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活动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25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发电活动房,包括板房和光伏装置,板房包括底板、顶板及四个侧板,光伏装置包括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及控制模块;第一光伏组件设于顶板上,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阵列、第一转轴及支撑件,第一光伏阵列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顶板转动连接,第一光伏阵列的另一端通过支撑件支撑;四个侧板中至少有一个侧板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包括第二光伏阵列、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第二光伏阵列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与侧板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分别带动第二光伏阵列在水平面、竖直平面内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光伏发电活动房能够实现不依赖于电网的持续电力供应,应用于无电力保证的地区。保证的地区。保证的地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发电活动房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活动房。

技术介绍

[0002]活动板房是一种以彩钢板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以标准模数系列进行空间合,构件采用螺栓连接,全新概念的环保经济型活动板房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树立了环保节能、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目前活动板房供电通过直接接入电网进行供电,这限制了活动板房只能应用于电网分布的地区,无法应用于无电力保证的地区,从而大大限制了活动板房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发电活动房,能够实现不依赖于电网的持续电力供应,应用于无电力保证的地区。
[0004]本技术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光伏发电活动房,所述光伏发电活动房包括板房和光伏装置,所述板房包括底板、顶板及四个侧板,所述光伏装置包括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组件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阵列、第一转轴及支撑件,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支撑件支撑,以使所述第一光伏阵列与所述顶板之间呈预定角度;所述四个侧板中至少有一个侧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第二光伏阵列、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二光伏阵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光伏阵列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三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光伏阵列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三光伏阵列、第四转轴及第五转轴,所述第三光伏阵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转轴、第五转轴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三光伏阵列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五转轴带动所述第三光伏阵列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侧板的两对的两端。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光伏阵列在水平面内转动、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三光伏阵列在水平面内转动的角度均为180
°
;所述第三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光伏阵列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五转轴带动所述第三光伏阵列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角度均为360
°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第二光伏阵列、第三光伏阵列均包括可折叠支架及多个光伏板,所述多个光伏板并排装设于所述可折叠支架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轴、轨道,所述轨道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与所述轨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具有与所述轨道垂直的支撑状态及收容于所述轨道中的折叠状态。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所述板房内的储能变流器、蓄电池及配电箱,所述储能变流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连接,所述配电箱分别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为钛酸锂电池。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板房内的温湿度控制器,所述温湿度控制器与所述配电箱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发电活动房还包括设于所述板房内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预定角度为37
°

[0014]本技术提出的光伏发电活动房包括板房及设置于板房的顶板上的第一光伏组件和设置于板房的侧板上的第二光伏组件,通过调节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的角度可以根据光照条件最大化光伏转换效率,为板房提供电能,使得板房能够实现不依赖于电网的持续电力供应,应用于无电力保证的地区,从而提升了板房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6]图1为本技术中的光伏发电活动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的光伏发电活动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技术,并且本技术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
[0020]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活动房包括板房和光伏装置,板房包括底板(图未示)、顶板11及四个侧板12,光伏装置包括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及控制模块。
[0021]具体地,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均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光伏组件设于顶板上,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阵列21、第一转轴22及支撑件23,第一光伏阵列2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22与顶板11转动连接,第一光伏阵列21的另一端通过支撑件23支撑,以使第一光伏阵列21与顶板11之间呈预定角度。四个侧板12中至少有一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包括第二光伏阵列31、第二转轴32及第三转轴33,第二光伏阵列31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2、第三转轴33与侧板12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2带动第二光伏阵列31在水平面内转动,第三转轴33带动第二光伏阵列3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0022]本实施例中四个侧板12中至少有一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包括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0023]第一种,只有一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即四个侧板12中的任意一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
[0024]第二种,四个侧板12中有两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即四个侧板12中的任意两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较佳地,四个侧板12中相对的两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
[0025]第三种,四个侧板12中有三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即四个侧板12中的任意三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
[0026]第四种,四个侧板12上均设有第二光伏组件。
[0027]本实施例中以四个侧板12中相对的两个侧板12上设有第二光伏组件为例进行说明,板房的形状一般为长方体,这里所说的相对的两个侧板12具体指的是长方体中较长的边所在的相对的两个侧板12,将第二光伏组件设置在较长的边所在的相对的两个侧板12可以增加光伏面积和可调节空间。
[0028]本实施例中的光伏装置在使用时,第一光伏阵列21通过支撑件23支撑,以使第一光伏阵列21与顶板11之间呈预定角度,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的预定角度为37
°
,第一光伏阵列21在该角度下接受到的辐射量最大,从而保证第一光伏阵列21具有最佳光伏转换效率。第二光伏阵列31通过第二转轴32、第三转轴33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活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活动房包括板房和光伏装置,所述板房包括底板、顶板及四个侧板,所述光伏装置包括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组件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阵列、第一转轴及支撑件,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支撑件支撑,以使所述第一光伏阵列与所述顶板之间呈预定角度;所述四个侧板中至少有一个侧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第二光伏阵列、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所述第二光伏阵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光伏阵列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三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光伏阵列在竖直平面内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活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三光伏阵列、第四转轴及第五转轴,所述第三光伏阵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转轴、第五转轴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三光伏阵列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五转轴带动所述第三光伏阵列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侧板的两对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活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光伏阵列在水平面内转动、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三光伏阵列在水平面内转动的角度均为18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云赵邦桂祁龙赵洪军童峰甘英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