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69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座,装设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底座,具有一平面,该平面可与该电子装置相互接著;    一导热柱,成型于该底座的上方;    复数片散热鳍片,该各散热鳍片一端的两侧折弯形成一翼片,且该复数片散热鳍片堆栈成型于该导热柱外缘,并形成复数个气流通道,该各散热鳍片的另一端呈平板状,在末端形成一开放式气流通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有关于电子设备的一种散热装置。技术背景电子装置在工作时,会产生工作温度,若未能及时将工作温度作有效的控制,则电子装置本身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停摆或损坏,因而多数需要高效率运作的电子装置,均会配置有散热结构,以计算机主机而言,最常见的有中央处理系统的散热结构、运算芯片的散热结构、绘图显示的散热风扇等,以此类的电子装置而言,均是需要高功率运作,故其所产生的工作温度也相对较高。又,习用的散热结构是以一散热座搭配一散热风扇而组成,通常散热座上会形成复数片散热鳍片,下方则形成有一连接座,其使用时,是以连接座附着于电子装置的上方,藉由热传导的原理,使电子装置所产生的热能可以传导到散热座的各散热鳍片上,再藉由散热风扇所产生的气流吹拂,将各散热鳍片的热气快速的带离,使散热效率更为良好;然而,一般散热鳍片的设计为单片开放式,纵使复数片所形成的散热区域确实有散热的作用,可是开放式的散热鳍片于热能发散时,会分散到四面八方,如此一来,周边的设备或其它邻近的电子装置,则反而受到热气流的吹袭,因而增加了温度,于是,一种通道式的散热结构因应而生。如图1所示的散热座,即为一种具有气流通道的散热座10,如图所示,其主要是由一底座11、复数个散热鳍片12及一导热柱13所组成;导热柱13是成型于底座11上方,而各散热鳍片12则成型于导热柱13的外围,又,各散热鳍片12的侧部折弯成翼片121,使散热鳍片12成ㄇ型,当各散热鳍片12以堆栈的方式成型于导热柱13的外围后,即形成复数个气流通道122;此种散热座10即具有导引气流的作用,可使气流依循着气流通道122而被导引出去。再如图2所示,是习用散热座10的气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一散热风扇20作动时,其所产生的气流会吹向散热座10,气流会顺着散热座10的各气流通道122流过散热座10的各个散热鳍片12,同时将散热鳍片12表面的热气带走,以达到散热的作用,另,因各散热鳍片12的侧部翼片121是使气流通道122产生单一轴向的引导,使气流经过时,无法向两边发散,如此一来,可避免热气向四处发散,而产生热气回流或乱流的现象,可有效的防止热气影响到其它周边的电子装置的温度;然而,由图中可看出,此种设计,虽然达到有效防止热气回流或四散,但是,其散热的过程却仅限于气流通道中,再者,习用的导热柱13的设计多为圆形或方形(如图中所示),其一边因受阻挡,故容易产生热气回流的效应,使得散热效率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的缺点,本技术将现有散热座作适当的改良,其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散热座,它具有热气流导引作用,且可使散热效率提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散热座,装设应用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底座,具有一平面,该平面可与该电子装置相互接著;一导热柱,成型于该底座的上方;复数片散热鳍片,该各散热鳍片的一端的两侧折弯形成一翼片,且该复数片散热鳍片堆栈成型于该导热柱外缘,并形成复数个气流通道,该各散热鳍片的另一端呈平板状,在末端形成一开放式气流通道,可使被引导的气流到达末端时,快速散去。以及该导热柱的外围呈流线型。该导热柱中间更形成有一长条型的气流引道。该散热鳍片的两翼折弯形成流线形的一气流引道。该气流通道末端的该散热鳍片形成有复数个透孔。该透孔可为圆形、四边形或几何多边形。该散热鳍片呈平板形的一端周缘形成有复数个锯状齿。该底座与该电子装置是通过导热膏相互接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主要是由一底座、一导热柱及复数个散热鳍片所组成,其中,各散热鳍片的前端两侧折弯成翼片以形成气流通道,末端则呈开放式,其优点在于散热鳍片的前端是形成气流通道,可导引气流由此通过,而末端开放式的设计,则可使热气流到达散热鳍片末端时,可快速发散,提高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习用散热座的立体外观图;图2习用散热座的气流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4本技术实S包时的气流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一);图6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二);图7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三);图8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四)。件号说明10散热座 11底座12散热鳍片 121翼片122气流通道 13导热柱20散热风扇 30散热座31底座 32散热鳍片 321翼片 322气流通道323平板开放部324开放式气流通道325气流引道 326透孔33导热柱 34导热柱35导热柱 351气流引道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散热座,图中所示的散热座30是包括有一底座31、复数个散热鳍片32及一导热柱33;底座31下方是呈平面,可以导热膏或其它扣接的方式与一电子装置作搭配;导热柱3 3是成形于底座31的上方,各散热鳍片32则成形于导热柱33的外围由图中可看出,各散热鳍片32的一端两侧折弯成翼片321,另一端则未经折弯,呈平板开放部323;各散热鳍片32是以堆栈的方式成形导热柱33外围,成形后,各散热鳍片32具有翼片321的一端则形成数个气流通道322,而其另一端则形成开放式气流通道324;另,导热柱33的外围是呈流线型,可使气流通过时不会受到阻碍,且不会产生气流回流的情形。如图4所示,是本技术散热座改良实施时的气流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所揭露的散热座30可搭配一散热风扇20使用,当散热风扇20开始作动且产生气流时,会被散热座30的散热鳍片32一端所形成的气流通道322(请参照图3)所导引,而进入气流通道322中,同时,并将热气依循着气流通道322的方向往前带离,当热气流到达气流通道322的末端时,因此处已变成开放式气流通道324,故热气流除可向前直接发散之外,亦可向两侧发散,由于气流已受导引向前流动,故不会影响周边的电子装置,再者,当气流到达末端时,变成开发式气流通道324,故热气流可快速发散,如此一来,可大幅提升整个散热座30的散热效率;又,因散热座30的导热柱33外围是设计成流线型,故气流通过时,可顺畅的流动,不会产生回流的现象,使热气的发散更有效率。如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一),如图所示的散热座30的散热鳍片32是成型有一流线型的气流引道325,可将通过的热气流快速导引离开,使散热效率更为良好。如图6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二),如图所示的散热座30是包括有一底座31、复数个散热鳍片32及一导热柱33;导热柱33是成形于底座31的上方,各散热鳍片32则成形于导热柱33的外围;由图中可看出,各散热鳍片32的一端两侧折弯成翼片321,另一端则未经折弯,呈平板开放部323;各散热鳍片32是以堆栈的方式成形于导热柱33外围,成形后,各散热鳍片32具有翼片321的一端则形成数个气流通道322,而其另一端则形成开放式气流通道324另,导热柱33的外围是呈流线型,可使气流通过时不会受到阻碍,且不会产生气流回流的情形;又,散热鳍片32末端的平板开放部323上形成有复数个透孔326,此复数个透孔可成型为圆型、方型、三角型或其它几何图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散热面积加大,同时可使上升的热气快速通过,增加另一轴向的散热途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散热座,装设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底座,具有一平面,该平面可与该电子装置相互接著;一导热柱,成型于该底座的上方;复数片散热鳍片,该各散热鳍片一端的两侧折弯形成一翼片,且该复数片散热鳍片堆栈成型于该导热柱外缘,并形成复数个气流通道,该各散热鳍片的另一端呈平板状,在末端形成一开放式气流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柱的外围呈流线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柱中间更形成有一长条型的气流引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财良
申请(专利权)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