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实现更高亮度化和省电的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是具有设有电极极板(9、10)的发光元件2和设有电极引线(11、12)的引线框3,并且电极极板(9、10)和电极引线(11、12)借助于接合线(14、15)进行了电连接的发光装置,发光元件2在其与引线框3之间设置间隔H而配置。由此,可有效利用从该发光元件2的与引线框3相对的面侧放出的光,进一步提高该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例如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等发光元件的。本申请要求2006年4月12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06-109619号申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以往人们就知道使用LED芯片等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这样的发光装置形成为以下结构,即,在封装件内配置的LED芯片使用膏通过芯片接合(Die bonding)固定在引线框上,同时使用接合线通过引线接合将LED芯片侧的电极极板(Electrode pad )和引线框侧的电极引线电连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07145号7>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发光装置中,通过提高配置于封装件内的LED芯片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可实现更高亮度。另外,如果能提高LED芯片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则可减少获得同样亮度所需要的电,其结果可更省电。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提高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可实现更高亮度和可省电的。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知道,以往利用骨将发光元件粘接在引线框上,因此未有效利用从该发光元件的与引线框相对的面侧方文出的光。于;L1现,通过使从发光元件的与引线框相对的面侧 发出的光在引线框侧大大地反射,可进一步提高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利 用效率,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方案。(1 )一种发光装置,是具有设有电极极板的发光元件和设有电极引线 的引线框,并且上述电极极板和上述电极引线借助于接合线进行了电连接 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元件在其与上述引线框之间设置间隔(2 )冲艮据前项(1 )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隔为0.1mm ~ 0.6mm的范围内。(3) 才艮据前项(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 线以使上述发光元件从上述引线框浮起的状态对其进行支持。(4) 才艮据前项(1) ~ (3)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光元件与上述引线框之间配置有使上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透过的 隔离物。(5) 才艮据前项(1) ~ (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保持安装有上述发光元件的上述引线框的封装件,上述发光元件和上 述引线框的一部分从形成于上述封装件的凹部露出。(6) 4艮据前项(1) ~ (5)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元件具有在基板上顺序层叠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型半导体 层而成的化合物半导体,并且,与上述n型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一电极极板 和与上述p型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二电极极板分别位于和与上述引线框相对 的面相反的一侧。(7) 根据前项(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线框具有 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上述第一电极极板和上述第一电极引线借 助于第一接合线进行电连接,同时上述第二电极极板和上述第二电极引线 借助于第二接合线进行电连接,上述第一接合线从与上述第一电极极板的接点延伸到与上述第一电极引线的接点的方向、和上述第二接合线从与上述第二电极极板的接点延伸到与上述第二电极引线的接点的方向朝向相互 相反的方向。(8 ) —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具有设有电极极板的发光元件和设 有电极引线的引线框,并且上述电极极板和上述电极引线借助于接合线进 行了电连接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引线框上固定上 述发光元件,使用上述接合线将上述电极极板和上述电极引线进行引线接 合后,将上述被固定的发光元件从上述引线框卸下。(9) 根据前项(8)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 述发光元件从上述引线框卸下后,将由上述接合线支持的上述发光元件抬 起到规定的高度。(10) —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具有设有电极极板的发光元件和 设有电极引线的引线框,并且上述电极极板和上述电极引线借助于接合线 进行了电连接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引线框上配置 使上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透过的隔离物,并在该隔离物上固定上述发光元 件后,使用上述接合线将上述电极极板和上述电极引线进行引线接合。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那样,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中,通过在发光元件和引线框之间 设置间隔,可使从该发光元件的与引线框相对的面侧放出的光在51线框側 大大地反射。因此,该发光装置,可有效利用从发光元件的与引线框相对 的面侧放出的光,可进一步提高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因此可 以谋求实现更高亮度和省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中,通过接合线在使发光元件从引线框浮 起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支持,可在发光元件和引线框之间设置间隔。由此, 可使从该发光元件的与引线框相对的面側放出的光在引线框侧大大地反 射。另外,该间隔,为了针对使从发光元件的与引线框相对的面侧放出的 光在引线框侧反射,设置在效率最好的高度,优选设定成与发光元件的厚6度相同或在发光元件的厚度以上,具体地优选为0.1mm ~ 0.6mm的范围内。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中,通过在发光元件和引线框之间配置使 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透过的隔离物,可在发光元件和S1线框之间设置间隔。 另外,由于隔离物可使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透过,因此不会遮挡从发光元件 的与引线框相对的面侧放出的光,并使该光在引线框侧大大地反射。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中,具有保持安装有发光元件的引线框的 封装件,使发光元件和引线框的一部分从形成于该封装件的开口部露出, 由此可从和与《1线框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高效地取出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中,发光元件为以下构成,即具有在基板 上顺序地层叠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及p型半导体层而成的化合物半导体, 并且与n型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一电极极板和与p型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二电 极极板,分别位于和与引线框相对的面相反的一側而设置,由此作为所谓 的面朝上方式可通过引线接合进行安装。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中,优选引线框具有第一电极引线和第 二电极引线,第一电极极板和第一电极引线借助于第一接合线进行电连接, 同时第二电极极板和第二电极引线通过第二接合线进行电连接,并且,第 一接合线从与第一电极极板的接点延伸到与第一电极引线的接点的方向、 和第二接合线从与第二电极极板的接点延伸到与第二电极引线的接点的方 向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该场合下,可利用第一接合线和第二接合线将发光元件在从引线框浮 起的状态下进行稳定支持。另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引线框上固定发光 元件,使用接合线将电极极板和电极引线进行引线接合后,将被固定的发 光元件从引线框卸下,由此可在与引线框相对的面和引线框之间设置间隔 而配置发光元件。因此,根据该制造方法,可以制造不遮挡从发光元件的与引线框相对 的面側放出的光并可使该光在引线框侧大大地反射的发光装置。另外,在 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发光装置中,可有效利用从发光元件的与引线框相对的面侧放出的光,进一步提高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因此可 谋求实现更高亮度和省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将发光元件从引线框 卸下后,将由接合线支持的发光元件抬起到规定的高度。在这里,所谓规定的高度,是对于使从发光元件的与引线框相对的面 侧放出的光在引线框侧反射效率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是具有设有电极极板的发光元件和设有电极引线的引线框,并且所述电极极板和所述电极引线借助于接合线进行了电连接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在其与所述引线框之间设置间隔而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4-12 109619/20061. 一种发光装置,是具有设有电极极板的发光元件和设有电极引线的引线框,并且所述电极极板和所述电极引线借助于接合线进行了电连接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在其与所述引线框之间设置间隔而配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为0.1mm ~ 的范围内。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线以使所述发光元件从所述引线框浮起的状态对其进行支持。4. 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引线框之间配置有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透过的隔离物。5. 根据权利要求1 ~ 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安装有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引线框的封装件,所迷发光元件和所述引线框的一部分从形成于所述封装件的凹部露出。6. 根据权利要求1 5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在基K上顺序层叠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p型半导体层而成的化合物半导体,并且,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一电极极板和与所述p型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二电极极板分别位于和与所述引线框相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部祯典,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