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006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包括滚筒输送系统、举升运输机构以及料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滚筒输送系统、举升运输机构以及料架作为一个整体,举升运输机构设置在料架下端,举升运输机构将料架上的中梁顶起,并输送至滚筒输送系统,由滚筒输送系统实现输送上料,工作效率高;并且在滚筒输送系统上设置第一限位部,保证中梁上料输送的稳定,料架以及举升运输机构上的第二限位部便于保证中梁存放以及转移时的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料装置整体稳定性强,安全性好。安全性好。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货车中梁组装
,具体涉及一种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货车中梁的上料运输存在的问题是:1、中梁上料以天车吊运为主,耗时费力,效率不高;2、不能满足多种规格的中梁的换型生产,通用性差,且换型成本高;3、上料装置的稳定性差。
[0003]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料运输效率不高、不能匹配多种规格并且中梁运输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料运输效率不高、不能匹配多种规格并且中梁运输稳定性差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包括滚筒输送系统、举升运输机构以及料架;
[0007]料架用于中梁的放置;举升运输机构设置在料架下端,举升运输机构用于中梁转移至滚筒输送系统;所述滚筒输送系统用于中梁的输送上料;所述滚筒输送系统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举升运输机构以及料架上均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均用于中梁的限位稳固。
[0008]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滚筒输送系统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组滚筒;所述滚筒上设有第一限位部。
[0009]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滚筒上的至少两组第一轴肩;在滚筒轴向相邻的两组第一轴肩之间形成用于中梁限位的限位部一。
[0010]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滚筒上的至少两组第二轴肩;在滚筒轴向,相邻的两组第二轴肩之间形成用于中梁限位的限位部二,且限位部二位于限位部一的一侧,限位部二的宽度L2a不等于限位部一的宽度L1。
[0011]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滚筒上的至少两组第二轴肩;第二轴肩外径大于第一轴肩外径;在滚筒轴向,相邻的两组第二轴肩之间形成用于中梁限位的限位部二,限位部一位于限位部二的内侧。
[0012]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多组限位凸起;沿中梁的宽度方向,相邻的两组限位凸起之间形成与限位部一或限位部二宽度规格匹配的限位部三。
[0013]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限位凸起可拆卸设置在举升运输机构或料架上,所述举升运输机构或料架上设有多组用于安装限位凸起的配合孔,通过多组配合孔调整限位部三的宽度规格。
[0014]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举升运输机构为RGV小车;RGV小车上设有用于举升中梁的举升平台;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举升平台上。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的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包括滚筒输送系统、举升运输机构以及料架;本技术的滚筒输送系统、举升运输机构以及料架作为一个整体,举升运输机构设置在料架下端,举升运输机构将料架上的中梁顶起,并输送至滚筒输送系统,由滚筒输送系统实现输送上料,工作效率高;并且在滚筒输送系统上设置第一限位部,保证中梁上料输送的稳定,料架以及举升运输机构上的第二限位部便于保证中梁存放以及转移时的稳定,本技术的上料装置整体稳定性强,安全性好。
[0017](2)本技术的滚筒输送系统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组滚筒;所述滚筒上设有第一限位部,通过把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滚筒上,保证沿线运输时中梁都处于稳定状态。
[0018](3)本技术的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滚筒上的至少两组第一轴肩,通过相邻两个轴肩之间形成限位部一,中梁放置在限位部一内,两组第一轴肩对中梁的两侧进行阻挡限位,保证稳定性,并且能通过设置多组第一轴肩,实现多组中梁运输。
[0019](4)本技术的第一限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滚筒上的至少两组第二轴肩,通过相邻的第二轴肩之间形成限位部二,限位部二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限位部二位于限位部一的一侧,并且限位部二的宽度不等于限位部一的宽度,使得滚筒输送系统能适应不同宽度规格的中梁运输,便于中梁的换型生产;第二种,通过将第二轴肩外径设置大于第一轴肩的外径,使得相邻两组第二轴肩之间的限位部二能与限位部一在滚筒轴向上重合部分长度,便于节省滚筒长度的同时还能适应不同宽度的中梁运输。
[0020](5)本技术的第二限位部包括多组限位凸起,通过多组限位凸起形成与限位部一或限位部二宽度规格匹配的限位部三,便于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0021](6)本技术的限位凸起通过多组配合孔安装在料架或举升运输机构上,多组配合孔便于快速调整限位部三的宽度规格,能实现快速换型生产,并且限位凸起和配合孔的配合方式简单快捷。
[0022](7)本技术的举升运输机构为RGV小车,在RGV小车的举升平台上设置限位凸起,保证中梁举升以及转移时的稳定。
[002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5]在附图中:
[0026]图1是本实施例的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示意了中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中滚筒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1中滚筒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1中滚筒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图1中料架的第一种结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图1中料架的第二种结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图1中举升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1、滚筒输送系统;1.1、滚筒;1.1a、第一轴肩;1.1b、第二轴肩;2、举升运输机构;3、料架;4、限位凸起;5、配合孔;6、举升平台;7、中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6]实施例:
[0037]一种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包括滚筒输送系统1、举升运输机构2以及料架3,如图1

8所示,具体如下:
[0038]如图1

2所示,所述滚筒输送系统1包括沿中梁7输送方向设置的多组滚筒1.1;所述滚筒1.1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用于实现中梁7的运输;驱动机构参考现有的电机和皮带传动结构或电机与齿轮传动结构。
[0039]如图3

5所示,所述滚筒1.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保证中梁7在运输时的稳定;
[0040]第一限位部包括至少两组第一轴肩1.1a和至少两组第二轴肩1.1b;第一轴肩1.1a以及第二轴肩1.1b均沿滚筒1.1轴向设置在滚筒1.1的外壁上;沿轴向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输送系统(1)、举升运输机构(2)以及料架(3);料架(3)用于中梁的放置;举升运输机构(2)设置在料架(3)下端,举升运输机构(2)用于中梁(7)转移至滚筒输送系统(1);所述滚筒输送系统(1)用于中梁的输送上料;所述滚筒输送系统(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举升运输机构(2)以及料架(3)上均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均用于中梁(7)的限位稳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输送系统(1)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组滚筒(1.1);所述滚筒(1.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滚筒(1.1)上的至少两组第一轴肩(1.1a);在滚筒(1.1)轴向相邻的两组第一轴肩(1.1a)之间形成用于中梁限位的限位部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货车中梁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滚筒(1.1)上的至少两组第二轴肩(1.1b);在滚筒(1.1)轴向,相邻的两组第二轴肩(1.1b)之间形成用于中梁限位的限位部二,且限位部二位于限位部一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彪周武城陈琦余小波伍超贺春黄栋伍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