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黄圈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72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黄圈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个开设在支架上的杯体,杯体内固定有芯片,其特点是至少在芯片的侧面填满有一层无色透明的胶体,在该层胶体上再覆盖有一层带黄色荧光粉的胶体,于该层胶体上再覆盖有一层带散射粉的胶体。由于芯片侧面和正面发出的光,在经过带有黄色荧光粉的胶体时,所激发的黄色荧光基本一致。再加上最上一层胶体中的散射粉的作用,使芯片的蓝光与荧光粉的黄光混合得更加均匀,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消除白色发光二极管的黄圈现象,扩宽了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范围。(*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特别是普通支架式白色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个开设在支架上的杯体,杯体内固定有芯片,芯片外包裹着带有黄色荧光粉的胶体,而且黄色荧光粉在整个胶体内是均匀分布的。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芯片发出的蓝光激发胶体内的黄色荧光粉放出黄光,黄光与芯片自身的蓝光混合产生白光。由于芯片侧面发出的光到达胶体表面所经过的路径,要比正面发出的光所经过的路径长得多,加之胶体内的黄色荧光粉是均匀分布的,因此芯片侧面发出的光所激发的黄色荧光,要比正面发出的光所激发的黄色荧光强,致使白色发光二极管点亮后所发出的光斑有一明显黄圈。该黄圈的存在使白色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一致性受到很大影响,限制了白色发光二极管在许多场合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黄圈的白色发光二极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个开设在支架上的杯体,杯体内固定有芯片,特别地,至少在芯片的侧面填满有一层无色透明的胶体,在该层胶体上再覆盖有一层带黄色荧光粉的胶体,于该层胶体上再覆盖有一层带散射粉的胶体。由于芯片侧面的胶体没有黄色荧光粉,因此芯片侧面和正面发出的光,在经过带有黄色荧光粉的胶体时,所激发的黄色荧光基本一致。再加上最上一层胶体中的散射粉的作用,使芯片的蓝光与黄色荧光粉的黄光混合得更加均匀,于是有效地消除了白色发光二极管的黄圈现象。本技术的优点是使得白色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一致性更好,发出的白光更纯,大大扩宽了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白色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个开设在支架1上的杯体2,杯体2内固定有芯片3。与已有技术一样,芯片3的电极通过金线4连接到支架1的不同部位。本技术的特点是在芯片3的侧面填满有一层无色透明的胶体5,也称“普通树脂”。该层胶体5既可以如图1所示将芯片3的顶部正面和侧面一起包裹覆盖,也可以如图2所示只包裹着芯片3的侧面。在该层胶体3上再覆盖有一层带黄色荧光粉的胶体6,也称“带黄色荧光粉树脂”。在胶体6上再覆盖有一层带散射粉的胶体7,也称“带DF粉树脂”。由于芯片侧面的胶体5没有黄色荧光粉,因此芯片侧面和正面发出的光,在经过带有黄色荧光粉的胶体6时,所激发的黄色荧光基本一致。芯片3自身的蓝光和黄色荧光粉的黄光一起经过带散射粉的胶体7时,在散射粉的作用下,蓝光与黄光混合得更加均匀,从而消除了白色发光二极管的黄圈现象。作为进一步改进,在带有散射粉的胶体7内,还可混合有黄色荧光粉,而且该层胶体7为凸透镜形状,中间厚度大于周边厚度。这种结构可使得芯片3正面发出的光在该层胶体7内所激发的黄光,略大于芯片3侧面发出的光在该层胶体7内所激发的黄光,如此可以抵消芯片侧面和正面发出的光,在经过中间那层带黄色荧光粉的胶体6时,由于入射角度不同致使穿过的厚度不同,而造成的黄光强度的小许差异,使白色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白光更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黄圈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个开设在支架上的杯体,杯体内固定有芯片,其特征是:至少在芯片的侧面填满有一层无色透明的胶体,在该层胶体上再覆盖有一层带黄色荧光粉的胶体,于该层胶体上再覆盖有一层带散射粉的胶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黄圈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个开设在支架上的杯体,杯体内固定有芯片,其特征是至少在芯片的侧面填满有一层无色透明的胶体,在该层胶体上再覆盖有一层带黄色荧光粉的胶体,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达儒李绪锋潘利兵薛克瑞伍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