,可减少磁粉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动力消耗,降低处理成本;磁粉回收系统17的污泥出口连接污泥暂存区18的污泥入口;污泥暂存区18侧壁设置穿孔曝气管26,污泥暂存区18底部设置污泥排放泵19和污泥循环泵20,污泥循环泵20接入快混区4,污泥排放泵19接入出泥口21;
[0025]加载区5进水端设有混凝剂投加系统22,絮凝区6进水端设有磁粉投加系统23;粉碳接触区3进水端设有新粉碳投加系统2和助凝剂投加系统24,设置的新粉碳投加系统2在粉碳接触区3充分接触吸附反应,增加系统去除COD的作用,比活性炭滤池或吸附罐等处理方式占地小、效率高,且工艺粉末投加灵活并可控,可根据处理水量水质及出水值调节投加量,控制出水水质在控制的指标内;
[0026]控制系统25连接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内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碳接触区(3)、快混区(4)、加载区(5)、絮凝区(6)、磁混凝沉淀区(11)、磁粉回收系统(17)、污泥暂存区(18)和控制系统(25);其中快混区(4)、加载区(5)、絮凝区(6)、粉碳接触区(3)、磁混凝沉淀区(11)依次设于进水口(1)和出水口(15)之间;快混区(4)、加载区(5)、絮凝区(6)、粉碳接触区(3)内分别设有搅拌器A(7)、搅拌器B(8)、搅拌器C(9)、搅拌器D(10);磁混凝沉淀区(11)上部设有集水槽,磁混凝沉淀区(11)中部设有斜管组沉淀区(13);磁混凝沉淀区(11)底部设有污泥收集区(14),磁混凝沉淀区(11)上还设有中心传动刮泥机(12);污泥收集区(14)的污泥出口连接回流泵(16)入口,回流泵(16)出口连接磁粉回收系统(17)的污泥入口;磁粉回收系统(17)的磁粉出口连接加载区(5)的磁粉入口;磁粉回收系统(17)的污泥出口连接污泥暂存区(18)的污泥入口;污泥暂存区(18)侧壁设置穿孔曝气管(26),污泥暂存区(18)底部设置污泥排放泵(19)和污泥循环泵(20),污泥循环泵(20)接入快混区(4),污泥排放泵(19)接入出泥口(21);加载区(5)进水端设有混凝剂投加系统(22),絮凝区(6)进水端设有磁粉投加系统(23);粉碳接触区(3)进水端设有新粉碳投加系统(2)和助凝剂投加系统(24);控制系统(25)连接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内的所有电动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磁碳混凝澄清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磁粉回收系统(17)包括高剪机和磁分离机,磁粉回收系统(17)的污泥入口接入高剪机;高剪机的出口接入磁分离机入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润得赵书琴章慜曾宪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