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制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41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构件制造模具,包括尺寸调节装置、高度控制装置、吊装移动装置和预留位置模具,所述尺寸调节装置置于吊装移动装置下方;预留位置模具放置在尺寸调节装置内需要为门、窗预留位置处,高度调节装置卡接在尺寸调节装置上进行高度控制;所述尺寸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挡板、第二移动挡板、第三移动挡板、第四移动挡板围成的尺寸可调的矩形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应用在自动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制作的模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生产不同规格尺寸的预制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具有高效性、可重复利用性,同时大量减少人力。同时大量减少人力。同时大量减少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构件制造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制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大力推动,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制造+建筑”二者跨界融合的新模式,它依托于现代工业化生产技术,把传统的建筑业现场现浇的模式转移到工厂进行预制并在工地装配完成,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特点。随着国家政策的要求,新建建筑装配率正在逐年稳步提高。在预制构件制作的过程中模具的优劣关系到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模具可大批量制造所需要的构件,由此制造出的构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一致性,而且能够大大缩短制造时间、提高效率,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效益远高于对模具本身的研究和制造。因此,对模具生产及其所利用的一系列技术进行研究是国家制造行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模具技术并不简单,不仅仅是通常所理解的“模板”,在建筑行业,同时还涉及到建造过程中的材料、工艺等流程等众多环节。对于模具工业,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及研究,也正在向现代化生产迈进,如何对传统进行创新,在了解目前发展状况的前提下进行摸索并建立符合国情的模具行业发展思路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
[0003]目前预制构件的制造模具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针对每个尺寸的预制构件模具都需要设计一种新模具,调整模具尺寸时需使用大量人力,且一些模具重量过大,不便于人工组装调节,传统制作预制构件耗时耗力。由于是建筑行业,所要生产的都是大而重的构件,要保证模具与想要预制的物体大小相等则会使模具变大,但模具变大同时会带来变形问题。因此,亟需对预制构件制造模具的结构进行调整及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制造模具,能够生产不同尺寸规格的预制构件,助力建筑自动化发展。
[0005]一种预制构件制造模具,包括尺寸调节装置、高度控制装置、吊装移动装置和预留位置模具,所述尺寸调节装置置于吊装移动装置下方;预留位置模具放置在尺寸调节装置内需要为门、窗预留位置处,高度调节装置卡接在尺寸调节装置上进行高度控制;所述尺寸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挡板、第二移动挡板、第三移动挡板、第四移动挡板围成的尺寸可调的矩形空间。
[0006]所述第一固定挡板包括互相垂直的底板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与底板平行设置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固定板一,移动固定板一上设置有钩爪;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底板上与第一挡板相对和相邻的两侧边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挡板侧端沿第一挡板高度方向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第二移动挡板包括第二挡板,移动固定板一的钩爪与第二挡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上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有第二丝杠第二丝杠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
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固定板二;移动固定板二上设置有钩爪;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连接固定板;所述第二挡板侧端沿其高度方向和底端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第三移动挡板包括第三挡板,移动固定板二的钩爪与第三挡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三挡板上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有第三丝杠,第三丝杠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固定板三和滑块一,移动固定板三和滑块一的相对位置不变;移动固定板三上设置有钩爪;所述第三挡板侧端沿其高度方向和底部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第四移动挡板包括第四挡板,移动固定板三的钩爪与第四挡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四挡板上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有第四丝杠,第四丝杠与第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固定板四和滑块二,移动固定板四和滑块二的相对位置不变;移动固定板四上设置有钩爪,移动固定板四的钩爪与第一挡板通过螺钉连接,滑块二与第一固定挡板的支撑柱连接;所述第四挡板侧端沿其高度方向和底部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移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与底板连接,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五丝杠,第五丝杠与第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五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支撑杆;第一挡板相对侧的移动支撑装置的移动支撑杆与第二挡板的连接固定板连接,第一挡板相邻侧的移动支撑装置的移动支撑杆与第三挡板的滑块一连接。
[0007]所述防水装置包括电动推杆和长方体防水塞,电动推杆通过配套尺寸制作的外壳用螺钉固定在第一挡板上,防水塞连接在电动推杆的伸出端。
[0008]所述吊装移动装置包括带有支撑固定柱的支架,支架顶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横梁一,横梁一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丝杠一,两个平行的丝杠一间螺纹连接有横梁二,横梁二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丝杠二,丝杠二上螺纹连接有起吊装置。
[0009]所述预留位置模具为内部带有矩形腔体的矩形门、窗的预留模具,矩形腔体内壁设置有钢索挂钩。
[0010]所述高度控制装置包括高度控制板和电动推杆一,电动推杆一设置在高度控制板上,所述电动推杆一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卡槽,固定卡槽和移动挡板相互配合固定;电动推杆一的内侧设置有钢索挂钩。
[0011]所述高度控制板为矩形挡板,尺寸与待制预制构件的尺寸相同。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制造模具,是应用在自动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制作的模具,包括尺寸调节装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生产不同规格尺寸的预制构件。高度控制装置能够进行模具的高度控制,减少人力投入,同时使模具内混凝土均匀分布。预留位置模具预留出不同位置、不同尺寸的门窗位置以便日后安装门窗。本技术同时具有高效性、可重复利用性,同时大量减少人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预制构件制造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尺寸调节装置示意图一;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尺寸调节装置示意图二;
[0016]图4为本技术中尺寸调节装置中第一固定挡板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尺寸调节装置中第二移动挡板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尺寸调节装置中第三移动挡板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中尺寸调节装置中第四移动挡板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中尺寸调节装置中移动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9为本技术中高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0为本技术中吊装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1为本技术中预留位置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2为使用本技术进行预制构件制作时尺寸调节阶段示意图;
[0025]图13为使用本技术进行预制构件制作时混凝土浇筑阶段示意图;
[0026]图14为使用本技术进行预制构件制作时高度控制阶段示意图;
[0027]其中,
[0028]1尺寸调节装置,2高度控制装置,2

1高度控制板,2

2电动推杆一,2

3固定卡槽, 3吊装移动装置,3

1支架,3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制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尺寸调节装置、高度控制装置、吊装移动装置和预留位置模具,所述尺寸调节装置置于吊装移动装置下方;预留位置模具放置在尺寸调节装置内需要为门、窗预留位置处,高度调节装置卡接在尺寸调节装置上进行高度控制;所述尺寸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挡板、第二移动挡板、第三移动挡板、第四移动挡板围成的尺寸可调的矩形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挡板包括互相垂直的底板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与底板平行设置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固定板一,移动固定板一上设置有钩爪;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底板上与第一挡板相对和相邻的两侧边通过螺钉连接有移动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挡板侧端沿第一挡板高度方向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第二移动挡板包括第二挡板,移动固定板一的钩爪与第二挡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上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有第二丝杠第二丝杠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固定板二;移动固定板二上设置有钩爪;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连接固定板;所述第二挡板侧端沿其高度方向和底端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第三移动挡板包括第三挡板,移动固定板二的钩爪与第三挡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三挡板上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有第三丝杠,第三丝杠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固定板三和滑块一,移动固定板三和滑块一的相对位置不变;移动固定板三上设置有钩爪;所述第三挡板侧端沿其高度方向和底部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第四移动挡板包括第四挡板,移动固定板三的钩爪与第四挡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四挡板上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有第四丝杠,第四丝杠与第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固定板四和滑块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彦泽周长文张啸尘丁兆洋潘文浩张珂石怀涛李颂华邹德芳周鹏孟维迎吴椅钧乔彦翔郑世贺赵祎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