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825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该系统在变速箱齿轮组输送轨迹上设置有:自复位变形件,用于与输送的变速箱齿轮组接触变形驱使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转动啮合;气吹件,用于吹气以通过气体流动带动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啮合传动;自复位变形件和气吹件沿变速箱齿轮组输送轨迹方向顺次设置;还包括检测件,用于检测变速箱齿轮组内首级或末级中另一齿轮的转动齿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自复位变形件将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进行初步啮合,再通过气吹件无接触吹气带动齿轮传动,最后通过检测件检测,进而可以确保在检测时齿轮均处于完全啮合状态,保证齿轮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废品率。减少废品率。减少废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气表机电阀用于实现燃气表的开闭和防堵转,燃气表机电阀主要由电机、变速箱(变速齿轮箱)及阀杆执行机构组成,其中变速齿轮箱在自动加工过程中,需在变速齿轮箱盖体上安装齿轮轴和齿轮组,安装完成后再出料进入下一步工序。
[0003]在安装齿轮组时,齿轮组由多个双联齿轮、单齿轮按照上下层叠结构依次安装组成,在所有齿轮安装好后,需对齿轮组进行啮合检测,如检测不合格则按照废品处理,以筛选出存在铸造缺陷的齿轮,但由于自动化齿轮安装后无法确保齿轮是否安装到位,从而无法确保齿轮啮合,导致在齿轮组啮合检测时,常常会因为符合要求的齿轮组因为啮合不完全而检测为不合格,造成废品率和成本增加,且由于齿轮均为很小的塑胶轻质结构,为避免齿轮脱落和损坏(卡齿、断齿等),无法利用外部驱动结构(电机、齿条等)驱动齿轮传动进行检测,无法规避因齿轮啮合不到位而出现检测误差的问题,给齿轮检测带来了诸多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该系统检测前可对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进行辅助啮合,且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传动采用无接触驱动方式,具有齿轮保护性好,齿轮传动稳定及检测误差小的特点。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在变速箱齿轮组输送轨迹上设置有:自复位变形件,用于与输送的变速箱齿轮组接触变形,基于二者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和/或自复位变形件变形产生的自复位变形力驱使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转动啮合;气吹件,用于吹气以通过气体流动带动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气吹件的吹气方向指向变速箱齿轮组内首级或末级中任一齿轮的齿槽内侧轮齿面;所述自复位变形件和气吹件沿变速箱齿轮组输送轨迹方向顺次设置;还包括检测件,检测件设于自复位变形件或气吹件之后,用于检测变速箱齿轮组内首级或末级中另一齿轮的转动齿数。
[0006]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复位变形件为自复位柔软弹性件。
[0007]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复位柔软弹性件为毛刷。
[0008]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复位变形件竖直设置,其下端可与变速箱齿轮组内一个或多个齿轮接触变形。
[0009]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吹件的吹气方向斜向下指向首级或末级齿轮中任一齿轮的轮面。
[0010]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吹气方向与首级或末级齿轮中任一齿轮的轮面夹角为3
°

20
°

[0011]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吹件的吹气口与首级或末级中任一齿轮间隔5~15mm,吹气口的口径为0.5~2mm,且气吹件的吹气量为800~1500ml/min。
[0012]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吹件为毛细管。
[0013]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吹件还连接有带流量控制组件的供气系统。
[0014]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件为透镜光纤,透镜光纤竖直设置并指向所述首级或末级中另一齿轮的轮齿。
[0015]该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自复位变形件、气吹件及检测件均设于升降组件上。
[0016]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支架、连于支架上的升降气缸及设于升降气缸上的安装板,自复位变形件、气吹件及检测件均设于安装板上。
[0017]该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用于输送变速箱齿轮组的分度盘,分度盘上设置有工装治具,工装治具上定位有变速箱盖体,变速箱盖体上端安装有所述变速箱齿轮组;所述分度盘下端还设置有分割器。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在检测前,利用自复位变形件将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进行初步啮合,再通过气吹件无接触吹气带动齿轮传动,最后通过检测件检测,进而可以确保在检测时齿轮均处于完全啮合状态,保证齿轮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废品率,其次,利用自复位变形件辅助齿轮啮合再通过气吹件无接触吹气,进而可以极好的保护齿轮完整性,避免齿轮受力挤压造成损坏,对齿轮保护性好,且传动为极为稳定,检测成功率极高。
[0020]2、本技术基于设置的气吹件,利用气吹件进行吹气,进而利用气体流动带动齿轮组内齿轮传动,实现检测所需的齿轮传动基础,并且气体与齿轮无刚性接触,齿轮在气体吹动过程中,会产生轻微的晃动或浮动,进而在晃动或浮动过程中即可辅助相邻齿轮之间轮齿的啮合,确保齿轮组内齿轮均能实现完全啮合,齿轮也不会因为啮合不到位而受挤压损坏,并且气吹件吹气持续,也能保证齿轮能够稳定的传动,进而确保检测结果。
[0021]3、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变形效果、可自动恢复形状的自复位变形件,与输送过程中的变速箱齿轮组接触,由于其具有变形效果,进而与输送中的变速箱齿轮组接触变形,自复位变形件和变速箱齿轮组即产生接触摩擦力,同时由于变形,自复位变形件产生复位的变形力,而基于摩擦力和/或变形力可驱使变速箱齿轮组内的齿轮产生晃动、浮动、波动或者转动等轻微动作,未啮合或未完全啮合的齿轮在进行以上动作时,相互的齿槽和轮齿更容易啮合在一起,进而实现了变速箱齿轮组内的辅助啮合效果,确保齿轮啮合完全进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在完成变形后恢复原始状态,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0022]4、本技术自复位变形件具体采用自复位柔软弹性件,基于其柔软性,能避免其与齿轮刚性作用而损坏齿轮,极好的保护齿轮完整性,且其变形也属于柔性变形,不会因为变形量增大而变形力剧增,可以避免变形力过大将齿轮弹出齿轮轴或过度挤压齿轮接触面而损坏齿轮。
[0023]5、本技术利用毛刷作为自复位柔软弹性件使用,由于毛刷的刷头是由若干细小的刷毛组成,进而其与变速箱齿轮组接触后,能对应齿轮结构和齿轮位置进行局部自适应变形,从而可以与不同齿轮接触并产生不同的变形方向、变形量,不仅可以很好的带动对
应齿轮的动作,使得不同齿轮产生不同的动作或位移量,提高啮合概率,还能最大化的减少对齿轮的损坏和挤压,极好的保护齿轮结构。
[0024]6、本技术通过升降组件可以实现自复位变形件、气吹件及检测件的升降,进而可以根据检测需要调整三者高度和位置,便于三者安装和调节。
[0025]7、本技术通过分度盘可以将变速箱盖体定位,并通过转动可以实现变速箱盖体上变速箱齿轮组的轨迹始终一致,可进一步确保每次自复位变形件与变速箱齿轮组的接触及接触位置,保证每次辅助效果的基本一致,并通过分割器控制输送停止位置,确保变速箱齿轮组能定位停止在检测位,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变速箱齿轮组输送轨迹上设置有:自复位变形件,用于与输送的变速箱齿轮组接触变形,基于二者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和/或自复位变形件变形产生的自复位变形力驱使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转动啮合;气吹件,用于吹气以通过气体流动带动变速箱齿轮组内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气吹件的吹气方向指向变速箱齿轮组内首级或末级中任一齿轮的齿槽内侧轮齿面;所述自复位变形件和气吹件沿变速箱齿轮组输送轨迹方向顺次设置;还包括,检测件,设于自复位变形件或气吹件之后,用于检测变速箱齿轮组内首级或末级中另一齿轮的转动齿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变形件为自复位柔软弹性件,所述自复位柔软弹性件为毛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吹件的吹气方向斜向下指向首级或末级齿轮中任一齿轮的轮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表机电阀智慧生产的齿轮组啮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方向与首级或末级齿轮中任一齿轮的轮面夹角为3
°
~2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泽华李勇周莙焱向海堂权亚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