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苗圃用施肥装置,包括滑座、犁头、拉杆、撒肥机构以及覆土机构;犁头安装在滑座的前端;拉杆的第一端与滑座连接,拉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拉手,拉手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拉杆牵拉滑座沿直线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犁头嵌入泥土中并犁开沟渠;撒肥机构设置在滑座上部,撒肥机构用于收集人工撒入的肥料并将肥料导入犁开的沟渠内;覆土机构设置在滑座的后端,覆土机构用于将沟渠两侧翻开的泥土拨入沟渠内以将导入沟渠内的肥料覆盖。从而在对种苗定期施肥时,撒肥机构能够将人工撒的肥料全部收集并导入沟渠,避免肥料散开或落在种苗根部;同时能够对撒入沟渠的肥料自动覆土,有效提高施肥效率。提高施肥效率。提高施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苗圃用施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育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苗圃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林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而林木苗圃育苗工作则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苗木支持。在育苗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种苗进行施肥。种苗施肥无法采用大型设备,一般需要两人进行配合,一个人采用手拉犁在相邻的两行种苗之间犁开一条小沟,后面的另一个人抓取适量肥料定点撒入小沟中,最后再用锄头将小沟两侧翻开的土壤拨入小沟中将肥料覆盖以防止蒸发。
[0003]该施肥方式,撒肥料时手部控制不好很容易将肥料散开无法落在小沟内,并且容易撒到种苗根部影响种苗生长;同时撒下肥料后还需要另外再借助锄头覆土,不仅施肥效果不佳,同时,施肥的效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苗圃用施肥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拉犁对种苗进行施肥效果不佳且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苗圃用施肥装置,包括:滑座;犁头,安装在滑座的前端;拉杆,拉杆的第一端与滑座连接,拉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拉手,拉手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拉杆牵拉滑座沿直线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犁头嵌入泥土中并犁开沟渠;撒肥机构,设置在滑座上部,撒肥机构用于收集人工撒入的肥料并将肥料导入犁开的沟渠内;覆土机构,设置在滑座的后端,覆土机构用于将沟渠两侧翻开的泥土拨入沟渠内以将导入沟渠内的肥料覆盖。
[0006]进一步地,撒肥机构包括:输肥管,输肥管的下端与滑座连接,输肥管的上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集肥漏斗,设置在输肥管的上端并与输肥管连通;其中,集肥漏斗用于收集人工撒入的肥料并将肥料通过输肥管导入犁开的沟渠内。
[0007]进一步地,输肥管包括:下连接管,下连接管的下端与滑座连接并具有开口;上连接管,上连接管的下端管口可滑动地插入下连接管的上端管口内;锁紧栓,设置在下连接管的侧壁上,锁紧栓用于将下连接管与上连接管相互锁紧;其中,集肥漏斗的下端口与上连接管的上端管口连通以使收集的肥料通过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导入犁开的沟渠内。
[0008]进一步地,输肥管的下端后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一连接板;覆土机构包括:拨土板,拨土板为两个,两个拨土板的第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接板对应连接,两个拨土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其中,两个拨土板用于将沟渠两侧翻开的泥土拨入沟渠内。
[0009]进一步地,两个拨土板均为弯曲的弧形板以使两个拨土板相对的内侧面形成凹进的弧形曲面结构。
[0010]进一步地,两个拨土板与地面之间形成小于60
°
的夹角。
[0011]进一步地,两个拨土板的底边均为直边;两条直边与地面平行且两条直边沿犁头
的行进方向呈外扩“八”字形结构。
[0012]进一步地,拨土板的两个侧边均为弧形边,拨土板靠近前端的侧边的弧线曲率大于靠近后端的侧边的弧线曲率。
[0013]进一步地,两个拨土板的第一端均通过连接销与两个第一连接板对应铰接;覆土机构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个拨土板对应连接;牵拉弹簧,牵拉弹簧的一端与输肥管的后侧壁连接,牵拉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其中,牵拉弹簧用于使两个拨土板在预定角度范围内上下摆动。
[0014]进一步地,输肥管的下端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拉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销与第二连接板相互铰接以使拉杆能够调节与地面之间的角度;苗圃用施肥装置还包括:定位支撑臂,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滑座上,定位支撑臂沿其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其中,拉杆上与其第一端间隔预设距离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拉杆的第二定位孔通过定位销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固定连接以将拉杆的角度固定。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苗圃用施肥装置,包括滑座、犁头、拉杆、撒肥机构以及覆土机构;犁头安装在滑座的前端;拉杆的第一端与滑座连接,拉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拉手,拉手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拉杆牵拉滑座沿直线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犁头嵌入泥土中并犁开沟渠;撒肥机构设置在滑座上部,撒肥机构用于收集人工撒入的肥料并将肥料导入犁开的沟渠内;覆土机构设置在滑座的后端,覆土机构用于将沟渠两侧翻开的泥土拨入沟渠内以将导入沟渠内的肥料覆盖。从而在对种苗定期施肥时,撒肥机构能够将人工撒的肥料全部收集并导入沟渠,避免肥料散开或落在种苗根部;同时能够对撒入沟渠的肥料自动覆土,有效提高施肥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手拉犁对种苗进行施肥效果不佳且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苗圃用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苗圃用施肥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0]10、滑座;20、犁头;30、拉杆;31、拉手;40、撒肥机构;41、输肥管;411、下连接管;412、上连接管;413、锁紧栓;42、集肥漏斗;50、覆土机构;51、拨土板;52、连接杆;53、牵拉弹簧;60、定位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苗圃用施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滑座10、犁头20、拉杆30、撒肥机构40以及覆土机构50;犁头20安装在滑座10的前端;拉杆30的第一端与滑座10连接,拉杆30的第二端设置有拉手,拉手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拉杆30牵拉滑座10沿直线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犁头20嵌入泥土中并犁开沟渠;撒肥机构40设置在滑座10上部,撒肥机构40用于收集人工撒入的肥料并将肥料导入犁开的沟渠内;覆土机构50设置在滑座10的后端,覆土机
构50用于将沟渠两侧翻开的泥土拨入沟渠内以将导入沟渠内的肥料覆盖。从而在对种苗定期施肥时,撒肥机构40能够将人工撒的肥料全部收集并导入沟渠,避免肥料散开或落在种苗根部;同时能够对撒入沟渠的肥料自动覆土,有效提高施肥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手拉犁对种苗进行施肥效果不佳且效率较低的问题。
[0023]具体实施时,撒肥机构40包括输肥管41和集肥漏斗42,输肥管41的下端与滑座10连接,输肥管41的上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集肥漏斗42设置在输肥管41的上端并与输肥管41连通;集肥漏斗42用于收集人工撒入的肥料并将肥料通过输肥管41导入犁开的沟渠内。
[0024]具体地,输肥管41包括下连接管411、上连接管412以及锁紧栓413,下连接管411的下端与滑座10连接并具有开口;上连接管412的下端管口可滑动地插入下连接管411的上端管口内;锁紧栓413设置在下连接管411的侧壁上,锁紧栓413的头端为螺纹结构,下连接管4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锁紧栓413的螺纹结构匹配的螺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苗圃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座(10);犁头(20),安装在所述滑座(10)的前端;拉杆(30),所述拉杆(30)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座(10)连接,所述拉杆(30)的第二端设置有拉手(31),所述拉手(31)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拉杆(30)牵拉所述滑座(10)沿直线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犁头(20)嵌入泥土中并犁开沟渠;撒肥机构(40),设置在所述滑座(10)上部,所述撒肥机构(40)用于收集人工撒入的肥料并将肥料导入犁开的沟渠内;覆土机构(50),设置在所述滑座(10)的后端,所述覆土机构(50)用于将沟渠两侧翻开的泥土拨入沟渠内以将导入沟渠内的肥料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圃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撒肥机构(40)包括:输肥管(41),所述输肥管(41)的下端与所述滑座(10)连接,所述输肥管(41)的上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集肥漏斗(42),设置在所述输肥管(41)的上端并与所述输肥管(41)连通;其中,所述集肥漏斗(42)用于收集人工撒入的肥料并将肥料通过所述输肥管(41)导入犁开的沟渠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苗圃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肥管(41)包括:下连接管(411),所述下连接管(411)的下端与所述滑座(10)连接并具有开口;上连接管(412),所述上连接管(412)的下端管口可滑动地插入所述下连接管(411)的上端管口内;锁紧栓(413),设置在所述下连接管(411)的侧壁上,所述锁紧栓(413)用于将所述下连接管(411)与所述上连接管(412)相互锁紧;其中,所述集肥漏斗(42)的下端口与所述上连接管(412)的上端管口连通以使收集的肥料通过所述上连接管(412)和所述下连接管(411)导入犁开的沟渠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苗圃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肥管(41)的下端后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一连接板;所述覆土机构(50)包括:拨土板(51),所述拨土板(51)为两个,两个所述拨土板(51)的第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对应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超琼,梁超瑛,任博文,仵弘扬,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