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单元;至少一第一蒸气腔单元及至少一第二蒸气腔单元,其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至少一第一塔型鳍片组,其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以套设该第一蒸气腔单元及该第二蒸气腔单元,且部分外露该第二蒸气腔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塔型鳍片组,其设于该第一塔型鳍片组的部分表面上,以套设该第二蒸气腔单元的外露部分。的外露部分。的外露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均温板及鳍片组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现代化需求,计算机与各种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且效能不断地提升,但在此过程中,高效能的硬件所带来的散热问题也随之而来。一般而言,计算机与各种电子装置通常会使用散热元件来进行散热,例如使用散热膏或散热片来贴附于欲散热的电子元件上,以将热吸出并逸散。然而,此种散热方式效果有限,因而发展出使用工作流体的相变化来促进热传导的散热元件。
[0003]上述的散热元件借由工作流体的相变化及流动方向来达到传输热量的目的,但在面对高功率的处理器所产生的高热时,仍无法有效地将高热耗散,而有着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散热装置,是目前业界所亟待克服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散热效果散热装置。
[0006]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单元;至少一第一蒸气腔单元及至少一第二蒸气腔单元,其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至少一第一塔型鳍片组,其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以套设该第一蒸气腔单元及该第二蒸气腔单元,且部分外露该第二蒸气腔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塔型鳍片组,其设于该第一塔型鳍片组的部分表面上,以套设该第二蒸气腔单元的外露部分。
[0007]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还包括至少一第三蒸气腔单元,其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
[0008]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一蒸气腔单元、该第二蒸气腔单元及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数量各为多个,该第一蒸气腔单元分隔设置于该均温板单元的二端,该第二蒸气腔单元设于各该第一蒸气腔单元之间并位于该均温板单元的二端,且该第三蒸气腔单元设于该第一蒸气腔单元或该第二蒸气腔单元之间的该均温板单元的中间部位上。
[0009]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三蒸气腔单元具有管体部及弯折部,该管体部的一端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该弯折部由该管体部的另一端所弯折延伸形成,且该弯折部所弯折延伸的方向朝向该均温板单元的侧边。
[0010]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垂直型鳍片组及一第二垂直型鳍片组,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并贴附于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该管体部的一侧,该第二垂直型鳍片组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并贴附于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该管体部的另一侧。
[0011]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与该第二垂直型鳍片组的鳍片排列方
向不同于该第一塔型鳍片组或该第二塔型鳍片组的鳍片排列方向。
[0012]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二垂直型鳍片组的高度高于该第三蒸气腔单元自该外表面延伸的高度,且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的高度低于该第三蒸气腔单元自该外表面延伸的高度。
[0013]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还包括至少一第三垂直型鳍片组,其同时设于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与该第一塔型鳍片组上并贴附于该第二塔型鳍片组的侧面,且套设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该弯折部,其中,该第三垂直型鳍片组的鳍片排列方向相同于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或该第二垂直型鳍片组的鳍片排列方向。
[0014]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三垂直型鳍片组外露该弯折部朝向该均温板单元的侧边延伸的末端。
[0015]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一蒸气腔单元为板状,且该第二蒸气腔单元及该第三蒸气腔单元为管体状。
[0016]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一蒸气腔单元、该第二蒸气腔单元及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内部分别具有中空部分,该均温板单元内部具有一腔室,且该腔室与各该中空部分彼此相互连通。
[0017]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均温板单元包括上板、下板及金属块,该上板及该下板经组合后形成该腔室,且该金属块设于该下板上并延伸至该腔室的相对二侧,并与该上板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
[0018]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腔室填充有受该金属块所阻隔的工作流体。
[0019]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均温板单元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毛细结构及至少两个第二毛细结构,各该第一毛细结构设于该下板上并分别接触该金属块的二侧,各该第二毛细结构设于该下板上并连接该第一毛细结构,且延伸至该第一蒸气腔单元或该第二蒸气腔单元于该下板上的投影位置。
[0020]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各该第二毛细结构还延伸至该第一蒸气腔单元或该第二蒸气腔单元的该中空部分中。
[0021]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均温板单元还包括多个间隔金属块,其分别设于该下板上并延伸至该腔室的另一相对二侧的一个。
[0022]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金属块及各该第一毛细结构对应位于各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几何中心附近,且对应位于该均温板单元所接触的发热源上方。
[0023]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一蒸气腔单元自该外表面延伸的高度低于该第二蒸气腔单元自该外表面延伸的高度。
[0024]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一塔型鳍片组与该第二塔型鳍片组的鳍片排列方向相同于该第一蒸气腔单元与该第二蒸气腔单元自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延伸的方向。
[0025]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一塔型鳍片组外露该第一蒸气腔单元的顶面。
[0026]如前述的散热装置中,该第二塔型鳍片组外露该第二蒸气腔单元的顶面。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散热装置中第一、二塔型鳍片组及第一、二、三垂直型鳍片组的特殊排列设计,本技术的散热装置除了可增加各鳍片之间的散热效率,还可以降低气流流经鳍片组的流动阻抗,并增加各鳍片组之间的流体扰动程度,造成乱度的增加,进而能大幅提升整体的散热性能,故可有利于运用在高功率的处理器上。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散热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散热装置的一分解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散热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散热装置中均温板单元的整体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散热装置中均温板单元的下板的俯视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散热装置中均温板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0034]图7为图4的均温板单元在A
‑
A剖线下的部分区域E的剖面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如下:
[0036]1:散热装置
[0037]10:均温板单元
[0038]101:上板
[0039]1011:外表面
[0040]102:下板
[0041]103:腔室
[0042]104:金属块
[0043]105:气流通道
[0044]106:第一毛细结构
[0045]107:第二毛细结构
[0046]108:间隔金属块
[0047]109:液体通道
[0048]11:第一蒸气腔单元
[0049]111,121,133:中空部分
[0050]112,122,132: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温板单元;至少一第一蒸气腔单元及至少一第二蒸气腔单元,其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至少一第一塔型鳍片组,其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以套设该第一蒸气腔单元及该第二蒸气腔单元,且部分外露该第二蒸气腔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塔型鳍片组,其设于该第一塔型鳍片组的部分表面上,以套设该第二蒸气腔单元的外露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三蒸气腔单元,其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蒸气腔单元、该第二蒸气腔单元及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数量各为多个,该第一蒸气腔单元分隔设置于该均温板单元的二端,该第二蒸气腔单元设于各该第一蒸气腔单元之间并位于该均温板单元的二端,且该第三蒸气腔单元设于该第一蒸气腔单元或该第二蒸气腔单元之间的该均温板单元的中间部位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蒸气腔单元具有管体部及弯折部,该管体部的一端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该弯折部由该管体部的另一端所弯折延伸形成,且该弯折部所弯折延伸的方向朝向该均温板单元的侧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垂直型鳍片组及一第二垂直型鳍片组,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并贴附于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该管体部的一侧,该第二垂直型鳍片组设于该均温板单元的外表面上并贴附于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该管体部的另一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与该第二垂直型鳍片组的鳍片排列方向不同于该第一塔型鳍片组或该第二塔型鳍片组的鳍片排列方向。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垂直型鳍片组的高度高于该第三蒸气腔单元自该外表面延伸的高度,且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的高度低于该第三蒸气腔单元自该外表面延伸的高度。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三垂直型鳍片组,其同时设于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与该第一塔型鳍片组上并贴附于该第二塔型鳍片组的侧面,且套设该第三蒸气腔单元的该弯折部,其中,该第三垂直型鳍片组的鳍片排列方向相同于该第一垂直型鳍片组或该第二垂直型鳍片组的鳍片排列方向。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伟,张正儒,黄俊玮,
申请(专利权)人:双鸿电子科技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