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718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将后备丹系母猪及第一胎丹系母猪与第二胎及第二胎以上的丹系母猪群分开饲养。或者将丹系母猪群分为三个群体,在上述分群基础上将第二胎丹系母猪及其后代单独分群进行隔离饲养,并对不同的丹系母猪群体定制不一样的饲养方案进行分胎次饲养。本饲养模式下丹系母猪的营养和免疫都可以同步进行,减少了疾病防控的力度,便于统一管理,且在此饲养模式下丹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商品猪成活率上在不同指标上均表现出某些优势。此饲养模式不仅解决了非瘟形势下不同胎次丹系母猪免疫程序不同带来的生物防控难度,还增强了丹系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了商品猪的成活率,是一种有益于猪场生产的饲养模式。场生产的饲养模式。场生产的饲养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业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全世界所有猪肉生产国中,丹麦是表现最为卓越的国家之一。丹系种猪一直以高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酮体品质好等特点而闻名于世,堪称世界公认的最优种猪。
[0003]现在的养殖场都是后备和经产猪混合饲养,在非瘟背景下,生物安全不好控制。头胎母猪与经产母猪混养,由于经产母猪与头胎母猪的免疫力不一样,其生长状况以及健康状况也也不一样,不利于猪群的精细化管理,其生物安全也不易控制。
[0004]分胎次饲养便于后备母猪提前接触公猪,提供公猪与母猪更多的接触机会,使得后备猪背膘沉积更合理,能够获得繁殖性能的提高。分胎次饲养方法也可以给P1母猪更多关注,能够做到营养上的特殊照顾和管理上的优待,通过饲养管理、发情鉴定、配种、分娩及营养等的更加专业化的措施提高P1猪场的生产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用口服补液盐或5%葡萄糖饮水至少3天,喂水料至少10天,逐步过渡到吃湿拌料;
[0007]S2,喂水料10天后,后备丹系母猪每日喂一餐青饲料,每日每头1kg;
[0008]S3,对后备丹系母猪进行隔离驯化4

6个月;可用血清驯化,也可用疫苗驯化,场址应座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
[0009]S4,后备丹系母猪体重达90公斤时,适当控料,保持后备丹系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日增重控制在700g以内;
[0010]S5,观察后备丹系母猪的发情情况,并做好记录、记号;
[0011]S6,后备丹系母猪140

160日龄后,每天对其进行发情诱导;
[0012]S7,后备丹系母猪初配前转运至P1胎次猪场,后备丹系母猪到达P1胎次猪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P1胎次猪场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
[0013]S8,将后备丹系母猪转运至P1胎次猪场,饮水中添加多维抗应激;P1胎次猪场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要求更高的生物安全环境;P1丹系母猪个体较小、体长较短,这样便于使用更合适的猪舍和栏位,可以使用更窄更短的妊娠限位栏以及较窄的产床;
[0014]S9,催情补饲:在配种区,后备丹系母猪同样是单栏饲养自由采食;后备丹系母猪到达配种舍后28天内未发情的将被淘汰。根据发情记录,选出将在最近7

10天发情的、日龄在230

240之间的后备丹系母猪,饲料喂料量增加到2.5

3.0公斤;
[0015]S10,采用人工输精配种;
[0016]S11,受孕后40

70天给猪注射蓝耳病弱毒活疫苗,产前给猪注射猪瘟病免疫疫苗和腹泻二联苗;
[0017]S12,P1胎次猪场的头胎丹系母猪断奶当天到达P2胎次猪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P2胎次猪场也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
[0018]S13,将头胎丹系母猪转运至P2胎次猪场;
[0019]S14,二胎丹系母猪经产后,二胎丹系母猪断奶当天到达P3+猪场,转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此后P3+猪场不再进行场间转群;
[0020]S15,P1胎次猪场、P2胎次猪场、P3+猪场的丹系母猪不能逆向移动,而且所产仔猪都要单独保育和肥育;由于P1丹系母猪的后代仔猪出生体重较轻以及饲料摄入量较少,断奶体重一般也比P2+丹系母猪的后代要轻一些,使其保育和育肥阶段增重缓慢,延长饲养时间,可多建一些肥育栏位,方便管理。
[0021]进一步的,后备丹系母猪初次发情时不得配种,后备丹系母猪的适宜配种日龄下限为8.5个月、体重下限为140公斤。
[0022]进一步的,控制各胎龄层次丹系母猪占比:其中头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21%,2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9%,3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6%,4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5%,5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4%,6胎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11%,7胎以上丹系母猪占总猪数量的4%。
[0023]进一步的,丹系母猪转运至其他猪场时,对车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再用消毒水将丹系母猪全身清洗干净,并对走道上的粪便及时清理消毒。
[0024]进一步的,使用公猪气味剂对丹系母猪进行发情诱导。
[0025]进一步的,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第一餐的投料量占正常一餐投料量的30%、第二餐的投料量占正常一餐投料量的60%、第三餐正常投喂。
[0026]进一步的,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进场1周后,针对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行预防性用药,净化细菌性病原,连用1

2周,3周内对猪群实施体内、体外和环境驱虫、杀虫工作。
[0027]进一步的,丹系母猪转场后连续3天饮水保健,根据丹系母猪数量,每头丹系母猪水中加入骏维安5g,记录丹系母猪的配前状态、进行炎症跟踪。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饲养模式下丹系母猪的营养和免疫都可以同步进行,减少了疾病防控的力度,便于统一管理,且在此饲养模式下丹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商品猪成活率上在不同指标上均表现出某些优势。此饲养模式不仅解决了非瘟形势下不同胎次丹系母猪免疫程序不同带来的生物防控难度,还增强了丹系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了商品猪的成活率,是一种有益于猪场生产的饲养模式。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32]图3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0033]图4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0034]图5是分胎次饲养前母猪繁殖性能及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0035]图6是分胎次饲养后母猪繁殖性能及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0036]图7是各生产线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0037]图8是各生产线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0038]图9是B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0039]图10是B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0040]图11是C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0041]图12是C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0042]图13是A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0043]图14是A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刚引进的后备丹系母猪用口服补液盐或5%葡萄糖饮水至少3天,喂水料至少10天,逐步过渡到吃湿拌料;S2,喂水料10天后,后备丹系母猪每日喂一餐青饲料,每日每头1kg;S3,对后备丹系母猪进行隔离驯化4

6个月;S4,后备丹系母猪体重达90公斤时,调整饮食,保持后备丹系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日增重控制在700g以内;S5,观察后备丹系母猪的发情情况,并做好记录、记号;S6,后备丹系母猪140

160日龄后,每天对其进行发情诱导;S7,后备丹系母猪初配前转运至P1胎次猪场,后备丹系母猪到达P1胎次猪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P1胎次猪场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S8,将后备丹系母猪转运至P1胎次猪场,饮水中添加多维;P1胎次猪场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要求更高的生物安全环境;S9,催情补饲:在配种区,后备丹系母猪同样是单栏饲养自由采食;后备丹系母猪到达配种舍后28天内未发情的将被淘汰;根据发情记录,选出将在最近7

10天发情的、日龄在230

240之间的后备丹系母猪,单只每日饲料喂料量增加到2.5

3.0公斤;S10,采用人工输精配种;S11,受孕后40

70天给猪注射蓝耳病弱毒活疫苗,产前给猪注射猪瘟病免疫疫苗和腹泻二联苗;S12,P1胎次猪场的头胎丹系母猪断奶当天到达P2胎次猪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P2胎次猪场也应坐落在一个隔离区域内;S13,将头胎丹系母猪转运至P2胎次猪场;S14,二胎丹系母猪经产后,二胎丹系母猪断奶当天到达P3+猪场,转场前先将道路用护栏围好,然后对走道进行消毒;此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艳李铁明杨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