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井内衬套结构。内衬套为橡胶一体成型制成。内衬套为筒型,内衬套上端为开口,下端为底板。内衬套用于套入污水井内。内衬套壁体上设有向内衬套中心延伸的两个贯通的侧筒。两个侧筒分别供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其中一个侧筒内壁与进水管外壁贴合并形成紧配合,另一个侧筒内壁与出水管外壁贴合并形成紧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污水井内设置橡胶内衬套并让进水管和出水管从侧筒穿入内衬套中,排出的污水只会进入内衬套中,而外界水无法进入内衬套中,因此表面了污水与外界水的混合,避免让污水处理厂处理非污水,治理成本不会因此升高,同时还不会对外界产生污染。同时还不会对外界产生污染。同时还不会对外界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井内衬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污水井结构,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水井内衬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污水井是城市污水排放、排污的下水井。在现有技术中,城市污水井多数由水泥或红砖构成。因而在实际建造时,污水井难免出现缝隙,缝隙便容易导致污水向井外泄漏或者井外水向井内渗透。而对于靠海填海区或盆地区,水倒灌量大便会混入化工厂排出的污水中,一起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进而导致污水治理费用大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污水井内衬套结构,以避免污水与外界水产生混合。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井内衬套结构,内衬套为橡胶一体成型制成,内衬套为筒型,内衬套上端为开口,下端为底板;内衬套用于套入污水井内;内衬套壁体上设有向内衬套中心延伸的两个贯通的侧筒,侧筒分别供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其中一个侧筒内壁与进水管外壁贴合并形成紧配合,另一个侧筒内壁与出水管外壁贴合并形成紧配合。
[0005]进一步地,内衬套为丁腈橡胶制成的内衬套。
[0006]进一步地,内衬套底板外周缘均匀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稳定拉环,稳定拉环用于与污水井的井底形成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稳定拉环通过铁丝与污水井的井底形成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稳定拉环有均匀分布的6个。
[0009]进一步地,内衬套底板的内侧与内衬套内壁的连接处设置圆角过渡。
[0010]进一步地,侧筒与内衬套内壁连接处设置圆角过渡。
[0011]进一步地,侧筒朝向内衬套中心的端口外缘设置圆角。
[0012]进一步地,在每个侧筒外壁还套有管道箍,管道箍用于径向夹紧侧筒与进水管或出水管。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污水井内设置橡胶内衬套并让进水管和出水管从侧筒穿入内衬套中,排出的污水只会进入内衬套中,而外界水无法进入内衬套中,因此表面了污水与外界水的混合,避免让污水处理厂处理非污水,治理成本不会因此升高,同时还不会对外界产生污染。
[001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污水井内衬套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0020]本实施例是一种污水井内衬套结构,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0021]本实施例的内衬套11是丁腈橡胶通过一体成型制成的。丁腈橡胶是一种合成橡胶,由丙烯腈与丁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共聚物,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气密性好、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耐老化性能较好等优点。
[0022]如图1所示,内衬套11整体为筒型。内衬套11上端为开口,下端为底板14。内衬套11用于套入污水井内以装载污水。如图1所示,内衬套11壁体上设有向内衬套11中心延伸的两个贯通的侧筒12。两个侧筒12分别供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贯穿。其中一个侧筒12内壁与进水管21外壁贴合并形成紧配合,另一个侧筒12内壁与出水管22外壁贴合并形成紧配合。在每个侧筒12外壁还套有管道箍13,管道箍13用于径向夹紧侧筒12与进水管21或出水管22。
[0023]如图1所示,在内衬套11底板14外周缘均匀设有6个向外延伸的稳定拉环15。稳定拉环15用于与污水井的井底形成固定连接。具体地,稳定拉环15通过铁丝与污水井的井底形成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稳定拉环也可以多于6个,而在外界水倒灌量不大的地方,稳定拉环也可以少于6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稳定拉环中间的通孔可以套设一个金属保护圈,以减少对通孔的磨损。
[0024]此外,如图1所示,内衬套11底板14的内侧与内衬套11内壁的连接处设置圆角141过渡。侧筒12与内衬套11内壁连接处设置圆角121过渡。圆角过渡均可以减少应力集中,避免内衬套11在受力冲击而产生裂痕导致失效。
[0025]此外,如图1所示,侧筒12朝向内衬套11中心的端口外缘设置圆角122。
[0026]本实施例通过在污水井内设置橡胶内衬套11并让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从侧筒12穿入内衬套11中,排出的污水只会进入内衬套11中,而外界水无法进入内衬套11中,因此表面了污水与外界水的混合,避免让污水处理厂处理非污水,治理成本不会因此升高,同时还不会对外界产生污染。
[0027]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技术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技术的保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井内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为橡胶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内衬套为筒型,所述内衬套上端为开口,下端为底板;所述内衬套用于套入污水井内;所述内衬套壁体上设有向内衬套中心延伸的两个贯通的侧筒,所述侧筒分别供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其中一个所述侧筒内壁与进水管外壁贴合并形成紧配合,另一个所述侧筒内壁与出水管外壁贴合并形成紧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井内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为丁腈橡胶制成的内衬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井内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底板外周缘均匀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稳定拉环,所述稳定拉环用于与污水井的井底形成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立爽,何立明,刘国良,王樑,何佳奇,柴利瑛,
申请(专利权)人:何立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