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98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和设于风道本体内的风扇,风道本体包括相连通的进风段和出风段,进风段的入风口处与蒸发器相适配,出风段呈喇叭口状,且出风段的内径由靠近进风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出风段内的中部固设有盒体,风扇包括第一电机和设于第一电机的转动轴上的叶轮,第一电机位于盒体内,第一电机的转动轴向盒体靠近进风段的一侧延伸,且叶轮对应位于进风段和出风段的交接处;盒体内还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动轴向出风段的出风口方向延伸,且第二电机的转动轴上套设有出风格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布置合理,固定方式稳定,送出的冷风风速大,且方便向四周扩散而加快了室内空气制冷的循环。向四周扩散而加快了室内空气制冷的循环。向四周扩散而加快了室内空气制冷的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冷风机的
,具体涉及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家用冷风机通常是由制冷工业冷风机简化而来,具有高效稳定的制冷和降温效果,原理是当风机运行时,腔内产生负压,使机外空气流过蒸发器,蒸发器吸收外来空气的热量而形成冷风,再度被风机吹出,逐渐在室内形成循环的冷空气。而现有的家用冷风机需要追求外形小巧方便移动,因此内部结构紧凑,造成风道系统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冷风气流,尤其会与内置设备的散热气流产生干涉,大大降低了家用冷风机的制冷效率。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设置引导风道,使冷风和热风完全分开,让蒸发器附近产生的冷空气得以迅速由风机排出,避免受冷凝器等的影响而需加大蒸发器的功率。但风道的设置需要包裹风机和蒸发器,在窄小的空间中往往没有有效的连接固定方式来使风机进行固定,也难以设置合理的风道结构来增加风机风速或加快冷气扩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本技术结构布置合理,固定方式稳定,送出的冷风风速大,且方便向四周扩散而加快了室内空气制冷的循环。
[000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和设于所述风道本体内的风扇,所述风道本体包括相连通的进风段和出风段,所述进风段的入风口处与蒸发器相适配,所述出风段呈喇叭口状,且所述出风段的内径由靠近所述进风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出风段内的中部固设有盒体,所述风扇包括第一电机和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上的叶轮,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向所述盒体靠近所述进风段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叶轮对应位于所述进风段和所述出风段的交接处;所述盒体内还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向所述出风段的出风口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上套设有出风格栅。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段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进风段的高度,且所述出风段连接在所述进风段的中部,所述出风段长度为所述进风段长度的1

1.5倍。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段的最小内径为所述叶轮最大直径的1.1

1.2倍。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段截面开口处的倾斜角度α为15
°‑
20
°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段的底部还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与所述进风段相固定的卡扣。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段的底部边缘与蒸发器之间以及所述托板与蒸发器底部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托板对应蒸发器远离所述风道本体的一侧下方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用于汇聚和分流冷凝水。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板上设有斜板,所述斜板从所述进风段的底部边缘
与蒸发器之间的间隙向所述分流孔由上而下倾斜设置,所述分流孔下方还铺设有吸水棉布。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段的出风口边缘截面呈钩状,所述出风格栅与所述出风段之间留有空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结构布置合理,固定方式稳定,送出的冷风风速大,且方便向四周扩散而加快了室内空气制冷的循环。
[0014]2、出风段和进风段的规格设计,使冷风进入出风段后更加集中,叶轮位于出风段与进风段的交接处,刚好把集中的冷风加速吹出,而且此处空间的截面突然收窄,更易于形成较大的负压,进而加快冷风流速。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

风道本体,2

风扇,21

第一电机,22

叶轮。3

蒸发器,4

盒体,5

第二电机,6

出风格栅,7

托板,71

分流孔,72

吸水棉布,73

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1和设于风道本体1内的风扇2,风道本体1包括相连通的进风段和出风段,进风段的入风口处与蒸发器3相适配,出风段呈喇叭口状,且出风段的内径由靠近进风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出风段内的中部固设有盒体4,风扇2包括第一电机21和设于第一电机21的转动轴上的叶轮22,第一电机21位于盒体4内,第一电机21的转动轴向盒体4靠近进风段的一侧延伸,且叶轮22对应位于进风段和出风段的交接处;盒体4内还设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的转动轴向出风段的出风口方向延伸,且第二电机5的转动轴上套设有出风格栅6。本技术结构布置合理,固定方式稳定,送出的冷风风速大,且方便向四周扩散而加快了室内空气制冷的循环。
[0020]在本技术的实际运用中,风道本体1的分段式设计,使其制作方便并可通过焊接固定,进风段根据蒸发器3的形状进行设置,使蒸发器3覆盖进风段入风口处的大部分面积,以内部的风扇2产生负压,而使穿过蒸发器3后形成的冷风沿风道本体1前进,不易产生倒流。而风扇2设置在出风段内,通过在出风段内部固定设置一个盒体4来装载风扇2的第一电机21以及出风格栅6的第二电机5,该盒体4可通过其四周预留螺孔,并通过螺钉固定支撑
条,进而与出风段的内壁连接来固定盒体4;或者盒体4底部为向下凸起的安装部,在安装部内穿插一条支撑杆,支撑杆两端与出风段的内壁连接,只要支撑杆宽度足够即可实现安装。这样就可以把风扇2架设在风道本体1内,且不会影响风扇2的叶轮22转动而形成内部负压,同时由于盒体4位于风道本体1的出风段中部,而出风段呈喇叭口状,叶轮22带动的冷风将受出风段形状的影响以及盒体4的阻挡而紧贴内壁向前扩散,不会集中在中部而难以调整其出风方向,配合出风格栅6即可形成循环冷风,使室内快速降温。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风段的最小直径小于进风段的高度,且出风段连接在进风段的中部,出风段长度为进风段长度的1

1.5倍。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本体(1)和设于所述风道本体(1)内的风扇(2),所述风道本体(1)包括相连通的进风段和出风段,所述进风段的入风口处与蒸发器(3)相适配,所述出风段呈喇叭口状,且所述出风段的内径由靠近所述进风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出风段内的中部固设有盒体(4),所述风扇(2)包括第一电机(21)和设于所述第一电机(21)的转动轴上的叶轮(22),所述第一电机(21)位于所述盒体(4)内,所述第一电机(21)的转动轴向所述盒体(4)靠近所述进风段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叶轮(22)对应位于所述进风段和所述出风段的交接处;所述盒体(4)内还设有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电机(5)的转动轴向所述出风段的出风口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电机(5)的转动轴上套设有出风格栅(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段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进风段的高度,且所述出风段连接在所述进风段的中部,所述出风段长度为所述进风段长度的1

1.5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冷风机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段的最小内径为所述叶轮(22)最大直径的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勇田浩亮昊祥安马杨阳孙彦会李柱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