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垫脚尖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936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垫脚尖运动装置,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固定部分的表面为脚掌的用力支撑面,活动部分的表面为可上下调节载重面;脚掌的用力支撑面通过铰链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铰接相连,可上下调节载重面的下方设有上下运动液压杆;运动站立部位的前半部分位于脚掌的用力支撑面上,运动站立部位的后半部分位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上;固定部分的前端设有带有各种功能设置按钮的显示屏;固定部分的内部设有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运动者提供向下倾斜的站位,解决了人们原地秃脚运动时因力道不足而无法达到训练效果的问题,能够为运动者提供不同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模式,大大提高了运动者垫脚尖运动的运动效率和运动效果。率和运动效果。率和运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垫脚尖运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运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垫脚尖运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踮脚尖,早在古代就被认为是补肾扶阳的一种健身方式,原称“敦踵法”。西汉《引书》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的说法。而这一锻炼方式,在中医保健操八段锦中,也有运用。它具有补足肾气、养护腰膝、预防中风、预防心血管等疾病,并具有瘦腰减脂强壮身体的多种功效。但这么好的运动方式,人们只能原地秃脚运动,因力道不足,无法达到训练效果,目前市场上没有任何一款辅助踮脚尖运动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垫脚尖运动装置,能够解决人们秃地秃脚的踮脚尖运动效率低、力度小、运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垫脚尖运动装置,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其中固定部分的表面为脚掌的用力支撑面,活动部分的表面为可上下调节载重面;脚掌的用力支撑面通过铰链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铰接相连,可上下调节载重面的下方设有上下运动液压杆;运动站立部位的前半部分位于脚掌的用力支撑面上,运动站立部位的后半部分位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上;所述固定部分的前端设有显示屏,显示屏四周设有运动模式选择按钮、运动强度设置按钮、运动组数设置按钮和每组运动次数设置按钮;固定部分的内部设有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所述运动模式选择按钮、运动强度设置按钮、运动组数设置按钮、每组运动次数设置按钮、显示屏和上下运动液压杆分别与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电连接。r/>[0006]所述脚掌的用力支撑面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0
°

[0007]所述垫脚尖运动装置具有两种运动模式,为自动运动模式和被动运动模式,被动运动模式时上下运动液压杆带动可上下调节载重面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自动运动模式时可上下调节载重面静止不动。
[0008]所述垫脚尖运动装置具有三种运动强度,为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自动运动模式下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时脚掌的用力支撑面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之间的夹角分别为-45
°
、-35
°
~-30
°
、-25
°
-20
°
;被动运动模式下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时可上下调节载重面分别进行-45
°
~0
°
、-35
°
~0
°
、-25
°
~0
°
的上下往复运动。
[0009]所述固定部分的前端设有运动扶手,运动扶手上设有用于调节其高度的运动扶手伸缩按钮,显示屏设置在运动扶手或脚掌的用力支撑面上。
[0010]所述显示屏四周还设有显示运动设置按钮、显示运动环境数据按钮、显示运动效果数据按钮和运动音乐设置按钮,所述显示运动设置按钮、显示运动环境数据按钮、显示运动效果数据按钮和运动音乐设置按钮分别与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电连接。
[0011]所述脚掌的用力支撑面上设有称重传感器和体脂检测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和体脂检测传感器分别与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电连接。
[0012]所述运动站立部位的表面设有体温检测传感器和心率检测传感器,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和心率检测传感器分别与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电连接。
[0013]所述运动站立部位的后半部分表面设有外弓固定、后跟杯保护和侧弓支撑的人体工程学脚型辅助设计。
[0014]所述固定部分的两侧设有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光线强度检测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甲醛检测传感器、PM2.5检测传感器和天然气检测传感器,所述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光线强度检测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甲醛检测传感器、PM2.5检测传感器和天然气检测传感器分别与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电连接。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提供的垫脚尖运动装置,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固定部分为垫脚尖运动提供脚掌的用力支撑面,活动部分为垫脚尖运动提供向下倾斜的可上下调节载重面,为运动者提供向下倾斜的站位,解决人们原地秃脚运动时因力道不足而无法达到训练效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运动者垫脚尖运动的运动效率和运动效果。本技术中的可上下调节载重面能够通过上下运动液压杆调节其倾斜角度,运动者站立时脚后跟就会有不同的倾斜角度,从而在踮起脚尖时需要使出不同的力度,能够为运动者提供不同运动强度。
[0017]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垫脚尖运动装置,能够提供自动运动模式和被动运动模式这两种运动模式,同时在每个运动模式下分别匹配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三种运动强度,能够满足各种不同体质人群的运动需求。
[0018]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垫脚尖运动装置中设置了多种传感器,可以同时检测运动者的体温、心率、体脂、体重,跟踪记录运动者运动效果,并能检测运动者的运动环境情况,具有较好的智能性和使用性。
[0019]进一步的,本技术的垫脚尖运动装置的后端部分,进行了科学的外弓固定、后跟杯保护、侧弓支撑等依据人体工程学的脚型辅助设计,给足弓有力度的支撑,让站立、运动更舒适,并对扁平足、足外翻、X腿和内八字脚有很好的调整和锻炼恢复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垫脚尖运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俯视局部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右视局部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的左视局部示意图;
[0024]其中:1为运动模式选择按钮,2为运动扶手伸缩按钮,3为运动强度设置按钮,4为运动组数设置按钮,5为每组运动次数设置按钮,6为运动音乐设置按钮,7为显示屏,8为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9为上下运动液压杆,10为显示运动设置按钮,11为显示运动环境数据按钮,12为显示运动效果数据按钮,13为运动扶手,14为称重传感器,15为体脂检测传感器,16为铰链,17为体温检测传感器,18为运动站立部位,19为心率检测传感器,20为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1为温湿度检测传感器,22为光线强度检测传感器,23为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24为甲醛检测传感器,25为PM2.5检测传感器,26为天然气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以下实例仅用于描述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使用范围,各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所要求的权力范围内。
[0026]针对人们秃地秃脚的踮脚尖运动效率低、力度小、运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效率高、运动效果理想、运动力度可以调节并具备主动和被动运动模式的垫脚尖运动装置。该垫脚尖运动装置中配有各种传感器,可以同时检测运动者的体温、心率、体脂、体重,跟踪记录运动者运动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脚尖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其中固定部分的表面为脚掌的用力支撑面,活动部分的表面为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0);脚掌的用力支撑面通过铰链(16)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0)铰接相连,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0)的下方设有上下运动液压杆(9);运动站立部位(18)的前半部分位于脚掌的用力支撑面上,运动站立部位(18)的后半部分位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0)上;所述固定部分的前端设有显示屏(7),显示屏(7)四周设有运动模式选择按钮(1)、运动强度设置按钮(3)、运动组数设置按钮(4)和每组运动次数设置按钮(5);固定部分的内部设有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8);所述运动模式选择按钮(1)、运动强度设置按钮(3)、运动组数设置按钮(4)、每组运动次数设置按钮(5)、显示屏(7)和上下运动液压杆(9)分别与基于stm32的嵌入式核心控制板(8)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脚尖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的用力支撑面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0)之间的夹角为-45
°
~0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脚尖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脚尖运动装置具有两种运动模式,为自动运动模式和被动运动模式,被动运动模式时上下运动液压杆(9)带动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0)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自动运动模式时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0)静止不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脚尖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脚尖运动装置具有三种运动强度,为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自动运动模式下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时脚掌的用力支撑面与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0)之间的夹角分别为-45
°
、-35
°
~-30
°
、-25
°
-20
°
;被动运动模式下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时可上下调节载重面(20)分别进行-45
°
~0
°
、-35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