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和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01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架和全地形车,车架包括:前横管、后横管、第一左纵管、第一右纵管、左竖管、右竖管以及后悬挂;后横管位于前横管的后方,后横管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左右间隔分布的左托臂安装支架和右托臂安装支架;第一左纵管和第一右纵管的前端均与前横管固定连接,第一左纵管和第一右纵管的后端均与后横管固定连接,前横管、后横管、第一左纵管和以及第一右纵管所围构的区域的上侧用于安装座椅;后悬挂包括左后托臂和右后托臂,左后托臂与左托臂安装支架铰接,右后托臂与右托臂安装支架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具有结构稳定,且有利于增大车辆内部空间的有益效果。于增大车辆内部空间的有益效果。于增大车辆内部空间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和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和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车架是支撑车辆的骨架,其结构的稳定性和构造决定着整车的空间大小和性能。在关技术中,由于车辆功能的增多,导致内部空间被压缩,从而舒适性降低。
[0003]因此,如何增大车辆内部空间,提高舒适性、增强车架强度等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架,包括:
[0005]前横管和后横管,所述后横管位于所述前横管的后方,所述后横管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左右间隔分布的左托臂安装支架和右托臂安装支架;
[0006]第一左纵管和第一右纵管,所述第一左纵管和所述第一右纵管的前端均与所述前横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纵管和所述第一右纵管的后端均与后横管固定连接,所述前横管、所述后横管、所述第一左纵管和以及第一右纵管所围构的区域的上侧用于安装座椅;
[0007]左竖管和右竖管,所述左竖管和所述右竖管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横管的左右两端;以及
[0008]后悬挂,所述后悬挂包括左后托臂和右后托臂,所述左后托臂与所述左托臂安装支架铰接,所述右后托臂与所述右托臂安装支架铰接。
[0009]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具有结构稳定,且有利于增大车辆内部空间的有益效果。
[0010]可选的,所述前横管、所述后横管、所述第一左纵管和以及第一右纵管所围构的区域为矩形区域。
[0011]可选的,所述车架还包括第二左纵管和第二右纵管,所述前横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左纵管和所述第二右纵管,所述第二左纵管和所述第二右纵管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左竖管和所述右竖管,所述第二左纵管和所述第二右纵管的后端均位于所述后横管的上方。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左纵管距离所述车架的中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左纵管距离所述车架的中线的距离;
[0013]所述第二右纵管距离所述车架的中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右纵管)距离所述车架的中线的距离。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左纵管和所述第二右纵管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左纵管和第一右纵管的位置。
[0015]可选的,所述车架还包括前左纵管和前右纵管,所述前横管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
前左纵管和所述前右纵管,所述前左纵管与所述第二左纵管间接固定连接,所述前右纵管与所述第二右纵管间接固定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前左纵管和所述前右纵管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左纵管和所述第一右纵管的间距。
[0017]可选的,所述车架还包括后左纵管和后右纵管,所述后横管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后左纵管和所述后右纵管,所述后左纵管和所述后右纵管的后端均与所述后悬挂连接;
[0018]所述后左纵管和所述后右纵管位于所述左后托臂和所述右后托臂之间。
[0019]可选的,所述车架还包括横梁,所述后悬挂还包括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所述左竖管和所述右竖管的顶部均连接所述横梁,所述左后托臂上连接所述左减震器,所述右后托臂上连接所述右减震器,所述左减震器和所述右减震器的顶部均连接所述横梁。
[002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具有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该全地形车因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而使得车内空间增大,提高了舒适性。
[00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架的左侧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架的仰视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

前横管;
[0027]20

后横管;21

左托臂安装支架;22

右托臂安装支架;
[0028]30

第一左纵管;31

第一右纵管;
[0029]40

左竖管;41

右竖管;
[0030]51

左后托臂;52

右后托臂;53

左减震器;54

右减震器;55

左拉杆;56

右拉杆;
[0031]60

第二左纵管;61

第二右纵管;
[0032]70

前左纵管;71

前右纵管;
[0033]80

后左纵管;81

后右纵管;
[0034]90

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架,可用于全地形车。参阅图1

图3,本实施例的车架包括:前横管10、后横管20、第一左纵管30、第一右纵管31、左竖管40、右竖管41以及后悬挂。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车架整体呈对称结构,因此车架的中线两侧的结构基本完全相同或相对应。
[0037]其中,后横管20位于前横管10的后方,后横管2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左右间隔分布的左托臂安装支架21和右托臂安装支架22;第一左纵管30和第一右纵管31的前端均与前横
管10固定连接,第一左纵管30和第一右纵管31的后端均与后横管20固定连接,前横管10、后横管20、第一左纵管30和以及第一右纵管31所围构的区域的上侧用于安装座椅;前横管10、后横管20、第一左纵管30和以及第一右纵管31所围构的区域不设置关于车架的其他结构,从而所安装的座椅的下方可用于容纳车辆的其他部件。
[0038]左竖管40和右竖管41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后横管20的左右两端;左竖管40和右竖管41的上端用于连接车架的其他结构。
[0039]后悬挂包括左后托臂51和右后托臂52,左后托臂51与左托臂安装支架21铰接,右后托臂52与右托臂安装支架22铰接。左后托臂51和右后托臂52的后端可安装车轮。通过在后横管20上设置左托臂安装支架21和右托臂安装支架22,为左后托臂51和右后托臂52提供了安装基础,而且左后托臂51和右后托臂52安装后不占用车座的安装空间,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内部空间。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前横管10、后横管20、第一左纵管30和以及第一右纵管31所围构的区域为矩形区域。其中,前横管10与后横管20平行,第一左纵管30和第一右纵管31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管(10)和后横管(20),所述后横管(20)位于所述前横管(10)的后方,所述后横管(2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左右间隔分布的左托臂安装支架(21)和右托臂安装支架(22);第一左纵管(30)和第一右纵管(31),所述第一左纵管(30)和所述第一右纵管(31)的前端均与所述前横管(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纵管(30)和所述第一右纵管(31)的后端均与后横管(20)固定连接,所述前横管(10)、所述后横管(20)、所述第一左纵管(30)和以及第一右纵管(31)所围构的区域的上侧用于安装座椅;左竖管(40)和右竖管(41),所述左竖管(40)和所述右竖管(41)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横管(20)的左右两端;以及后悬挂,所述后悬挂包括左后托臂(51)和右后托臂(52),所述左后托臂(51)与所述左托臂安装支架(21)铰接,所述右后托臂(52)与所述右托臂安装支架(22)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管(10)、所述后横管(20)、所述第一左纵管(30)和以及第一右纵管(31)所围构的区域为矩形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第二左纵管(60)和第二右纵管(61),所述前横管(10)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左纵管(60)和所述第二右纵管(61),所述第二左纵管(60)和所述第二右纵管(61)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左竖管(40)和所述右竖管(41),所述第二左纵管(60)和所述第二右纵管(61)的后端均位于所述后横管(20)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纵管(60)距离所述车架的中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左纵管(30)距离所述车架的中线的距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