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807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和方法,包括过滤器本体、纳米碳纤维膜、阳极环、绝缘环、阴极环和外接电源;纳米碳纤维膜铺设在过滤出水口上方的过滤器本体内;阳极环、绝缘环和阴极环从下至上依次布设在纳米碳纤维膜上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纳米碳纤维膜具有导电性能,比表面积大,电化学性能稳定,能吸附、截留原水中的PFAS和NOM。在增加外场电势的情况下,纳米碳纤维膜带正电,PFAS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吸附在膜上的NOM被氧化;纳米碳纤膜吸附饱和的时候,翻转外置电势,纳米碳纤膜带负电,PFAS从膜上脱附,浓缩液被收集,过滤装置的膜表面得到再生。过滤装置的膜表面得到再生。过滤装置的膜表面得到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FAS过滤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包括全氟辛基羧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两者物质结构见附图1)。PFAS是一类具有碳链结构人工合成物质,碳链上的氢原子被氟原子部分或全部取代。20世纪50年代以来,PFAS作为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产品。伴随其在工业生产及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天然环境中PFAS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人为污染物对天然和处理水域、人类和动物生物体中的存在都构成了巨大的环境挑战,也引发了多种环境问题。 PFAS分子中的高能 C

F 键使其具有化学、热。同时,生物性能稳定,其难以被水解、光解及生物降解,因此会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目前PFASs已成为全球性污染物,近年来PFASs已在全球多个地区、多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在各地海域尤其是极地地区的广泛检出表明其具有长距离迁移能力。
[0003]毒理学研究表明典型PFA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以及多种毒性。多项研究结果表明PFASs暴露可引起包括肝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等多种毒性效应,且与多种人体健康问题和疾病存在一定关联。鉴于长链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长距离迁移、生物蓄积性以及多种毒性等危害,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相继出台限制PFASs生产使用的相关法规。3M公司是前全球最大的全氟辛烷磺酰氟(PFOSF)衍生产品生产商,其公司于2002年逐步淘汰了全氟辛烷磺酸衍生产品的生产。随后,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烷磺酰氟被列为《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09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将其列入饮用水污染物候选清单。此外,2016年EPA将饮用水中PFOA和PFOS总和的健康咨询水平确定为70 ng/L。PFOS也被添加到指令2013/39/EU中作为优先污染物在欧洲全境范围内的地表水中进行监测和管控。
[0004]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多数自然水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PFOA和PFOS污染,其浓度分别处于0.1

3640 ng/L和0.005

527 ng/L之间。我国水环境如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等流域均有不同浓度的PFOA和PFOS被检出,污染水平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而局部工业发达地区的污染水平较高。目前全球常规水处理系统和从水中去除PFAS的方法已经被证实是无效的(PFAS去除率< 20%)。参见例如Rahman等人论文:Behaviour and fate of perfluoroalkyland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in dr inking water treatment(2014),Water Research,50,第318

340页。吸附技术由于操作简单、高效率、低成本,是目前去除水中PFASs的有效方法。常规的活性炭吸附系统和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方法已经显示出对于长链PFAS具有某些效果,但是难以去除短链化合物,参见例如Zhi and Liu的论文:Adsorption of perfluoroalkyl acids by carbonaceous adsorbents: Effect of carbon surface chemistry(2015),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 168

176。
[0005]另外,在水厂实际运行中发现,原水中的天然有机质(NOM,包括腐殖酸类、多糖类
和蛋白类)会干扰PFAS的去除。水中的NOM一般来源于动植物的腐烂分解,是由各种分子量聚合电解质组成的混合物,例如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糖类、胺类、醇类,高分子量的富里酸和腐殖酸。NOM普遍具有以下性质:丰富的官能团、巨大的分子电荷、亲水性。含有多种官能团,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以分为亲水性和疏水性组分,疏水部分富含芳香破,并且有酸基结构和共辆双键;而亲水部分包括脂肪破和含氮化合物,例如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腐殖酸类、多糖类和蛋白类,其在碳吸附剂上的吸附会造成吸附剂污染,从而大大降低吸附剂对PFAS和其他污染物的吸附容量。除此之外,氯消毒是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而氯与饮用水中NOM会发生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消毒副产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和卤乙酸),饮用水中卤代物已被证明是致畸以及致突变性的主要消毒副产物(DBPs)。由于消毒是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消毒副产物一旦生成就很难去除,因此,饮用水处理中去除NOM十分关键。
[0006]综上,目前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难点在于如何高效去除PFAS,以及如何避免NOM竞争吸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和方法,该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和方法能高效去除PFAS,且能有效避免NOM竞争吸附。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器本体、纳米碳纤维膜、阳极环、绝缘环、阴极环和外接电源。
[0009]过滤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原水进水口,原水进水口能与待处理的原水相连接。
[0010]过滤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出水口;过滤出水口与过滤水收集系统相连接。
[0011]纳米碳纤维膜铺设在过滤出水口上方的过滤器本体内。
[0012]阳极环、绝缘环和阴极环从下至上依次布设在纳米碳纤维膜上表面;阳极环与外接电源正极或负极相连接,阴极环与外接电源负极或正极相连接。
[0013]还包括PFAS浓度检测仪和NOM浓度检测器,PFAS浓度检测仪能采集并分析过滤出水口处的PFAS浓度;NOM浓度检测器能采集并分析过滤出水口处的NOM浓度。
[0014]PFAS浓度检测仪为LC

MS/MS分析仪,NOM浓度检测器为总有机碳检测器或紫外分光光度计。
[0015]阳极环为钛阳极环,绝缘环为橡胶垫环,阴极环为不锈钢阴极环。
[0016]还包括反冲洗装置,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泵和浓缩液收集器;反冲洗泵的一端与过滤水收集系统相连接;反冲洗泵的另一端与过滤出水口相连接;浓缩液收集器能与原水进水口相连接。
[0017]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步骤1、PFAS一次吸附:待处理的原水从原水进水口进入过滤器本体,原水中的PFAS被纳米碳纤维膜捕捉和截留,形成过滤水;过滤水从过滤出水口流出至过滤水收集系统。
[0019]步骤2、PFAS浓度监测:采用PFAS浓度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本体、纳米碳纤维膜、阳极环、绝缘环、阴极环和外接电源;过滤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原水进水口,原水进水口能与待处理的原水相连接;过滤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出水口;过滤出水口与过滤水收集系统相连接;纳米碳纤维膜铺设在过滤出水口上方的过滤器本体内;阳极环、绝缘环和阴极环从下至上依次布设在纳米碳纤维膜上表面;阳极环与外接电源正极或负极相连接,阴极环与外接电源负极或正极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FAS浓度检测仪和NOM浓度检测器,PFAS浓度检测仪能采集并分析过滤出水口处的PFAS浓度;NOM浓度检测器能采集并分析过滤出水口处的NOM浓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PFAS浓度检测仪为LC

MS/MS分析仪,NOM浓度检测器为总有机碳检测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阳极环为钛阳极环,绝缘环为橡胶垫环,阴极环为不锈钢阴极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冲洗装置,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泵和浓缩液收集器;反冲洗泵的一端与过滤水收集系统相连接;反冲洗泵的另一端与过滤出水口相连接;浓缩液收集器能与原水进水口相连接。6.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PFAS的可持续电化学过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PFAS一次吸附:待处理的原水从原水进水口进入过滤器本体,原水中的PFAS被纳米碳纤维膜捕捉和截留,形成过滤水;过滤水从过滤出水口流出至过滤水收集系统;步骤2、PFAS浓度监测:采用PFAS浓度检测仪,定期采集并分析过滤出水口处过滤水的PFAS浓度;采用NOM浓度检测器,定期采集并分析过滤出水口处过滤水的NOM浓度;步骤3、启动PFAS增强吸附:当满足如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时,启动PFAS增强吸附;条件A、当监测的过滤水PFAS浓度大于设定的PFAS浓度阈值时;条件B、当纳米碳纤维膜吸附容量接近或达到饱和容量时;其中,纳米碳纤维膜吸附容量,根据原水的PFAS浓度、监测的过滤水PFAS浓度以及进入过滤器本体中的原水量,进行确定;条件C、当监测的过滤水NOM浓度大于设定的NOM浓度阈值时;步骤4、PFAS二次增强吸附:将阳极环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通,阴极环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通;此时,纳米碳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智悦何强姚婧梅刘彩虹钱深华韩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