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博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858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体,无人机体的四组机翼均活动连接有旋翼,无人机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支腿,无人机体的检修口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的中心端固定连接有阻尼轴承,阻尼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只能够对无人机的高度以及方向进行调整,无法快速有效的对地质岩层进行快速有效的全面拍摄,致使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翼无人机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翼无人机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在飞行时经常进行拍摄等工作。
[0003]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只能够对无人机的高度以及方向进行调整,无法快速有效的对地质岩层进行快速有效的全面拍摄,致使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达到通过对无人机结构进行改变,致使无人机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地质岩层的拍摄角度进行调整,促使整个地质岩层能够快速有效的收集,提升无人机作业效率,方便后续进行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体,无人机体的四组机翼均活动连接有旋翼,无人机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支腿,无人机体的检修口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的中心端固定连接有阻尼轴承,阻尼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达到通过对无人机设计四组旋翼,不仅提升无人机飞行稳定系数,而且能够提升无人机飞行动力,以及结构进行改变,致使无人机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地质岩层的拍摄角度进行调整,促使整个地质岩层能够快速有效的收集,提升无人机作业效率,方便后续进行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目的。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驱动辊、连接辊、串联带和连接杆,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驱动辊的轴心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头部与连接辊的轴心固定连接,驱动辊和连接辊的外壁均与串联带的内壁啮合,采用简单的传动零构件配合,实现摄像头角度高速运转,促使摄像头能够高速有效的对范围内的地质岩层画面进行捕捉,促使整个地质岩层能够快速有效的收集,提升无人机作业效率,方便后续进行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的外壁与密封盖的顶部卡接,连接杆的外壁与阻尼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运行稳定,方便检修更换,提升画面捕捉能力。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衔接架、调节轴、活动杆、支撑件、电动推杆和驱动轴,衔接架和活动杆相连接的位置均与调节轴的外壁活动连接,衔接架和活动杆的外壁均与支撑件的外圈固定连接,支撑件的内壁与驱动轴的尾端活动连接,驱动轴在远离支撑件的一端分别与电动推杆的两头活动连接,采用电力驱动的形式,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摄像头拍
摄角度进行调整,提升无人机体对地质岩层数据采集效率,为后续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提供有利因素。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与摄像头的顶部固定连接,衔接架的顶部与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摄像头倾角调动自如,方便操作者控制。
[0010]优选的,所述摄像头的位置距离两侧支腿间距相等,摄像头的位置处于无人机体正下方中心处,结构设计合理,无人机体在停放和飞行时不会造成摄像头触碰,有效的为摄像头提供防护。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驱动马达、驱动辊、连接辊、串联带和连接杆的设置,采用简单的传动零构件配合,实现摄像头角度高速运转,促使摄像头能够高速有效的对范围内的地质岩层画面进行捕捉,促使整个地质岩层能够快速有效的收集,提升无人机作业效率,方便后续进行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
[0013](2)、本技术通过衔接架、调节轴、活动杆、支撑件、电动推杆和驱动轴的设置,采用电力驱动的形式,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摄像头拍摄角度进行调整,提升无人机体对地质岩层数据采集效率,为后续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提供有利因素。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中:1、无人机体;2、旋翼;3、支腿;4、密封盖;5、驱动机构;6、阻尼轴承;7、摄像头;8、调节机构;501、驱动马达;502、驱动辊;503、连接辊;504、串联带;505、连接杆;801、衔接架;802、调节轴;803、活动杆;804、支撑件;805、电动推杆;806、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体1,无人机体1的四组机翼均活动连接有旋翼2,无人机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支腿3,无人机体1的检修口螺纹连接有密封盖4,密封盖4的中心端固定连接有阻尼轴承6,阻尼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8,调节机构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7。
[0021]进一步,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马达501、驱动辊502、连接辊503、串联带504和连接杆505,驱动马达501的输出轴与驱动辊502的轴心固定连接,连接杆505的头部与连接辊503的轴心固定连接,驱动辊502和连接辊503的外壁均与串联带504的内壁啮合。
[0022]进一步,驱动马达501的外壁与密封盖4的顶部卡接,连接杆505的外壁与阻尼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
[0023]进一步,调节机构8包括衔接架801、调节轴802、活动杆803、支撑件804、电动推杆805和驱动轴806,衔接架801和活动杆803相连接的位置均与调节轴802的外壁活动连接,衔接架801和活动杆803的外壁均与支撑件804的外圈固定连接,支撑件804的内壁与驱动轴806的尾端活动连接,驱动轴806在远离支撑件804的一端分别与电动推杆805的两头活动连接。
[0024]进一步,活动杆803的底部与摄像头7的顶部固定连接,衔接架801的顶部与连接杆505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5]进一步,摄像头7的位置距离两侧支腿3间距相等,摄像头7的位置处于无人机体1正下方中心处。
[0026]在使用时,首先需要通过螺钉将密封板4安装在无人机体1检修口内,随后驱动无人机体1,随着旋翼2的运转带动无人机体飞至地质岩层上方,随后通过电动推杆805驱动,在驱动轴806的运转下,随即调节轴802发生调动,活动杆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体(1)的四组机翼均活动连接有旋翼(2),无人机体(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支腿(3),无人机体(1)的检修口螺纹连接有密封盖(4),密封盖(4)的中心端固定连接有阻尼轴承(6),阻尼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8),调节机构(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马达(501)、驱动辊(502)、连接辊(503)、串联带(504)和连接杆(505),驱动马达(501)的输出轴与驱动辊(502)的轴心固定连接,连接杆(505)的头部与连接辊(503)的轴心固定连接,驱动辊(502)和连接辊(503)的外壁均与串联带(504)的内壁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岩层露头三维精细建模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501)的外壁与密封盖(4)的顶部卡接,连接杆(5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龙叶欣张彦高博燕梦迪詹欣怡丁涵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高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