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794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3
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竹抗侧框架。该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两根撑杆、两根原竹框架柱、两根原竹框架梁和四个L型锚固板。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和两根原竹框架梁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L型锚固板通过套箍组件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两根撑杆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的端部与加劲板固定连接。该原竹抗侧框架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结构整体侧移变形小;传力路径安全合理,充分利用了竹材强度,改善了竹框架的受力性能,避免构件的脆性破坏。避免构件的脆性破坏。避免构件的脆性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竹抗侧框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竹抗侧框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建筑业越来越倡导可再生建材的利用。木材和竹材因其自然生长且可持续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房屋建筑。同时,竹木结构也具有较低的全寿命建筑能耗、优良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美观等优点。
[0003]然而,原竹构件本身较柔,在侧向力作用下易发生较大变形。在承受水平力作用时,原竹框架易发生错动变形,逐渐出现剪断、拔出等破坏现象,以致结构散失承载能力。对人们正常使用和居住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竹抗侧框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两根撑杆、两根原竹框架柱、两根原竹框架梁和四个L型锚固板。
[0006]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和两根原竹框架梁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所述L型锚固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上均开设有螺栓安置孔。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与柱脚横板以及柱脚立板焊接。所述柱脚立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柱柱身内侧,柱脚横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梁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通过套箍组件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0007]所述套箍组件包括钢套箍、端头螺栓和贯穿螺栓。所述钢套箍包括弧形箍板。所述弧形箍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所述弧形箍板上设有供贯穿螺栓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框架柱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与原竹框架柱或原竹框架梁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梁和柱脚横板后旋入螺母。
[0008]所述两根撑杆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的端部与加劲板固定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包括若干套箍组件、两组撑杆、两根原竹框架柱、两根原竹框架梁和四个L型锚固板。
[0010]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和两根原竹框架梁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所述L型锚固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上均开设有螺栓安置孔。所述柱脚横板和柱脚立板之间设置有两块加劲板。所述两块加劲板间隔平行布置。所述加劲板与柱脚横板以及柱脚立板焊接。所述柱脚立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柱柱身内侧,柱脚横板贴敷在原竹框架梁梁身内侧。所
述L型锚固板通过套箍组件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0011]所述套箍组件包括钢套箍、端头螺栓和贯穿螺栓。所述钢套箍包括弧形箍板。所述弧形箍板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所述弧形箍板上设有供贯穿螺栓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套设在原竹框架柱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穿过两块翼板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与原竹框架柱或原竹框架梁箍紧。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柱和柱脚立板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穿过对应弧形箍板、原竹框架梁和柱脚横板后旋入螺母。
[0012]所述两组撑杆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每组撑杆包括两根间隔平行布置的撑杆。两根撑杆的端部分别与对应L型锚固板的一块加劲板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矩形支撑框架内还布置有竖向承重构件。所述竖向承重构件夹设在两根原竹框架梁之间。每组撑杆的两根撑杆分别位于竖向承重构件的两侧。
[0014]进一步,所述竖向承重构件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竖向原竹柱。各竖向原竹柱之间通过长螺栓、钢筋或铁丝连接。所述竖向原竹柱顶面和底面上铣有贴合于原竹框架梁外圆面的弧面槽。
[0015]进一步,所述撑杆的端部具有卡持槽口。所述加劲板嵌入卡持槽口中。所述卡持槽口与加劲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原竹框架柱和原竹框架梁的端部竹节内灌有填充浆料。
[0017]进一步,所述贯穿螺栓的头部与原竹框架柱以及原竹框架梁的外圆面之间还具有垫片。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结构整体侧移变形小;传力路径安全合理,充分利用了竹材强度,改善了竹框架的受力性能,避免构件的脆性破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1中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L型锚固板连接关系图;
[0021]图3为套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实施例2中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实施例3中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竖向承重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实施例4中原竹抗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套箍组件1、钢套箍101、弧形箍板1011、翼板1012、端头螺栓102、贯穿螺栓103、撑杆2、原竹框架柱30a、竖向承重构件30e、原竹框架梁300a、L型锚固板5、柱脚横板501、柱脚立板502、加劲板5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
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8]实施例1:
[0029]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包括套箍组件1、两根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
[0030]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螺栓安置孔。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之间设置有加劲板503。所述加劲板503与柱脚横板501以及柱脚立板502焊接。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0031]参见图3,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套箍组件(1)、两根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螺栓安置孔;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之间设置有加劲板(503);所述加劲板(503)与柱脚横板(501)以及柱脚立板(502)焊接;所述柱脚立板(502)贴敷在原竹框架柱(30a)柱身内侧,柱脚横板(501)贴敷在原竹框架梁(300a)梁身内侧;所述L型锚固板(5)通过套箍组件(1)与矩形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套箍组件(1)包括钢套箍(101)、端头螺栓(102)和贯穿螺栓(103);所述钢套箍(101)包括弧形箍板(1011);所述弧形箍板(10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两块翼板(1012);所述弧形箍板(1011)上设有供贯穿螺栓(103)穿过的两个通孔;所述钢套箍(101)套设在原竹框架柱(30a)的柱身上或原竹框架梁(300a)的梁身上;所述端头螺栓(102)穿过两块翼板(1012)后旋入螺帽,将钢套箍(101)与原竹框架柱(30a)或原竹框架梁(300a)箍紧;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柱(30a)和柱脚立板(502)后旋入螺母;所述贯穿螺栓(103)穿过对应弧形箍板(1011)、原竹框架梁(300a)和柱脚横板(501)后旋入螺母;所述两根撑杆(2)分别沿支撑框架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撑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对应L型锚固板(5)与支撑框架角部内侧相连;所述撑杆(2)的端部与加劲板(503)固定连接。2.一种原竹抗侧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套箍组件(1)、两组撑杆(2)、两根原竹框架柱(30a)、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和四个L型锚固板(5);所述两根原竹框架柱(30a)和两根原竹框架梁(300a)围设出矩形支撑框架;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内侧分别布置有一个L型锚固板(5);所述L型锚固板(5)包括相互垂直的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上均开设有螺栓安置孔;所述柱脚横板(501)和柱脚立板(502)之间设置有两块加劲板(503);所述两块加劲板(503)间隔平行布置;所述加劲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子奇钟紫勤周绪红石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