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29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2
一种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属于煤矿巷道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有冲击地压且需要移动的煤矿采矿区的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静载条件下利用液压安全阀让位卸压,动载条件下利用中间梁,侧梁与斜梁的整体结构快速让位、减震。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座、液压支柱、护帮板、斜梁、侧梁、中间梁及各种液压缸;所述护帮板、斜梁、侧梁均由销轴连接;侧梁下设有支架拉移液压缸、斜梁支撑液压缸和中间梁升降液压缸,所述斜梁支撑液压缸与斜梁经连接板由销轴连接,所述中间梁升降液压缸与中间梁经连接板由销轴连接。间梁经连接板由销轴连接。间梁经连接板由销轴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巷道支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深部有冲击地压的煤矿采矿区的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开挖深度日趋加深,数千米深的矿井屡见不鲜。在未来几年内,大部分矿井将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随着深部矿井的开采,出现了深部围岩独特的力学特性以及对现有支护的严峻挑战,冲击地压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不断增加,造成了大量巷道支护破坏、垮塌及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因此,深部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预防冲击地压的问题成为我国深部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亟需解决的研究课题。
[0003]目前国内外对于吸能防冲液压支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经研究发现国内对于吸能防冲液压支架的设计多关注于吸能防冲功能及承载能力,设计的支架结构繁冗、笨重,不仅移动起来不方便,且占用太多巷道的空间,同时迈步式支架移动时对于顶板的反复支撑破坏了顶板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影响了巷道的安全性,降低了煤矿的生产效率,无形中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与现阶段煤矿减人提效的发展方向相悖,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新型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此支架在不降低吸能防冲功能及承载力的情况下兼顾可伸缩方便往复支撑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设计的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此支架在不降低吸能防冲功能及承载力的情况下兼顾可伸缩方便往复支撑的功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包括底座,液压立柱,中间梁,侧梁,斜梁,护帮板,连接板,各种液压缸;所述侧梁和底座分别设于液压支架的两侧,所述中间梁通过连接板与侧梁连接设于液压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斜梁的上端通过销轴与侧梁连接设于液压支架的侧边,所述护帮板通过销轴与斜梁的尾端连接设于斜梁侧边;液压立柱连接底座与侧梁;液压支架在工作状态下,互帮板,斜梁,侧梁和中间梁共同形成一个梯形结构。
[0006]所述底座、液压立柱、中间梁、侧梁、斜梁、护帮板、连接板的数量分别为:2个、4个、1个、2个、2个、2个、12个;所述底座、液压立柱、侧梁、斜梁、护帮板均为对称布置。
[0007]所述液压缸的数量为13个,分别为斜梁支撑液压缸4个,中间梁升降液压缸4个,拉移液压缸1个,底座液压缸4个;所述斜梁支撑液压缸、中间梁升降液压缸、拉移液缸水平布置在侧梁内;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缸底座的螺栓孔与焊接在侧梁内带有螺栓孔的钢板连接,并辅以焊接在侧梁上的拖板支撑;所述底座液压缸水平设在底座两侧,通过套筒和销轴与底座连接。
[0008]所述斜梁支撑液压缸通过弯曲形连接板与斜梁连接;所述中间梁升降液压缸通过两级连接板与中间梁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冲击地压防治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通过成果的应用及推广可以显著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有效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及减少人员伤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可以有效控制灾害性冲击地压发生,减少事故损失,提高煤矿采掘速度和劳动生产率,大大减少防治工程费用,因此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具体优势如下。
[0010]1、利用支架自身固有的整体结构对抗冲击地压;静载条件下利用液压安全阀让位卸压,当冲击地压发生时,利用支架整体结构快速让位。
[0011]2、在不降低吸能防冲功能及承载力的情况下兼顾伸缩功能,在移动支架时,可将支架缩小,方便移动,实现往复支撑,避免了支架对顶板的重复支撑。
[0012]3、此支架在结构设计上不会占用巷道中间空间,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了煤矿生产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是图1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图3的剖视图;图6是图2的剖视图;图7是权利要求4的示意图;其中,1—底座,2—液压立柱,3—中间梁,4—侧梁,5—斜梁,6—互帮板,7
‑‑
连接板,8—连接板,9—连接板,10—斜梁支撑液压缸,11—中间梁升降液压缸,12—底座液压缸,13—支架拉移液压缸,14—支架拉移液压缸,15—凹槽,16—销轴,17—拉环,18—加强筋,19—加强筋,20—钢板,21—托板,22—套筒,23—凸板,24—方形钢板。
具体实施方案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如图1

图6所示,一种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包括底座1、液压立柱2、中间梁3、侧梁4、斜梁5、护帮板6、连接板7、连接板8、连接板9、斜梁支撑液压缸10、中间梁升降液压缸11、底座液压缸12、拉移液压缸13、拉移液压缸14;所述侧梁4和底座1分别设于液压支架的两侧,所述中间梁3通过连接板8、连接板9与侧梁4连接设于液压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斜梁5的上端通过销轴与侧梁4连接设于液压支架的侧边,所述护帮板6通过销轴与斜梁5的尾端连接设于斜梁5外侧;液压立柱2连接底座1与侧梁4;液压支架在工作状态下,互帮板6,斜梁5,侧梁4和中间梁3共同形成一个梯形结构。
[0016]所述底座1、液压立柱2、侧梁4、斜梁5、护帮板6均为对称布置。
[0017]所述斜梁支撑液压缸10、中间梁升降液压缸11、拉移液缸13,拉移液压缸14水平布置在侧梁4内;所述斜梁支撑液压缸10、中间梁升降液压缸11、拉移液缸13,拉移液压缸14均
通过液压缸底座的螺栓孔与预设在侧梁内带有螺栓孔的钢板20连接,并辅以拖板21支撑;所述底座液压缸12水平设在底座1两侧,通过销轴与焊接在底座1上的套筒22连接。
[0018]所述斜梁支撑液压缸10通过弯曲形连接板7与斜梁5连接;所述中间梁升降液压缸11通过连接板8、连接板9与中间梁3连接。
[0019]所述中间梁3与侧梁4完全接触时,设在中间梁3上的凸板23正好和设在侧梁4上的凹槽15重合。
[0020]所述中间梁3与侧梁4完全接触时,设在中间梁3上的加强筋18正好夹住设在侧梁上的加强筋19。
[0021]所述拉移液压缸13和拉移液压缸14通过销轴连接。
[0022]所述底座液压缸12前端是一方形钢板24,焊接在底座液压缸12上。
[0023]所述斜梁5的下层侧比上层侧长,使斜梁5与护帮板6在自然状态下的夹角θ为锐角,如图7所示。
[002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次使用过程:结合图2和图3,一种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图2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样子,图3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撑起状态时的样子。
[0025]此专利技术从收缩状态如图2变形到支撑状态如图3的步骤为:

给底座液压缸12加压,使底座液压缸12达到最大伸出量,将底座液压缸12与煤壁上的锚杆用钢丝绳连接;

给底座液压缸12、拉移液压缸13、拉移液压缸14同时加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液压立柱,中间梁,侧梁,斜梁,护帮板,连接板,各种液压缸;所述侧梁和底座分别设于液压支架的两侧,中间梁通过连接板与侧梁连接设于液压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斜梁的上端通过销轴与侧梁连接设于液压支架的侧边,护帮板通过销轴与斜梁的尾端连接设于斜梁侧边;液压立柱连接底座与侧梁;液压支架在工作状态下,互帮板,斜梁,侧梁和中间梁共同形成一个梯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形状类似于一种平底的小船形状,底座底部与底板接触的各个棱边都带有圆角;底座前部和后部带有可供钢丝绳穿过的圆环,圆环焊接在底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靠近煤帮一侧设有2个与煤帮垂直的液压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吸能防冲液压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强王文书金峰潘一山肖永惠康文龙郭辰光张建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