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895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同时还公开了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材料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材料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表现出高纯度、高亮度、高效率的优越性能。高效率的优越性能。高效率的优越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发光材料
,具体公开了一种新的有机发光材料,具体为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同时还公开了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发光层构成材料的不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可以分为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Pope首次在蒽单晶上实现了电致发光,但是当时驱动电压高达100V,量子效率很低。1987年,Tang和VanSlyke采用以8

羟基喹啉铝络合物(Alq3)作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TAPC为空穴传输层的双层薄膜结构,用ITO电极和Mg:Ag电极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制成了高亮度(>1000cd/m2)、高效率(1.5lm/W)的绿光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其驱动电压降到了10V以下。1990年,Burroughes等人用聚对苯乙烯(PPV)制备的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量子效率为0.05%的蓝绿光输出,其驱动电压小于14V。1991年,Braun等用PPV的衍生物制成了量子效率为1%的绿色和橙色光输出,其驱动电压约为3V。这些研究进展立即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重视,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开展,并逐步开始走向市场。
[000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驱动原理如下:只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空穴就从阳极通过空穴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同时,电子从阴极通过电子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在发光层区域,载流子重排形成激子,激发态激子转变为基态,引起发光层分子发光。
[0004]发光材料根据发光机制分为两组,一组是利用单线态激子的荧光材料,另一组是利用三线态激子的磷光材料。磷光材料具有比荧光材料更高的发光效率,因为磷光材料可利用75%的三重态激子和25%的单重态激子,而荧光材料仅利用25%的单重态激子。磷光材料通常是含有重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形成的发光层由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组成,掺杂材料通过从主体材料传递能量发光。
[0005]现有技术中具有磷光发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均有报道,其中较常用的Ir(ppy)3由于磷光效率不高、稳定性和寿命较差的严重问题,因而阻碍了其商业化的可能性。对这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改进,开发出新的性能更好的磷光发光材料,促进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新的有机发光材料,具体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将其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表现出高纯度、高亮度、高效率的优越性能。
[0007]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具有如通式(1)所示的结构:
[0008][0009]式(1)中,R1与R2之间、R3与R4之间或者R2与R3之间的至少一组连接成环结构,当形成环结构时,所述环结构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五元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六元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五元杂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六元杂芳环中的任一种,所述五元杂芳环或六元杂芳环中的杂原子至少为一个,所述杂原子选自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所述环结构具有取代基团时,该取代基团选自氘、卤素、氰基、氨基、C1~C30的链状烷基、C1~C30的烷氧基、C3~C20的环烷基、C3~C20的杂环烷基、C6~C60的芳基、C3~C6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0010]式(1)中,R1、R2、R3、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

30个碳原子数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20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20个碳原子的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20个碳原子的芳胺基中的一种,或者选自上述基团中两种的组合;
[0011]所述R1、R2、R3、R4中取代或未取代的各基团具有取代基团时,该取代基团选自氘、卤素、氰基、氨基、C1~C30的链状烷基、C1~C30的烷氧基、C3~C20的环烷基、C3~C20的杂环烷基、C6~C60的芳基、C3~C6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0012]R5、R6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

30个碳原子数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20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20个碳原子的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20个碳原子的芳胺基中的一种,或者为上述基团中两种的组合;
[0013]Z1~Z7独立地选自氮原子、碳原子或氧原子;
[0014]优选的,所述Z1~Z7独立地选自氮原子或碳原子;
[0015]n为1、2或3,m为1

4的整数,p为1或2。优选的,m为1,p为1;
[0016]L代表一价二配位阴离子,其中键接原子X、Y分别独立地选自氮原子、碳原子或氧原子。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L为一价双齿阴离子配体,所述L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乙酰丙酮基中的一种;当L具有取代基团时,该取代基团选自氘、卤素、氰基、氨基、C1~C30的链状烷基、C1~C30的烷氧基、C3~C20的环烷基、C3~C20的杂环烷基、C6~C60的芳基、C3~C6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L为式La或式Lb所示的基团:
[0019][0020]式La中,R7~R
14
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具有如通式(1)所示的结构:式(1)中,R1与R2之间、R3与R4之间或者R2与R3之间的至少一组连接成环结构,当形成环结构时,所述环结构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五元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六元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五元杂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六元杂芳环中的任一种,所述五元杂芳环或六元杂芳环中的杂原子至少为一个,所述杂原子选自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所述环结构具有取代基团时,该取代基团选自氘、卤素、氰基、氨基、C1~C30的链状烷基、C1~C30的烷氧基、C3~C20的环烷基、C3~C20的杂环烷基、C6~C60的芳基、C3~C6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所述R1、R2、R3、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

30个碳原子数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20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20个碳原子的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20个碳原子的芳胺基中的一种,或者选自上述基团中两种的组合;所述R1、R2、R3、R4中取代或未取代的各基团具有取代基团时,该取代基团选自氘、卤素、氰基、氨基、C1~C30的链状烷基、C1~C30的烷氧基、C3~C20的环烷基、C3~C20的杂环烷基、C6~C60的芳基、C3~C6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R5、R6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

30个碳原子数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20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20个碳原子的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20个碳原子的芳胺基中的一种,或者为上述基团中两种的组合;Z1~Z7独立地选自氮原子、碳原子或氧原子;
L代表一价二配位阴离子,其中键接原子X、Y分别独立地选自氮原子、碳原子或氧原子;n为1

3的整数,m为1

4的整数,p为1或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为一价双齿阴离子配体,所述L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乙酰丙酮基中的一种;当L具有取代基团时,该取代基团选自氘、卤素、氰基、氨基、C1~C30的链状烷基、C1~C30的烷氧基、C3~C20的环烷基、C3~C20的杂环烷基、C6~C60的芳基、C3~C6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所述m为1,p为1;所述Z1~Z7独立地选自氮原子或碳原子;优选的,所述Z1~Z4中有一个或两个为氮原子其它均为碳原子,且Z5~Z7均为碳原子;或者优选的,所述Z1、Z3、Z4中有一个或两个为氮原子其它均为碳原子,且Z5~Z7均为碳原子;或者优选的,所述Z1为氮原子,Z2~Z7均为碳原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为式La或式Lb所示的基团:式La中,R7~R
14
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氘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数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氘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0

20个碳原子的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硅基的一种,R7~R
14
中相邻的两个之间可以通过桥连形成并环结构;式Lb中,R
15
~R
21
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氢、氘、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数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

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30个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

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0

20个碳原子的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

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硅基中的一种,R
15
~R
21
中相邻的两个之间可以通过桥连形成并环结构;上述R7~R
14
、R
15
~R
21
中取代或未取代的各基团具有取代基团时,该取代基团选自氘、卤
素、氰基、氨基、C1~C10的链状烷基、C1~C10的烷氧基、C3~C10的环烷基、C3~C10的杂环烷基、C6~C30的芳基、C3~C3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陆军张小玲温洁杭德余程丹丹班全志段陆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燕化集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