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8382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涉及针灸理疗技术领域,该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设置内置的可加热促循环按摩头,所述机体的机身上分别设置充电孔和控制面板,所述按摩头包括按摩部件和加热系统,所述按摩头的加热系统通电发热,且加热系统的发热源通过锂电池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机体和按摩头,利用按摩珠在穴位周围滚动达到按摩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利用加热系统的热量通过按摩珠导热的皮肤表面,且通过散热孔对穴位处蒸热,达到进一步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在穴位周围一边按摩,一边加热,解决了针灸穴位处气血循环的问题。决了针灸穴位处气血循环的问题。决了针灸穴位处气血循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针灸理疗
,具体为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循环,这就是身体中的“气”。这种能量存在于全身的脉络中,穴位便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当一个器官过渡活跃或是机能减退的时候,能量的循环则变得不正常。经脉当中产生了一个堵塞的地方,必须将之打通。所以通过针刺则可以疏通经络,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使脉络的循环恢复正常。
[0003]针灸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针刺法、电针法和灸法,对针灸穴位进行按摩可达到进一步促进循环的作用,有效的促进身体的气血循环和排毒,同时,热疗与皮肤接触时能够使得肌肉松弛、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具有保暖、减轻疼痛,舒缓的作用,目前,在针灸后大多数人通过手指进行按摩,长期按摩手部容易酸痛,且手部按摩时指腹温度不高,无法达到加热舒缓的目的,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用于解决针灸穴位处气血循环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设置内置的可加热促循环按摩头,所述机体的机身上分别设置充电孔和控制面板,所述按摩头包括按摩部件和加热系统,所述按摩头的加热系统通电发热,且加热系统的发热源通过锂电池供电。
>[0008]优选的,所述按摩头与机体可拆卸安装。
[0009]优选的,所述按摩头的按摩部件包括按摩珠,所述按摩珠安装在保持架和外罩的安装孔上,所述按摩珠露在外罩外部,所述保持架与外罩粘接固定,所述外罩通过外螺纹与机体顶部的螺纹口螺纹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按摩珠在安装孔内可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外罩顶部的中心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用于散热加热系统的热量。
[0012]优选的,所述按摩珠为四组,且四组按摩珠均匀分布在散热孔周围。
[0013]优选的,所述按摩头的加热系统包括发热芯片,所述发热芯片通过导热硅胶垫粘接在按摩部件上。
[0014]优选的,所述机体包括底座、握拿部和机头,所述按摩头设置在机头内。
[0015]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电源开关和温度调节按钮。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机体和按摩头,在使用过程中,调节加热系统加热的温度,握住机体后即可将按摩部件按在穴位上往复画圈活动,通过按摩珠在穴位周围滚动达到按摩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使得肌肉松弛,同时,加热系统的热量通过按摩珠导热的皮肤表面,且通过散热孔对穴位处蒸热,从而具有保暖、减轻疼痛,舒缓的作用,达到进一步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机体内部结构展开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2中按摩头位置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按摩头位置处局部结构连接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图4中按摩珠位置处正剖图。
[0024]图中:1、机体;101、底座;102、握拿部;103、机头;2、按摩头;201、按摩珠;202、保持架;203、外罩;204、散热孔;205、发热芯片;206、导热硅胶垫;3、充电孔;4、控制面板;5、锂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顶部设置内置的可加热促循环按摩头2,机体1的机身上分别设置充电孔3和控制面板4,按摩头2包括按摩部件和加热系统,按摩头2的加热系统通电发热,且加热系统的发热源通过锂电池5供电。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按摩头2与机体1可拆卸安装。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按摩头2的按摩部件包括按摩珠201,按摩珠201安装在保持架202和外罩203的安装孔上,按摩珠201露在外罩203外部,保持架202与外罩203粘接固定,外罩203通过外螺纹与机体1顶部的螺纹口螺纹连接。
[002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按摩珠201在安装孔内可转动。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外罩203顶部的中心设置散热孔204,散热孔204用于散热加热系统的热量。
[003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按摩珠201为四组,且四组按摩珠201均匀分布在散热孔204周围。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按摩头2的加热系统包括发热芯片205,发热芯片205通过导热硅胶垫206粘接在按摩部件上。
[00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机体1包括底座101、握拿部102和机头103,按摩头2设置在机头103内。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控制面板4包括电源开关和温度调节按钮。
[0035]在使用时,手部握拿住握拿部102,打开电源开关,调节控制面板4的温度调节按钮,机头103朝向人体皮肤,确定穴位位置,在皮肤表面来回画圈,使得按摩珠201在穴位周围滚动按摩,通过按摩珠201和散热孔204对穴位处皮肤传递热量,达到加热按摩的效果。
[0036]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设置机体1和按摩头2,解决了针灸穴位处气血循环的问题。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顶部设置内置的可加热促循环按摩头(2),所述机体(1)的机身上分别设置充电孔(3)和控制面板(4),所述按摩头(2)包括按摩部件和加热系统,所述按摩头(2)的加热系统通电发热,且加热系统的发热源通过锂电池(5)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2)与机体(1)可拆卸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2)的按摩部件包括按摩珠(201),所述按摩珠(201)安装在保持架(202)和外罩(203)的安装孔上,所述按摩珠(201)露在外罩(203)外部,所述保持架(202)与外罩(203)粘接固定,所述外罩(203)通过外螺纹与机体(1)顶部的螺纹口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灸部位固定促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兴利欧江琴马鹏池萍杨扬陈幸楠成媛媛何芳朱贵川杨孟雪李秀琴李祥芸梁晶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