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912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渔业平台,上下贯穿渔业平台中心设置有压载舱,压载舱上方配合有水鼓,水鼓轴向中空设置有容纳孔,容纳孔内壁的上部安装有绞车;还包括一端与水底的锚点相固定的锚链,锚链另一端向上穿过压载舱中部后安装有转接环,绞车的缆绳端部通过升吊环与转接环连接;转接环位于压载舱、水鼓相接处的上方,压载舱和水鼓通过相接边缘处的锁扣结构相对固定;位于渔业平台下方的锚链上还固定安装有锁止扣;从而助力于实现渔业平台的单点系泊,并且能够通过下潜、上浮实现工作状态的快速切换,通过空间转移适用于不同海况条件,大大提升了渔业平台的抗风浪性能。大提升了渔业平台的抗风浪性能。大提升了渔业平台的抗风浪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
,尤其是一种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民以食为天,海洋是高质量战略发展要地,随着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加之近海环境的严重破坏,海洋渔业从以传统的海洋捕捞为主向深远海养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大型渔业养殖平台则是世界各国在该领域的大胆创新,平台将面临潜在的高得多的海浪环境。渔业平台的发展是集成不同的结构和操作要素而来,其中系泊系统是获得可靠有效产量的关键构成要素。
[0003]系泊系统是用来支撑渔业平台抵御水动力的,也是为了让平台和养殖生物有最好的生存机会。现有的系泊系统锚链多,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只有迎浪侧受力,即受力不均衡很明显,经济性较差;且较多锚链增加了作用于平台的垂向分力,需要渔业平台额外的浮力去平衡锚链拉力垂向分量;同时渔业平台处于极端海况时,在表面波能量范围内极易发生网破鱼逃的严重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从而实现渔业平台的单点系泊,并能够快速切换浮潜状态来实现空间的转移,大大提升了渔业平台的抗风浪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包括渔业平台,上下贯穿渔业平台中心设置有压载舱,压载舱上方配合有水鼓,水鼓轴向中空设置有容纳孔,容纳孔内壁的上部安装有绞车;还包括一端与水底的锚点相固定的锚链,锚链另一端向上穿过压载舱中部后安装有转接环,绞车的缆绳端部通过升吊环与转接环连接;所述转接环位于压载舱、水鼓相接处的上方,压载舱和水鼓通过相接边缘处的锁扣结构相对固定;位于渔业平台下方的锚链上还固定安装有锁止扣。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朝向渔业平台的锁止扣顶面设置为上小下大的凸台结构,压载舱底端设置为与凸台结构形状相配的内凹结构。
[0009]上下贯穿压载舱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锚链在升吊环的带动下从下至上贯穿中心孔后,在锚链与升吊环之间安装转接环。
[0010]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小于容纳孔的直径,压载舱与水鼓配装相对固定时,转接环支承于中心孔上方,转接环的尺寸大于中心孔的尺寸。
[0011]所述压载舱为中空柱形结构,其内圆周面与外圆周面之间构成环形的水舱,通过外部水泵向水舱内注水或者向外排水来调整压载量。
[0012]所述水鼓底部向下延伸设置为下小上大的外凸锥形结构,压载舱顶面的中部设置为开口朝上的内凹锥形结构,外凸锥形结构与内凹锥形结构相配。
[0013]所述压载舱顶部向上凸出于渔业平台,压载舱顶面边缘处向外延伸设置有凸环,锁扣结构与凸环扣合固定。
[0014]所述锁扣结构的具体结构为:包括水鼓下边缘周向间隔向外延伸设置的凸耳,凸耳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翻转扣,翻转扣朝向凸环扣装并通过紧固件锁装固定。
[0015]所述渔业平台为直径百米级的圆形结构,具体为:包括下方的网箱,网箱顶部安装有桁架结构,桁架结构设置为由中心向外发散的伞型框架结构。
[0016]一种所述的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锚链提前布放于目标海域中,一端与水底锚固基础连接,另一端绑扎浮性标记材料;
[0018]渔业平台到达目标海域后,绞车释放缆绳从上至下穿过渔业平台中部压载舱的中心,缆绳底端的升吊环通过插销与锚链顶端固定;绞车回转拉动缆绳、锚链上移直至锚链顶部从渔业平台的压载舱中心穿出;调整压载舱压载量使得渔业平台上行并与水鼓底部配合,将压载舱与水鼓通过锁扣结构锁止;
[0019]在升吊环底部挂装转接环,从升吊环、锚链上取下插销,并将插销插装于转接环与锚链链节之间,实现渔业平台的单点系泊,转接环支承于渔业平台上;
[0020]通过压载舱中水量的调节,来调整渔业平台整体的吃水深度;
[0021]松开锁扣结构,压载舱中加载水使得渔业平台呈下潜趋势,直至渔业平台顺着锚链下潜至锁止扣处,实现系泊下潜;
[0022]通过绞车释放缆绳,使得渔业平台下潜至更深位置。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上部水鼓和下方锚链的配合,实现了渔业平台的单点系泊,并能通过与水鼓的配合或快速分离来切换浮潜状态,实现渔业平台空间的转移,适应于多种不同海况条件,从而大大提升了渔业平台的抗风浪性能,尤其能够应对极端海况情况,助力于保障渔业平台的安全性能;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单点系泊的方式,大大解决了锚链数量,经济性好,继而有效解决了现有锚链数量多但受力不均衡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空间的转移来换取生存,为大型渔业平台提供了在深远海运行的一种可行、便捷、经济的长效机制;
[0026]通过调整渔业平台上压载舱的压载量,使得渔业平台能够处于不同的的吃水深度处,并结合与水鼓的分离,来潜入较深水域,从而免受自由表面较大的水动力载荷,通过空间转移来获得整个系统的在位运行;
[0027]在渔业平台与水鼓分离、处于下潜状态时,可以通过绞车对缆绳的释放进行长度控制,来增加渔业平台的下潜深度,直至完全超过二分之一波长的水深位置,有效地避免表面波的水动力影响,进而轻松实现极限海况下避台的需求,使用灵活性好。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缆绳、升吊环、转接环与锚链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渔业平台的俯视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渔业平台与水鼓系泊过程中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渔业平台系泊漂浮于水面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渔业平台系泊下潜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6]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省略锁扣结构)。
[0037]图10为本专利技术渔业平台进一步下潜时水鼓处的示意图(省略锁扣结构)。
[0038]其中:1、渔业平台;2、压载舱;3、锚链;4、锁止扣;5、水鼓;6、锁扣结构;7、升吊环;8、绞车;9、转接环;10、水面;20、水底;
[0039]11、桁架结构;12、网箱;21、中心孔;22、凸环;23、内凹锥形结构;31、插销;51、容纳孔;52、外凸锥形结构;
[0040]61、凸耳;62、转轴;63、翻转扣;64、紧固件;
[0041]81、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包括渔业平台1,上下贯穿渔业平台1中心设置有压载舱2,压载舱2上方配合有水鼓5,水鼓5轴向中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包括渔业平台(1),其特征在于:上下贯穿渔业平台(1)中心设置有压载舱(2),压载舱(2)上方配合有水鼓(5),水鼓(5)轴向中空设置有容纳孔(51),容纳孔(51)内壁的上部安装有绞车(8);还包括一端与水底(20)的锚点相固定的锚链(3),锚链(3)另一端向上穿过压载舱(2)中部后安装有转接环(9),绞车(8)的缆绳(81)端部通过升吊环(7)与转接环(9)连接;所述转接环(9)位于压载舱(2)、水鼓(5)相接处的上方,压载舱(2)和水鼓(5)通过相接边缘处的锁扣结构(6)相对固定;位于渔业平台(1)下方的锚链(3)上还固定安装有锁止扣(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朝向渔业平台(1)的锁止扣(4)顶面设置为上小下大的凸台结构,压载舱(2)底端设置为与凸台结构形状相配的内凹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贯穿压载舱(2)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21),锚链(3)在升吊环(7)的带动下从下至上贯穿中心孔(21)后,在锚链(3)与升吊环(7)之间安装转接环(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21)的直径小于容纳孔(51)的直径,压载舱(2)与水鼓(5)配装相对固定时,转接环(9)支承于中心孔(21)上方,转接环(9)的尺寸大于中心孔(21)的尺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舱(2)为中空柱形结构,其内圆周面与外圆周面之间构成环形的水舱,通过外部水泵向水舱内注水或者向外排水来调整压载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鼓(5)底部向下延伸设置为下小上大的外凸锥形结构(52),压载舱(2)顶面的中部设置为开口朝上的内凹锥形结构(23),外凸锥形结构(52)与内凹锥形结构(23)相配。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潜切换的大型渔业平台系泊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俊程小明叶永林范亚丽倪歆韵刘小龙路振苗玉基王西召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