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743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涉及可变车道控制技术领域。该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通过实时收集路口车辆行驶视频,通过视频分析算法对视频中的路口车流密度或车辆数进行分析,来确定可变车道是否发生转换。该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大大提升了路口车辆的通行效率,改善车道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降低了再建设的成本,减少路口警务人员配置。口警务人员配置。口警务人员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变车道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许多城市道路设置可变车道来缓解城市拥堵状况。“可变车道”指路口导向车道指示车辆行驶的方向可随交通需求变化的车道,即可变车道指示牌在某时段固定显示指示箭头。可变车道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合理的分配车道。因为根据不同时段,交叉口转弯和直行车辆的数量不同,有时直行车车流密度不高,转弯车流密集,那么此时可变车道可改成转弯车道,分流转弯车流的压力,提高转弯的通行效率。相反如果转弯的车流密度不大,直行的车很多,该车道会变成直行车道,提高直行车道的通行效率。
[0003]目前现有可变车道实现技术手段各有不同,也各有优缺点。可变车道的控制方式一般分为人工控制、时间控制两种。人工控制是由交通管理者根据实时的交通情况,手动更改可变车道的转向,使其满足交通需求,缓解交通压力。时间控制由交通管理者根据历史交通情况,制定可变车道切换的时间表,可变车道屏按照时间表设置的时间点来切换可变车道的转向。这种定时式的切换方式多适用于高峰潮汐现象明显的状况。有的可变车道上使用固定标识标线指示牌,规定可变车道在固定时段的放行方向,这种方式资金投入最少,但灵活性不够,无法满足道路交通流量的变化。有些可变车道使用独立的控制装置,仅通过设定固定时段切换可变标志灯,这种方式尽管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但在可变车道标志灯切换时无法配合信号灯的变化,实现可变标志导向的平滑变换,需要路口民警进行指挥,防止车辆在可变车道变换方向时引起冲突。人工控制的方式可以精准的匹配交通流,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警力;时间控制的方式虽然解放了警力,但是不能精准的匹配交通流量。
[0004]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基于车道流量视频分析算法的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方法,根据实时车道密度情况,实时调整可变车道通行方向,从而最大限度利用道路空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目的是在机动车流量全天变化显著的情况下,为不能再进行信号优化的交叉口提供一种从变化进口道角度解决车流诱导分流的应对方案,提高车道的全时段利用率,疏解流量全天分布不均时带来的结构性落差,缓解路上警员配备压力,节省人力资源。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实时收集路口车辆行驶视频,通过视频分析算法获取路口直行车道与左转车道上车辆的车流密度和车辆数;(2)设置可变车道的初始转向,并设定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为0;所述初始转向
为直行或左转;(3)每隔相同的时间分析当时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上车辆的车流密度和车辆数是否相符,当车流密度与车辆数相符时,判断可变车道对应转向的车道上车流密度是否小于另一种车道的车流密度的2倍,若小于,将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加1;否则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保持不变;(4)判断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是否为2,若为2,将可变车道的转向进行变换,并将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重置为0后,重复步骤(3);否则,直接重复步骤(3);实现可变车道的转换。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车辆数获取的方法具体为:通过视频分析算法自动识别、标记及追踪车辆,并自动对规定区域内每个车道上的汽车数量进行计数。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车流密度获取的方法具体为:通过视频分析算法自动识别、标记及追踪车辆,并自动对规定区域内每个车道上的车流密度进行检测。
[0009]进一步地,步骤(3)中分析当时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上车辆的车流密度和车辆数是否相符的方法具体为:将车辆数除以检测车道长度的计算值与车流密度的检测值相比小于0.1,表示车流密度和车辆数相符。
[0010]进一步地,步骤(3)中当车流密度与车辆数不符时,判断可变车道对应转向的车道上车辆数是否小于另一种车道的车量数的2倍,若小于,将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加1;否则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保持不变。
[0011]进一步地,通过在可转换车道的路口设置视觉摄像头来收集路口车辆行驶视频。
[0012]进一步地,间隔时间为5分钟。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实时收集路口车辆行驶视频能够实时反馈路口车流密度和车辆数,使得数据获取更加精准,通过车流密度或车辆数来实现可变车道的自适应转换,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工作,通过自适应运行减少警力投入。本专利技术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大大提升了路口车辆的通行效率,改善车道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降低了再建设的成本,减少路口警务人员配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的系统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6]如图2,本专利技术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的系统模块包括:路口终端110、中心平台120、数据传输装置130、诱导屏140,路口终端110与中心平台120通过数据传输装置130连接,中心平台还与诱导屏140连接,路口终端110上设有视觉摄像头,用于收集路口车辆的行驶视频;数据传输装置130用于将收集的路口车辆行驶视频传送给中心平台;中心平台120通过视频分析算法获取路口车道上的车流密度和车辆数,并分析判断是否需要将可变车道进行转换;诱导屏140用于显示可变车道的转换结果。
[0017]如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在可转换车道的路口设置视觉摄像头,实时收集路口车辆行驶视频,通过视频分析算法获取路口直行车道与左转车道上车辆的车流密度和车辆数;具体地,车辆数获取的方法为:通过视频分析算法自动识别、标记及追踪车辆,并自动对规定区域内每个车道上的汽车数量进行计数;车流密度获取的方法为:通过视频分析算法自动识别、标记及追踪车辆,并自动对规定区域内每个车道上的车流密度进行检测。
[0018](2)设置可变车道的初始转向,并设定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为0;初始转向为直行或左转;(3)每隔5分钟分析当时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上车辆的车流密度和车辆数是否相符,通过计算车辆数除以检测车道长度的计算值与车流密度的检测值相比小于0.1,来表示车流密度和车辆数相符;当车流密度与车辆数相符时,判断可变车道对应转向的车道上车流密度是否小于另一种车道的车流密度的2倍,若小于,将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加1;否则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保持不变;当车流密度与车辆数不符时,判断可变车道对应转向的车道上车辆数是否小于另一种车道的车量数的2倍,若小于,将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加1;否则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保持不变。当可变车道上的车流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实时收集路口车辆行驶视频,通过视频分析算法获取路口直行车道与左转车道上车辆的车流密度和车辆数;(2)设置可变车道的初始转向,并设定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为0;所述初始转向为直行或左转;(3)每隔相同的时间分析当时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上车辆的车流密度和车辆数是否相符,当车流密度与车辆数相符时,判断可变车道对应转向的车道上车流密度是否小于另一种车道的车流密度的2倍,若小于,将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加1;否则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保持不变;(4)判断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是否为2,若为2,将可变车道的转向进行变换,并将可变车道转换判定次数重置为0后,重复步骤(3);否则,直接重复步骤(3);实现可变车道的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视频分析算法的自适应可变车道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数获取的方法具体为:通过视频分析算法自动识别、标记及追踪车辆,并自动对规定区域内每个车道上的汽车数量进行计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视频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飞翔陈向宇吴振遥杨越思缪毅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