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802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其中,包括中空柱状的主体、卡紧套帽、鞘管夹紧部件、迫紧件以及沿主体内壁周向均匀分布的多根弹力支脚。该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通过弹力支脚的折弯部及卡紧套帽从颅骨孔内外两侧夹住颅骨骨板,同时通过弹力支脚卡紧颅骨骨板的侧面,从而将其固定于颅骨孔处;通过其中空结构使神经内镜鞘管通过并穿过颅骨孔;再利用鞘管夹紧部件及迫紧件固定神经内镜鞘管。该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固定效果好;并且适用于多种大小的颅骨孔、多种厚度的颅骨,以及多种规格的神经内镜鞘管,适用性强;进一步的,该装置安装使用方便、结构紧凑,能够有效节省手术空间。能够有效节省手术空间。能够有效节省手术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镜已经广泛用于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微创手术中,在应用神经内镜进行颅脑手术的时候,首先在颅骨上形成直径3cm~4cm的颅骨孔,将神经内镜鞘管通过颅骨孔插入脑组织病灶中,再将神经内镜沿鞘管置入,进行相应手术操作。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将神经内镜鞘管固定,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0003]目前实际操作中常用的神经内镜鞘管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人为手把持鞘管;由于手的不稳定性,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引起鞘管晃动,尤其是大多数手术时间较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使人疲惫,导致其把持鞘管的手动作变形,影响手术的效率和效果;且人为把持不易控制鞘管置入脑组织的深浅,可能使内镜及鞘管的方向和深度发生变化,导致鞘管脱出,甚至引起鞘管损伤脑组织,对患者造成损害。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安装在手术床或基座上的连接臂固定鞘管;由于连接臂体积大、结构复杂,不仅其本身存在着使用上的不便,而且会因为其占据一部分原本就狭小的手术空间,给手术操作带来了不便。
[0004]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些相对简便的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通过将装置缝合于头皮以达到固定的目的,然而由于头皮具有一定伸缩性,该装置明显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将神经内镜鞘管利用卡槽装置卡在颅骨孔处的颅骨侧面用以固定,然而由于颅骨厚度的限制,卡槽装置与颅骨侧面接触面积小,这种仅靠颅骨侧面固定的方式仍然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0005]基于上述缺陷和不足,本领域亟需对现有的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做出进一步的改进设计,以使在利用神经内镜进行颅脑手术时,神经内镜鞘管保持稳定,方便医生操作;避免神经内镜鞘管晃动,影响手术的效率和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结合颅骨骨板以及手术时形成的颅骨孔的特点,相应设计了从颅骨孔内外两侧夹紧颅骨骨板、同时从颅骨骨板侧面卡紧的结构,相应的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稳定性差的问题,因而尤其适用于神经内镜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场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柱状的主体、卡紧套帽、鞘管夹紧部件、迫紧件以及沿主体内壁周向均匀分布的多根弹力支脚,其中:卡紧套帽和鞘管夹紧部件分设于主体的两端;卡紧套帽与主体的外壁相连,且轴向位置可调;鞘管夹紧部件的一端与主体相连,另一端为用于神经内镜鞘管插入的夹持端;迫紧件轴向可调安装于鞘管夹紧部件,并用于使鞘管夹紧部件的夹持端沿径向向中心收缩,以夹紧神经内镜鞘管;多根弹力支脚均与主体的内壁弹性连接,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向主体的中心弹性收缩,并在外力移除后回弹复位;弹力支脚靠近卡紧套帽的一端伸
出主体并向外延伸,该端具有沿主体径向朝外的折弯部。
[0008]使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两个方面将该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固定于颅骨孔处的颅骨骨板:一方面,弹力支脚的折弯部及卡紧套帽从颅骨孔内外两侧夹紧颅骨骨板;另一方面,各根弹力支脚在弹力的作用下紧贴颅骨孔处颅骨骨板的侧面,从颅骨骨板的侧面将本装置卡紧;两方面相结合以加强固定效果;然后通过鞘管夹紧部件及主体的中空结构以插入神经内镜鞘管,并使神经内镜鞘管穿过颅骨孔,进入颅内;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鞘管夹紧部件及迫紧件夹紧神经内镜鞘管;各部分互相配合,以实现将神经内镜鞘管穿过颅骨孔并将其固定的功能,且该装置固定效果好,使得神经内镜鞘管在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卡紧套帽的位置可调,能够使该装置适应多种厚度的颅骨骨板;弹力支脚与主体内壁为弹性连接,能够使弹力支脚与多种大小的颅骨孔均可配合卡紧;鞘管夹紧部件的夹持端可沿径向收缩,能够匹配多种外径的神经内镜鞘管。
[0009]优选的,多根弹力支脚通过弹性元件与主体的内壁实现弹性连接;每根弹力支脚与主体的内壁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弹性元件,以使弹力支脚在弹性收缩和复位时受力平衡,运动更加平稳。
[001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弹性元件为弹簧或弹力片。
[0011]优选的,弹力支脚远离折弯部的一端设置有施力按钮,所述施力按钮穿过主体的侧壁并伸出主体外;该施力按钮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弹力支脚向主体的中心收缩;通过增加施力按钮,使得该装置操作更为方便。
[0012]优选的,弹力支脚伸出主体并向外延伸的长度为1cm~1.5cm;此技术方案的选取是基于人体颅骨骨板的厚度为1cm~1.5cm;通过选取此方案,使该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与颅骨骨板的厚度相匹配,避免弹力支脚过短而无法穿过颅骨孔,或过长而影响神经内镜的操作。
[0013]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弹力支脚伸出主体并向外延伸的长度为1.5cm;选用此技术方案,能够通过调节卡紧套帽的位置,使该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对于所有厚度为1cm~1.5cm的颅骨骨板均适用。
[0014]优选的,主体为内径为3cm~5cm的中空圆柱体;卡紧套帽为中空圆筒状;此技术方案的选取是基于手术时颅骨孔的孔径一般为3cm~4cm,以及神经内镜鞘管的外径通常为2cm~4cm;通过选取此方案,能够使该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与颅骨孔及神经内镜鞘管的尺寸相匹配。
[0015]优选的,卡紧套帽与主体的外壁螺纹连接;选用螺纹连接,以使在手术时很方便地调节卡紧套帽的位置。
[001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主体的外壁及卡紧套帽的内壁所设螺纹的长度为1cm~1.5cm;选取此技术方案,一方面用以与不同厚度的颅骨骨板相匹配,使得对于小厚度的颅骨骨板,卡紧套帽向弹力支脚的折弯部调节后,主体与卡紧套帽始终有足够的螺纹配合;另一方面,以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尽量减小主体及卡紧套帽的高度,避免装置过高而影响神经内镜的操作。
[0017]优选的,鞘管夹紧部件包括多个沿所述主体端部周向分布的夹紧片,多个夹紧片合围形成中空圆台形结构;所述夹紧片从连接主体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窄,且各夹紧片之间留有间隙;选用此技术方案,迫紧件对中空圆台形结构施加环向压力,使中空圆台形结
构的窄端收缩,从而将神经内镜鞘管夹紧;同时,夹紧片的渐变设计使鞘管夹紧部件适用于多种外径的神经内镜鞘管。
[001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迫紧件为螺母,该螺母与多个夹紧片合围形成的中空圆台形结构螺纹连接;选用螺纹连接,以使在手术时很方便地调节迫紧件的位置。
[0019]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夹紧片外侧及螺母的螺纹长度为0.5cm~1cm,以使在充分夹紧神经内镜鞘管的同时尽量减小鞘管夹紧部件的高度,方便神经内镜的操作。
[0020]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采用不锈钢材质,经消毒处理后能够重复使用。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一:形成颅骨孔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柱状的主体(1)、卡紧套帽(3)、鞘管夹紧部件(4)、迫紧件(6)以及沿主体(1)内壁周向均匀分布的多根弹力支脚(2),其中:所述卡紧套帽(3)和鞘管夹紧部件(4)分设于主体(1)的两端;所述卡紧套帽(3)与主体(1)的外壁相连,且轴向位置可调;所述鞘管夹紧部件(4)的一端与主体(1)相连,另一端为用于神经内镜鞘管插入的夹持端;所述迫紧件(6)轴向可调安装于鞘管夹紧部件(4),并用于使鞘管夹紧部件(4)的夹持端沿径向向中心收缩,以夹紧神经内镜鞘管;所述多根弹力支脚(2)均与主体(1)的内壁弹性连接,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向主体(1)的中心弹性收缩,并在外力移除后回弹复位;所述弹力支脚(2)靠近卡紧套帽(3)的一端伸出主体(1)并向外延伸,该端具有沿主体(1)径向朝外的折弯部(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弹力支脚(2)通过弹性元件与主体(1)的内壁实现弹性连接;每根弹力支脚(2)与主体(1)的内壁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弹性元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内镜鞘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7)或弹力片。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神经内镜鞘管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敏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