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748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0
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多个检测节点、云端服务器和管理终端;检测节点包括:直流漏电检测模块,执行模块,无线网络模块;直流漏电检测模块套装在被测线路上,用于采集漏电流和计算漏电流值;执行模块用于在漏电流值达到门限值以上时执行跳闸动作,否则维持合闸状态,并将跳闸/合闸状态反馈至直流漏电检测模块;无线网络模块用于将漏电流值和跳闸/合闸状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为管理终端提供访问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检测和通讯功能的可靠性,实现绝缘监测的快速识别和预警。缘监测的快速识别和预警。缘监测的快速识别和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漏电流检测与保护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 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漏电流是指电流矢量和不为零的部分,一般由绝缘老化等缓慢因素造成, 引起相线与设备外壳间绝缘电阻变小,形成微小的剩余电流,最终由于局部发 热引发火灾。
[0003]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出现问题会产生漏电流,漏电流不仅会对操作人 员产生一定威胁,还会对设备产生损伤、导致电气火灾等事故,存在着严重的 安全隐患。传统的漏电保护器依赖于交流漏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而对于直流 系统,漏电流不能产生交变磁场,传统保护装置无法实现保护,交直流混合漏 保可以解决该问题,但该技术难度较高且受到国外的垄断,因而急需高可靠、 低成本交直流漏电保护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的研究和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站用 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及方法,以B型剩余电流检测保护为突破口,开发变电 站站用电系统的智能开关与检测保护装置,同时结合物联网通信技术,搭建具 备实时监控、远程报警等功能的在线监控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站用电 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检测节点、云端服务器和管理终端;
[0006]检测节点包括:直流漏电检测模块,执行模块,无线网络模块;
[0007]直流漏电检测模块套装在被测线路上,用于采集漏电流和计算漏电流值;
[0008]执行模块用于在漏电流值达到门限值以上时执行跳闸动作,否则维持合闸 状态,并将跳闸/合闸状态反馈至直流漏电检测模块;
[0009]无线网络模块用于将漏电流值和跳闸/合闸状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0010]云端服务器用于为管理终端提供访问接口。
[0011]优选地,直流漏电检测模块包括:环形磁芯,激励绕组,激励源,检测单 元,核心处理单元和第一电源单元;
[0012]环形磁芯套装在被测线路上,激励绕组绕制在环形磁芯上,激励源与激励 绕组相连接,检测单元与激励绕组、激励源、核心处理单元分别相连接。
[0013]优选地,激励源将激励电压信号输入至激励绕组,以如下公式表示,
[0014][0015]式中:
[0016]U
e
表示激励电压信号,
[0017]U表示激励电压信号幅值,
[0018]T表示激励电压信号周期,
[0019][0019]表示自然数集,即m=1,2,3


[0020]优选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激励绕组上的激励电流,转换为核心处理单元 可识别的信号,核心处理单元计算获得漏电流值,漏电流值通过无线网络模块 发送至该节点所属的基站,该基站将其发送至作为上位机的云端服务器。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单元在节点的进线端前端取电,用于为激励源检测 单元和核心处理单元供电,用以在执行模块跳闸之后不断电。
[0022]优选地,执行模块包括:断路器、脱扣控制单元、断路器状态监视单元和 第二电源单元。
[0023]优选地,所述核心处理单元将计算获得的漏电流值与门限值进行比较,将 比较结果发送至执行模块的脱扣控制单元,若漏电流值小于门限值,脱扣控制 单元不动作,维持断路器合闸状态,若漏电流值不小于门限值,脱扣控制单元 带动断路器进行跳闸。
[0024]优选地,断路器状态监视单元与所述直流漏电检测模块的核心处理单元相 连接,用于实时反馈断路器状态,即将断路器处于跳闸状态或合闸状态实时反 馈至核心处理单元,核心处理单元将断路器状态通过无线网络模块发送至该节 点所属的上位机,该上位机将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002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 于:
[0026]无线网络模块包括433MHz LoRa无线单元,直流漏电检测模块的核心处理 单元将计算获得的漏电流值和断路器状态通过LoRa无线网络发送至基站,基 站将漏电流值和断路器状态通过4G无线网络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0027]优选地,第二电源单元在节点的出线端后端取电,用于为脱扣控制单元和 断路器状态监视单元供电,跳闸后切断电源,保护电子器件不受损坏。
[002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方法,运行在如 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绝缘监测系统上,包括以下步骤:
[0029]步骤1,将直流漏电检测模块套装在被测线路上,采集漏电流和计算漏电 流值;
[0030]步骤2,在步骤1的基础上,执行模块在漏电流值达到门限值以上时执行 跳闸动作,否则维持合闸状态,并将跳闸/合闸状态反馈至直流漏电检测模块; 若维持合闸状态返回步骤1,
[0031]步骤3,直流漏电检测模块经由无线网络模块将漏电流值和跳闸/合闸状态 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0032]步骤4,云端服务器将漏电流值和跳闸/合闸状态经由访问接口提供至管理 终端。
[0033]优选地,步骤1中,直流漏电检测模块的激励源将激励电压信号输入至绕 制在环形磁芯上的激励绕组,以如下公式表示,
[0034][0035]式中:
[0036]U
e
表示激励电压信号,
[0037]U表示激励电压信号幅值,
[0038]T表示激励电压信号周期,
[0039][0039]表示自然数集,即m=1,2,3


[004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 的绝缘监测系统及方法,以B型剩余电流检测保护为突破口,开发变电站站用 电系统的智能开关与检测保护装置,同时结合物联网通信技术,搭建具备实时 监控、远程报警等功能的在线监控系统。提升了检测和通讯功能的可靠性,实 现绝缘监测的快速识别和预警。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方法流程图;
[0042]图2为直流漏电流磁通门传感器检测原理图;
[0043]图3为无漏电流的激磁电压和激磁电流波形示意图;
[0044]图4为有正向漏电流的激磁电压和激磁电流波形示意图;
[0045]图5为漏电保护检测及执行拓扑示意图;
[0046]图6为漏电检测及执行模块内部功能组成结构图;
[0047]图7为脱扣控制单元逻辑拓扑示意图;
[0048]图8为LORA组网设计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50]如图1

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包 括:多个检测节点、云端服务器和管理终端。检测节点包括:直流漏电检测模 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检测节点、云端服务器和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检测节点包括:直流漏电检测模块,执行模块,无线网络模块;直流漏电检测模块套装在被测线路上,用于采集漏电流和计算漏电流值;执行模块用于在漏电流值达到门限值以上时执行跳闸动作,否则维持合闸状态,并将跳闸/合闸状态反馈至直流漏电检测模块;无线网络模块用于将漏电流值和跳闸/合闸状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为管理终端提供访问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漏电检测模块包括:环形磁芯,激励绕组,激励源,检测单元,核心处理单元和第一电源单元;环形磁芯套装在被测线路上,激励绕组绕制在环形磁芯上,激励源与激励绕组相连接,检测单元与激励绕组、激励源、核心处理单元分别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激励源将激励电压信号输入至激励绕组,以如下公式表示,式中:U
e
表示激励电压信号,U表示激励电压信号幅值,T表示激励电压信号周期,T表示激励电压信号周期,表示自然数集,即m=1,2,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激励绕组上的激励电流,转换为核心处理单元可识别的信号,核心处理单元计算获得漏电流值,漏电流值通过无线网络模块发送至该节点所属的基站,该基站将其发送至作为上位机的云端服务器。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单元在节点的进线端前端取电,用于为激励源检测单元和核心处理单元供电,用以在执行模块跳闸之后不断电。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执行模块包括:断路器、脱扣控制单元、断路器状态监视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绝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处理单元将计算获得的漏电流值与门限值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发送至执行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轩何茂慧邓凯朱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