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086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涉及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包括底座、筒体、防护门和升降调节部件,筒体设置在底座上,筒体上开设有进出口,防护门设置在进出口处,防护门上开设有操作孔。升降调节部件包括内套筒、升降环和驱动件,内套筒设置在筒体和底座之间,内套筒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伸入到筒体内,升降环套设在内套筒上,且能沿内套筒自由滑动,筒体与升降环固定连接,驱动件设置在升降环下方,用于驱动升降环沿内套筒的轴线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医生的身高体型因素做出相应的调节,使医生操作更加方便。使医生操作更加方便。使医生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放射性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三大常规手段之一,在治疗恶性肿瘤,延长患者生命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该技术的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应用范围广,为广大患者所乐意接受,但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不足是由于介入放射持续时间长,工作人员吸收的射线量大,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也较为严重。为了满足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及放射性防护的需要,术者要先穿一件短袖的手术服,再穿铅衣裙,外面再穿一件无菌手术服。铅衣裙厚重,约20

30斤,这种防护方式不但每次穿戴时比较繁琐,费时费力,防护效果不够全面,同时因为防护服比较笨重,增加医生在手术时的身体负重,不利于手术的进行,而且对医生的身体造成关节损伤,不利于医生的身体健康。现有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为了克服铅衣的各种问题而诞生,但是现有的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虽然克服了铅衣的各种问题,但是其操作便捷性依旧不够,例如无法根据医生的身高等体型因素做出调节,给医生的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其能够根据医生的身高体型因素做出相应的调节,使医生操作更加方便。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包括底座、筒体、防护门和升降调节部件,筒体设置在底座上,筒体上开设有进出口,防护门设置在进出口处,防护门上开设有操作孔;
[0006]升降调节部件包括内套筒、升降环和驱动件,内套筒设置在筒体和底座之间,内套筒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伸入到筒体内,升降环套设在内套筒上,且能沿内套筒自由滑动,筒体与升降环固定连接,驱动件设置在升降环下方,用于驱动升降环沿内套筒的轴线方向移动。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驱动件包括多个电动推杆,多个电动推杆对称设置在底座和升降环之间。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多个电动推杆均连接到同一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多个电动推杆同步动作。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升降环的内表面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均匀间隔设置,第一凹槽内设置,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辅助轮,辅助轮通过转轴设置在升降环上,且能在第一凹槽内自由滑动,辅助轮与内套筒的外表面贴合,能在内套筒的外表面自由滑动。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升降环与筒体之间设置有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包括转动环和滑环,升降环上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环面上周向开设有环形槽,滑环设置在环形槽内,滑环能在环形槽内自由滑动,滑环的内环面与转动环固定连接,筒体设置在转动环上,与转动环固定连接,转动环套设在内套筒上,与内套筒转动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转动环的内环面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均匀间隔设置,第二凹槽内设置有滚珠,滚珠与内套筒贴合,能沿内套筒的外表面自由滑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操作孔上设置有操作袖套。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护门上设置有观察窗。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观察窗为铅玻璃材料。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的四角处设置有万向轮。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体统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包括底座、筒体、防护门和升降调节部件,筒体设置在底座上,筒体上开设有进出口,防护门设置在进出口处。上述底座用于承载上述筒体,方便筒体的安装。上述筒体为防射线辐射的主要部件,筒体将医生和射线隔离开来,用于保护医生不受射线伤害。上述筒体上开设的进出口可方便医生的进出,上述防护门用于实现进出口的启闭,防护门在方便医生进出的同时,关闭后也能起到防射线符合的作用。上述防护门上开设有操作孔,操作孔可方便医生伸出手进行手术操作。上述升降调节部件包括内套筒、升降环和驱动件,内套筒设置在筒体和底座之间,内套筒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伸入到筒体内。升降环套设在内套筒上,且能沿内套筒自由滑动,筒体与升降环固定连接,驱动件设置在升降环下方,用于驱动升降环沿内套筒的轴线方向移动。上述升降调节部件主要用于调节筒体的高度,从而间接调节防护门上操作孔的高度。由于不同的医生体现身高不同,因此在实际手术操作时,操作孔的高度需求是不同的,上述升降部件能够根据医生的具体体型来调节操作孔的高度。上述升降部件中的升降环在内套筒上自由滑动过程中,能够带动筒体沿内套筒的外壁自由滑动,从而完成对筒体的高度调节,进而间接调节到防护门上操作孔的高度,方便医生操作。内套筒能够起到防护作用,同时起到导向作用,使筒体始终沿内套筒轴线方向移动。上述驱动件用于驱动升降环的上述和下降,为升降环的运动提供动力源。
[0018]因此,该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能够根据医生的身高体型因素做出相应的调节,使医生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标:1

底座,2

筒体,3

防护门,4

观察窗,5

操作孔,6

电动推杆,7

升降环,8

固定环,9

滑环,10

转动环,11

内套筒,12

第一凹槽,13

辅助轮,14

第二凹槽,15

滚珠,16

万象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筒体、防护门和升降调节部件,所述筒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出口,所述防护门设置在所述进出口处,所述防护门上开设有操作孔;所述升降调节部件包括内套筒、升降环和驱动件,所述内套筒设置在所述筒体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内套筒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筒体内,所述升降环套设在所述内套筒上,且能沿所述内套筒自由滑动,所述筒体与所述升降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升降环下方,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环沿所述内套筒的轴线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多个电动推杆,多个所述电动推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升降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动推杆均连接到同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多个所述电动推杆同步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环的内表面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升降环上,且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自由滑动,所述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洁清李冬梅李贞牛菲杨淑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