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力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自动调压的电压力锅多数是利用安装在外锅与发热盘之间的弹性体变形实现内锅和发热盘相对于外锅的相对位移。电压力锅中的压力传感器,是通过位移控制其触点的通断,进而控制发热盘的通断,从而来控制电压力锅的压力的。目前市场上使用弹力型变结构有球弧式、桥式或汇式等。这类结构都是承受压力后高度减少,使发热盘向下的位移量小,继而使发热盘不能触碰到压力传感器的触点,使压力传感器关不能很好控制电压力锅的压力,导致电压力锅的压力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能使发热盘向下的位移量增多,从而能够更好、更稳定地控制电压力锅的压力。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底部设置有发热盘支撑脚,每一个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分别相应设置有一个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呈锥台状设置,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呈环形的第一支撑面板,所述第一支撑面板的周圈边沿间隔环设有多个向外向下弯折形成弧状且具有弹性的外伸支撑部,所述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凹槽,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弹性抵压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第一支撑面板上从而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凹槽上。
[0006]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外伸支撑部的外缘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面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的末端相对所述外伸支撑部向外向上倾斜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外伸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面板为一体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伸支撑部等间隔环设有四个。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呈上下布置方式放置在所述凹槽上,上部的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外伸支撑部与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弹性抵压,下部的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外伸支撑部与所述凹槽弹性抵压,且位于上部的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外伸支撑部位于下部的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两个外伸支撑部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件与所述发热支撑脚之间设有隔热垫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平面垫圈,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外伸支撑部抵持在所述平面垫圈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面板的中间位置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凹槽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发热盘支撑脚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外锅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盘支撑脚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锅上。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弹性支撑件能够通过多个外伸支撑部进行收缩和舒张,达到形形变位移增大的目的,当弹性支撑件受到向下压力时,弹性支撑件的外伸支撑部向外舒张,使弹性支撑件的高度降低,从而使发热盘产生向下的位移量增多,从而能够更好、更稳定地控制电压力锅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的弹性支撑件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中:1、外锅;11、凹槽;2、发热盘;21、发热盘支撑脚;3、弹性支撑件;31、第一支撑面板;32、第一通孔;33、外伸支撑部;34、第二支撑面板;4、隔热垫圈;5、平面垫圈;6、螺钉;7、压力传感器;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个”、“另一个”等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这些术语以及其它类似术语不旨在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采用相应的附图标记(例如,以“1XX”和“2XX”标识的元件结构相同、功能类似)。
[0025]如图1
‑
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1及发热盘2,所述发热盘2底部设置有发热盘支撑脚21,每一个所述发热盘支撑脚21分别相应设置有一个弹性支撑件3,所述弹性支撑件3呈锥台状设置,所述弹性支撑件3包括呈环形的第一支撑面板31,所述第一支撑面板31的周圈边沿间隔环设有多个向外向下弯折形成弧状且具有弹性的外伸支撑部33,所述外锅1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弹性支撑件3的凹槽11,所述发热盘支撑脚21弹性抵压在所述弹性支撑件3的第一支撑面板31上从而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3支撑在所述凹槽11上。
[0026]在本实施例中,外锅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通过支架8固定在外锅1
上,压力传感器7通过触点与发热盘2的接触角接触。本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3放置在外锅1底壁上的凹槽11内,形成一个弹性支撑结构。当电压力锅锅内压力升高时,压力会使电压力锅的内锅相对外锅1与锅盖的接合部下移,内锅则推动发热盘2向下位移,即:所述发热盘2的三个发热盘支撑脚21下移压迫其下方分别对应的独立的三个弹性支撑件3。由于弹性支撑件3能够通过多个外伸支撑部33进行收缩和舒张,可以达到形变位移增大的目的,当弹性支撑件3受到向下压力,弹性支撑件3的外伸支撑部33向外舒张,使弹性支撑件3的高度降低,从而使发热盘2产生向下的位移量增多,这样可以使发热盘2稳定接触到压力传感器7的触点,进而通过压力传感器7控制发热盘2的通断,从而来控制电压力锅的压力。相比之前的弹力形变结构,本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3可以使发热盘2向下的位移量增大,如此使发热盘2能稳定接触到压力传感器7的触点,从而能够更好、更稳定地控制电压力锅的压力。在电压力锅锅内的压力下降过程中,在弹性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底部设置有发热盘支撑脚,每一个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分别相应设置有一个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呈锥台状设置,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呈环形的第一支撑面板,所述第一支撑面板的周圈边沿间隔环设有多个向外向下弯折形成弧状且具有弹性的外伸支撑部,所述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凹槽,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弹性抵压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第一支撑面板上从而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凹槽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外伸支撑部的外缘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面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的末端相对所述外伸支撑部向外向上倾斜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外伸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面板为一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支撑部等间隔环设有四个。6.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波,卢鸿坤,黄伟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