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路灯光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50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LED路灯光源模组,包括LED以及LED光源支撑体,所述LED配置在所述LED光源支撑体上,所述LED光源支撑体整体上朝LED路灯出光方向凸伸设置,该LED光源支撑体包括由具有通孔结构的泡沫金属形成的泡沫金属层及金属支撑层,所述金属支撑层形成于泡沫金属层的部分表面且与泡沫金属层接合为一体,所述金属支撑层至少部分形成若干承载所述电路板的承载面,所述各承载面的端面以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对称,所述承载面包括远离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设置的边缘承载面,该边缘承载面上设置的LED的出光法向与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5°~60°。(*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路灯光源模组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LED路灯 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与成熟,LED的性能指标日益大幅度提高,目前 白光LED的光效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普通白炽灯的光效水平,光通量也在大幅 度增加,使LED在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ED与一般光伏电源配用 的节能照明灯具相比具有寿命长、发热低、不易损坏、功耗小及更加节能的 突出优点,人们把它誉为21世纪替代萸光灯和白炽灯的第四代照明光源。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所谓的LED路灯产品,该等产品就是通过把 传统路灯中的传统光源直接替换成LED光源形成,有的再做简单的光学处 理。然而,这种简单的替换和简单的光学处理并不能4吏LED路灯达到道路 照明的配光要求,更达不到道路照明的标准,从而使得该等产品基本不能真 正的应用到道路照明领域。另外,现有LED路灯在4吏用发光二极管时,通常 把多颗发光二极管按规定的方式安装在铝基板上形成LED光源模组,通过铝 基板散热。为了达到散热要求,往往需要增加铝基板的厚度,这样一方面增 加了整个照明灯具的重量,不方便使用,另一方也势必增加了制造成本,对 于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具来说,这种缺陷显得尤其明显。比如, 一个通 过铝基板散热的120瓦左右的大功率发光二极管路灯,其重量大概在9公斤 左右,其中一大部分是为了达到散热的需要而增加铝基板的厚度以及散热片 的高度而产生的,这一方面大大的增加了整个LED路灯的重量,使得安装拆 卸均不方便,而且增加了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对于过高的散热片,尤其是一 体成型的情况下,对模具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产品的成品率会有所降低,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即使如此,其整体上也很难到达理 想的散热效果。因此,市场急需一种新的LED路灯光源模组以解决目前存在 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使用该种LED路灯光源模组以便获得一种配光效果好、重量轻、散热性能良好的LED路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LED 路灯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具备重量轻、成本低且散热效果很好的特性,同 时使用该LED路灯光源模组的路灯具有较好的配光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LED路灯光源模组,包括 LED以及LED光源支撑体,所述LED配置在所述LED光源支撑体上,所述 LED光源支撑体整体上朝LED路灯出光方向凸伸设置,该LED光源支撑体 包括由具有通孔结构的泡沫金属形成的泡沫金属层及金属支撑层,所述金属 支撑层形成于泡沫金属层的部分表面且与泡沫金属层接合为一体,所述金属 支撑层至少部分形成若干承载所述电路板的承载面,所述各承载面的端面以 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对称,所述承载面包括远离LED光源支撑体端面 中心设置的边缘承载面,该边缘承载面上设置的LED的出光法向与LED光 源支撑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5° ~60° 。所述承载面还包括紧邻所述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设置的第一承载 面,所述第 一承载面上设置的LED的出光法向与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 面形成的夹角为5° ~ 15° 。紧邻所述第一承载面设置有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二承载面一側紧邻第一 承载面,另一侧紧邻所述边缘承载面设置,该第二承载面上设置的LED的出 光法向与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35° ~40° 。所述承载面中紧邻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的承载面呈平面状,其他承 载面呈外凸弧面状,所有LED配置于LED'光源支撑体后形成的整体LED光 源的空间位置关系与LED光源支撑体的承载面形成的空间位置关系相 一 致。所述LED路灯还设置有一冷却扇,该冷却扇配置在所述泡沫金属层表面 中除形成有金属支撑层区域以外的部分或者配置在泡沫金属层内形成的收容 空间内。所述泡沫金属层表面中除形成有金属支撑层的部分外,其余表面中有部 分被封闭。所述金属支撑层与泡沫金属层通过电镀接合为一体。所述泡沫金属可以是泡沫铁、泡沫铜、泡沫铝、泡沫铁合金、泡沫铜合 金、泡沫铝合金中的一种。所述泡沫金属每英寸上孔数为10~50个。所述金属支撑层为由与泡沫金属相同的材质制成的实心金属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将LED路灯光源模组整体朝出光方向凸 伸设置的同时,保证边缘承载面上设置的LED的出光法向与LED光源支撑 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5° -60° ,可有效地改善使用该LED 3各灯光 源模组LED路灯的配光效果。另外,本技术通过对LED路灯光源模组 的LED光源支撑体进行改进,使得该LED光源支撑体在泡沫金属的表面形 成金属支撑层,再将LED光源通过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撑层上,使得 LED产生的热量迅速通过金属支撑层传递给泡沫金属层,借助泡沫金属内部 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使空气与热源接触面积大副增大,从而可以起到迅速 良好的散热作用。此外,釆用泡沫金属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金属材料,同时也 大幅度降低了整个LED路灯光源模组的重量,既经济又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LED路灯光源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技术LED路灯光源模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技术LED路灯光源模组的LED光源支撑体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LED光源模组包括LED (未 显示)、电路板2、透镜装置3、 LED光源支撑体160以及冷却扇9。所述LED 及透镜装置3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形成若干LED光源条7,所述LED通过 所述电路板2固定在所述LED光源支撑体160上。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所述LED光源支撑体160整体上朝LED出光方 向凸伸设置,该LED光源支撑体160包括泡沫金属层1600和金属支撑层 1601,所述泡沫金属层1600由具有通孔结构的泡沫金属(可以是泡沫4失、泡 沫铜、泡沫铝、泡沫铁合金、泡沫铜合金、泡沫铝合金等中的一种)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泡沫铜,所述泡沫金属每英寸上孔数为10~50个;所述金 属支撑层1601为由与泡沫金属相同的材质制成的实心金属层,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支撑层1601为实心金属铜层,其形成于泡沫金属层1600的部分表面且 与泡沫金属层1601接合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为通过电镀的方式接合为一 体,所述金属支撑层1601至少部分形成若干承载所述电路板2的承载面,在 本实施例中共形成了 6个承载面,该6个承载面的端面(未标号)以LED光 源支撑体160的端面中心(未标号)对称,从中心向两侧依次形成第一承载 面16010、第二承载面16011以及边缘7lc载面16012。所述承载面中紧邻LED 光源支撑体160端面中心的第一承载面16010呈平面状,其他承载面(第二 承载面16011、边缘承载面16012 )呈外凸纟瓜面状。所述承载面16010、 16011、 16012上设置的LED的出光法向与LED光源支撑体160端面中心面M分别 形成有锐角夹角A、 B、 C。其中,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5° -15° ,夹角B 的角度范围为35。 ~40° , 夹角C的角度范围为45。 ~60° 。在本实施例 中夹角A为9° ,夹角B为36 ° ,夹角C为48° 。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路灯光源模组,包括LED以及LED光源支撑体,所述LED配置在所述LED光源支撑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支撑体整体上朝LED路灯出光方向凸伸设置,该LED光源支撑体包括由具有通孔结构的泡沫金属形成的泡沫金属层及金属支撑层,所述金属支撑层形成于泡沫金属层的部分表面且与泡沫金属层接合为一体,所述金属支撑层至少部分形成若干承载所述电路板的承载面,所述各承载面的端面以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对称,所述承载面包括远离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设置的边缘承载面,该边缘承载面上设置的LED的出光法向与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5°~60°。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7-7-31 200720073120X1.一种LED路灯光源模组,包括LED以及LED光源支撑体,所述LED配置在所述LED光源支撑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支撑体整体上朝LED路灯出光方向凸伸设置,该LED光源支撑体包括由具有通孔结构的泡沫金属形成的泡沫金属层及金属支撑层,所述金属支撑层形成于泡沫金属层的部分表面且与泡沫金属层接合为一体,所述金属支撑层至少部分形成若干承载所述电路板的承载面,所述各承载面的端面以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对称,所述承载面包括远离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设置的边缘承载面,该边缘承载面上设置的LED的出光法向与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5°~6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路灯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 还包括紧邻所述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设置的第 一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 面上设置的LED的出光法向与LED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 ° -15°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路灯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紧邻所述第 一承载面设置有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二承载面一側紧邻第一承载面,另一側 紧邻所述边缘承载面设置,该第二承载面上设置的LED的出光法向与LED 光源支撑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勇楼洪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安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