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139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包括两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一铰接耳,所述第一铰接耳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铰接座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二铰接耳,所述第二铰接耳上固定有下支撑架,两所述第一固定杆和两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均分别固定有若干相对设置的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均固定有两个阻尼弹簧减震器,所述阻尼弹簧减震器上固定有担架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便于急救时携带,减少伤病员运送过程中的颠簸,提高伤病员的舒适度,减小引起伤势恶化的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部队伤员后送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后送伤员附加装置是一种战时安装在军用运输汽车上后送担架伤病员的装置。附加装置的产品虽然一代比一代好,但从实际工程经验和大量试验结果来看,附加装置的结构设计仍然存在着尚需改善的问题,一方面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另一方面无防震装置,伤员运输过程中较颠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可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便于急救时携带,减少伤病员运送过程中的颠簸,提高伤病员的舒适度,减小引起伤势恶化的情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包括两第一固定杆,两所述第一固定杆竖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一铰接耳,所述第一铰接耳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铰接座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二铰接耳,所述第二铰接耳上固定有下支撑架,两所述第一固定杆和两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均分别固定有若干相对设置的转动套管;
[0006]所述转动套管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均固定有两个阻尼弹簧减震器,所述阻尼弹簧减震器上固定有担架固定座。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上均设置有台阶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优选的,两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通过螺钉安装有连接杆。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均设置有若干定位环,所述转动套管位于两所述定位环之间。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优选的,所述下支撑架上固定有若干自锁万向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优选的,所述转动套管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优选的,所述担架固定座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担架固定座上可拆卸连接有设置在所述固定槽上方的限位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旋转转动套管,使得支撑板位于两第一固定杆以及两第二固定杆之间,然
后通过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耳以及其上的螺栓的配合可将第二固定杆向第一固定杆的方向折叠180
°
,再通过第二铰接座、第二铰接耳以及其上的螺栓的配合可将下支撑架向第一固定杆的方向折叠180
°
,使得第二固定杆和下支撑架贴紧在第一固定杆上,使得该后送伤员附加装置可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便于急救时携带;
[0015]2、通过设置在担架固定座下部的阻尼弹簧减震器可有效减小担架的震动,减少伤病员运送过程中的颠簸,提高伤病员的舒适度,减小引起伤势恶化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板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固定杆;2、第一铰接座;3、第一铰接耳;4、第二固定杆;5、第二铰接座;6、第二铰接耳;7、下支撑架;8、转动套管;9、支撑板;10、阻尼弹簧减震器;11、担架固定座;12、台阶部;13、连接杆;14、定位环;15、自锁万向轮;16、锁紧螺钉;17、固定槽;18、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包括两第一固定杆1,两第一固定杆1竖直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杆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铰接座2和第二铰接座5,第一铰接座2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一铰接耳3,第一铰接耳3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杆4,第二铰接座5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二铰接耳6,第二铰接耳6上固定有下支撑架7,两第一固定杆1和两第二固定杆4上均分别固定有若干相对设置的转动套管8;
[0027]通过旋转转动套管8,使得支撑板9位于两第一固定杆1以及两第二固定杆4之间,然后通过第一铰接座2、第一铰接耳3以及其上的螺栓的配合可将第二固定杆4向第一固定杆1的方向折叠180
°
,再通过第二铰接座5、第二铰接耳6以及其上的螺栓的配合可将下支撑架7向第一固定杆1的方向折叠180
°
,使得第二固定杆4和下支撑架7贴紧在第一固定杆1上,使得该后送伤员附加装置可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便于急救时携带。
[0028]转动套管8上固定有支撑板9,支撑板9上均固定有两个阻尼弹簧减震器10,阻尼弹簧减震器10上固定有担架固定座11;
[0029]通过设置在担架固定座11下部的阻尼弹簧减震器10可有效减小担架的震动,减少伤病员运送过程中的颠簸,提高伤病员的舒适度,减小引起伤势恶化的情况。
[0030]请参阅图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铰接座2和第二铰接座5上均设置有台阶部12,使得第一铰接耳3和第二铰接耳6只可转动180
°
,再通过螺栓将铰接座和铰接耳锁紧后铰接耳不易发生转动。
[0031]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第二固定杆4之间通过螺钉安装有连接杆13,增强两第二固定杆4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该后送伤员附加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0032]请参阅图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4上均设置有若干定位环14,转动套管8位于两定位环14之间,通过定位环14可给予转动套管8良好的支撑和限位,使得转动套管8不会在固定杆上发生移位。
[0033]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第一固定杆(1),两所述第一固定杆(1)竖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铰接座(2)和第二铰接座(5),所述第一铰接座(2)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一铰接耳(3),所述第一铰接耳(3)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杆(4),所述第二铰接座(5)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二铰接耳(6),所述第二铰接耳(6)上固定有下支撑架(7),两所述第一固定杆(1)和两所述第二固定杆(4)上均分别固定有若干相对设置的转动套管(8);所述转动套管(8)上固定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上均固定有两个阻尼弹簧减震器(10),所述阻尼弹簧减震器(10)上固定有担架固定座(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避震后送伤员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座(2)和所述第二铰接座(5)上均设置有台阶部(12)。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才蒯盈捷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