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及镜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14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及镜筒,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设有主流道,第二模板与第一模板滑动连接,第二模板与第一模板之间形成多个型腔,第二模板和/或第一模板设有多个分流道,多个分流道分别连通于主流道,多个分流道间隔设置,各个型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分流道之间,第一模板和/或第二模板上对应一个型腔设有与该型腔连通的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分别连通于相邻的两个分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及镜筒,不仅可以缩短材料流入至型腔的时间,以缩短产品的成型周期和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而且还能确保模具的浇口的注塑压力,以确保产品的成型质量,提升产品的成型合格率。提升产品的成型合格率。提升产品的成型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及镜筒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及镜筒。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能够批量成型多个产品,实现一模多穴,相关技术中的模具一般为多型腔设计。但是,该类模具在成型产品时,材料需依次经模具的流道结构的主流道、分流道、初级流道和末级流道等流道才能流入填充至型腔中,导致材料流入至型腔所流经的路径比较长,这样,不仅会使材料流入至型腔的时间比较长,导致产品的成型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还易造成注塑压力损失严重,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具及镜筒,能够缩短材料流入至型腔所流经的路径,不仅能够缩短产品的成型周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还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成型质量。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
[0005]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设有主流道;
[0006]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之间形成多个型腔;
[0007]多个分流道,所述第二模板和/或所述第一模板设有所述多个分流道,多个所述分流道分别连通于所述主流道,多个所述分流道间隔设置,各个所述型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分流道之间;以及
[0008]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所述第一模板和/或所述第二模板上对应一个所述型腔设有与该所述型腔连通的所述第一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流道,所述第一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流道分别连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道。
[0009]在本申请提供的模具中,通过使单个所述型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道连通,能够在保证单个所述型腔与多个浇口连通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流道的使用,从而可以缩短材料流入至所述型腔所流经的路径,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材料流入至所述型腔的时间,以缩短产品的成型周期和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而且还能确保所述模具的浇口的注塑压力,以确保产品的成型质量,提升产品的成型合格率。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
[0011]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模板和/或所述第一模板还设有所述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第一支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设有多个第一浇口;
[0012]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二模板和/或所述第一模板还设有所述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第二支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设有多个第二浇口;
[0013]多个所述第一浇口和多个所述第二浇口分别与同一所述型腔连通。
[0014]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子流道和所述第二子流道,使得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可以
设置多个浇口,使得支流道的浇口不再单一,这样能够进一步地增加单个所述型腔的注胶口(即,与第一浇口或第二浇口连通的入口),避免因单个所述型腔的注胶口相对较少而导致所述型腔出现局部注塑压力过于集中影响产品的质量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浇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浇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流道的两侧,各个所述第一浇口至所述第一支流道与所述第一子流道的连接处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浇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浇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流道的两侧,各个所述第二浇口至所述第二支流道与所述第二子流道的连接处的距离相等。这样,能够使材料经各个所述第一浇口和各个所述第二浇口均匀地流入至同一个所述型腔,从而使得与单个所述型腔连接的各个浇口的注塑压力大致保持一致,使材料能够平衡均匀地注入至所述型腔内,以避免产品发生变形,进而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与同一所述型腔连通的两个所述第一浇口和两个所述第二浇口沿该所述型腔的周沿相对该所述型腔的中心均匀排列设置。这样,有利于使单个所述型腔的各处的注塑压力可以大致达到平衡,以避免因多个浇口分布不均匀而导致所述型腔出现局部注塑压力过于集中影响产品的质量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流道包括多个,各个所述第一支流道分别对应各个所述型腔设置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型腔连通;所述第二支流道包括多个,各个所述第二支流道分别对应各个所述型腔设置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型腔连通。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流道,每一个第一支流道和每一个第二支流道分别连通于同一个型腔,这样,可以设置更多的型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注塑效率。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流道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流道位于对应的所述分流道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流道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流道位于对应的所述分流道的两侧。这样,有利于使两个所述第一支流道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流道在模具中的布局比较合理、规整;同时还有利于缩短各个所述第一支流道和各个所述第二支流道的长度,从而可以缩短材料流入至所述型腔所流经的路径,进而有利于缩短产品的成型周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还可确保所述模具的浇口的注塑压力,以确保产品的成型质量。
[00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流道关于对应的所述分流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支流道关于对应的所述分流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这样有利于使所述主流道的出料口到各个第一支流道和各个第二支流道的进料口的距离大致相等,即,有利于使材料自主流道的出料口流入至各个第一支流道和各个第二支流道所流经的路径大致相等,从而有利于使材料平衡均匀地注入各个型腔内,以使各个产品的质量可以大致保持一致。
[00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分流道以所述主流道为中心成放射性设置,这样有利于使各个所述分流道的排列紧凑、对称平衡,不仅有利于使模具的整体结构具有紧凑性,满足小型化设计;还有利于使材料能够均匀地
流入至各个所述型腔,从而有利于保证各个产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起到一模多穴产品均匀、重量一致的效果,以保证各个产品的质量。
[00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型腔以所述主流道为中心呈环形排列。这样有利于使各个所述型腔的排列紧凑,有利于使所述模具的整体结构具有紧凑性,满足小型化设计。
[002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镜筒,所述镜筒通过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模具制成,不仅可以缩短所述镜筒的成型周期和提高镜筒的成型效率;而且还能确保所述镜筒具有较好的成型质量,提升镜筒的成型合格率。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及镜筒,通过设置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并通过该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使单个型腔与相邻的两个分流道连通,能够在保证单个型腔与多个浇口连通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流道的使用,从而可以缩短材料流入至型腔所流经的路径,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材料流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设有主流道;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之间形成多个型腔;多个分流道,所述第二模板和/或所述第一模板设有所述多个分流道,多个所述分流道分别连通于所述主流道,多个所述分流道间隔设置,各个所述型腔分别位于相邻两所述分流道之间;以及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所述第一模板和/或所述第二模板上对应一个所述型腔设有与该所述型腔连通的所述第一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流道,所述第一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流道分别连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模板和/或所述第一模板还设有所述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第一支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设有多个第一浇口;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二模板和/或所述第一模板还设有所述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第二支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设有多个第二浇口;多个所述第一浇口和多个所述第二浇口分别与同一所述型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浇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流道的两侧,各个所述第一浇口至所述第一支流道与所述第一子流道的连接处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浇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浇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流道的两侧,各个所述第二浇口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海荣张刚强杨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