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475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该方法将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相结合,通过本地化无线传输降低了局部范围数据负载,结合两段独立的无线传输过程,解决了大规模数据传输所带来的传输阻塞问题,在本地数据处理过程中,优先对紧急任务数据进行区分和本地化处理,避免了紧急任务数据处理的延时,通过边缘服务器采用数据有效阈值和视频数据压缩处理方案对恢复后的传感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测数据中的冗余数据进行降冗余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数据传输冗余量,可以提升铁路建设施工作业的施工安全和总体数据传输容量,从而提升了安全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利用率和监测实时性。用率和监测实时性。用率和监测实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网络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铁路工程建设下施工安全监测与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施工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铁路施工过程由于建设周期长、施工风险高、管理难度大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但大部分事故发生前均有前兆,通过监控和检测系统进行铁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测,能够提前发现危险源,以便及时处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0003]然而,在安全监测过程中,由于大量现场设备的接入、生产数据的采集会导致大量冗余数据的产生,进而导致数据利用率低,降低了监测实时性,且会导致紧急任务数据处理的延时,影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数据利用率低、监测实时性差、以及会引起紧急任务数据处理延时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包括:步骤1,本地数据无线传输:在安全监测开始前,将铁路施工区域化分为多个施工分区,在每个施工分区内分别部署边缘服务器和无线接入点,从而形成分布式的无线接入点,在安全监测开始时,在每个施工分区的通信范围内,数据收集设备通过无线通信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和任务数据经过第一段无线信道发送到相应的无线接入点,实现分布式施工分区区内数据传输,其中,监测数据包括传感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测数据,传感监测数据由传感器采集得到,视频监测数据由摄像头采集得到,任务数据由任务监控设备发起;步骤2,本地数据处理:在每个施工分区内,边缘服务器对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迫零接收检测处理,以恢复传感器采集的传感监测数据、摄像头采集的视频监测数据、任务监控设备发起的任务数据;传感监测数据、视频监测数据和任务数据恢复之后,在每个施工分区内通过边缘服务器首先根据需求延时阈值对任务数据中的紧急任务数据与一般任务数据进行区分,区分后对紧急任务数据进行本地化处理,然后通过边缘服务器采用数据有效阈值和视频数据压缩处理方案对恢复后的传感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测数据中的冗余数据进行降冗余处理;步骤3,分布式数据无线传输:通过分布式的无线接入点将每个施工分区内的一般任务数据、以及经过降冗余处理后的传感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测数据经过第二段无线信道统一传输至宏中心基站;
步骤4,宏中心基站的数据恢复与管理在宏中心基站通过最大比合并法对传输到宏中心基站的数据进行线性检测恢复,数据恢复后,宏中心基站分别对所有类型的数据任务进行统一管理与监测。
[0006]上述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其中,步骤1具体包括:将铁路施工区域化分为I个施工分区,在每个施工分区内分别部署边缘服务器和装备了N根天线的无线接入点,从而形成分布式的无线接入点,在每个施工分区的通信范围内,有K个数据收集设备通过无线通信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和任务数据经过第一段无线信道发送到相应的无线接入点,实现分布式施工分区区内数据传输;其中,第一段无线信道中存在I个与各个施工分区一一对应的信道;第i个施工分区的通信范围内无线通信数据的传输公式为:y
i
=W
i
x
i
+n
i
其中,y
i
表示第i个施工分区内无线接入点的接收数据,且y
i
是N
×
1的向量,x
i
表示第i个施工分区内无线接入点的发射数据,且x
i
是K
×
1的向量,W
i
表示第一段无线信道中与第i个施工分区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矩阵,且W
i
是N
×
K的矩阵,n
i
表示第i个施工分区内K个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且n
i
是N
×
1的向量。
[0007]上述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其中,步骤2具体包括:在每个施工分区内,边缘服务器对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迫零接收检测处理,以恢复传感器采集的传感监测数据、摄像头采集的视频监测数据、任务监控设备发起的任务数据,其中,在第i个施工分区内,经边缘服务器迫零接收检测处理后的接收数据的表达式为:r
i
={[(W
i
)
H
W
i
]‑1(W
i
)
H
}y
i
其中,r
i
表示在第i个施工分区内,经边缘服务器迫零接收检测处理后的接收数据;H表示共轭转置运算。
[0008]上述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其中,步骤3具体包括:通过分布式的无线接入点将每个施工分区内的一般任务数据、以及经过降冗余处理后的传感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测数据经过第二段无线信道统一传输至配置了M根天线的宏中心基站,其中,第二段无线信道中存在I个与各个施工分区一一对应的信道;第i个施工分区的数据传输至宏中心基站的无线通信数据的传输公式为:Y
i
=G
iH
Z
i
+m
i
其中,Y
i
表示宏中心基站从第i个施工分区接收到的数据,且Y
i
是M
×
1的向量,G
iH
表示第二段无线信道中与第i个施工分区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矩阵,且G
iH
是M
×
N的向量,Z
i
是边缘服务器对r
i
进行恢复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且Z
i
是N
×
1的向量,m
i
表示第i个施工分区的发射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加性高斯白噪声,m
i
是M
×
1的向量。
[0009]上述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其中,步骤4具体包括:在宏中心基站通过最大比合并法对第i个施工分区传输到宏中心基站的数据进行
线性检测恢复,经宏中心基站恢复后的接收数据的表达式为:其中,R
i
表示宏中心基站对来自第i个施工分区的数据进行恢复后的接收数据,j表示第j个施工分区,且i≠j,G
jH
表示第二段无线信道中与第j个施工分区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矩阵,G
jH
经过共轭转置运算后得到G
j
,Z
j
是边缘服务器对r
j
进行恢复处理后得到的数据,r
j
表示在第j个施工分区内,经边缘服务器迫零接收检测处理后的接收数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将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相结合,通过本地化无线传输降低了局部范围数据负载,结合两段独立的无线传输过程,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本地数据无线传输:在安全监测开始前,将铁路施工区域化分为多个施工分区,在每个施工分区内分别部署边缘服务器和无线接入点,从而形成分布式的无线接入点,在安全监测开始时,在每个施工分区的通信范围内,数据收集设备通过无线通信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和任务数据经过第一段无线信道发送到相应的无线接入点,实现分布式施工分区区内数据传输,其中,监测数据包括传感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测数据,传感监测数据由传感器采集得到,视频监测数据由摄像头采集得到,任务数据由任务监控设备发起;步骤2,本地数据处理:在每个施工分区内,边缘服务器对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迫零接收检测处理,以恢复传感器采集的传感监测数据、摄像头采集的视频监测数据、任务监控设备发起的任务数据;传感监测数据、视频监测数据和任务数据恢复之后,在每个施工分区内通过边缘服务器首先根据需求延时阈值对任务数据中的紧急任务数据与一般任务数据进行区分,区分后对紧急任务数据进行本地化处理,然后通过边缘服务器采用数据有效阈值和视频数据压缩处理方案对恢复后的传感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测数据中的冗余数据进行降冗余处理;步骤3,分布式数据无线传输:通过分布式的无线接入点将每个施工分区内的一般任务数据、以及经过降冗余处理后的传感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测数据经过第二段无线信道统一传输至宏中心基站;步骤4,宏中心基站的数据恢复与管理在宏中心基站通过最大比合并法对传输到宏中心基站的数据进行线性检测恢复,数据恢复后,宏中心基站分别对所有类型的数据任务进行统一管理与监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的铁路施工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将铁路施工区域化分为I个施工分区,在每个施工分区内分别部署边缘服务器和装备了N根天线的无线接入点,从而形成分布式的无线接入点,在每个施工分区的通信范围内,有K个数据收集设备通过无线通信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和任务数据经过第一段无线信道发送到相应的无线接入点,实现分布式施工分区区内数据传输;其中,第一段无线信道中存在I个与各个施工分区一一对应的信道;第i个施工分区的通信范围内无线通信数据的传输公式为:y
i
=W
i
x
i
+n
i
其中,y
i
表示第i个施工分区内无线接入点的接收数据,且y
i
是N
×
1的向量,x
i
表示第i个施工分区内无线接入点的发射数据,且x
i
是K
×
1的向量,W
i
表示第一段无线信道中与第i个施工分区对应的信道的信道矩阵,且W
i
是N
×
K的矩阵,n
i
表示第i个施工分区内K个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且n
i
是N
×
1的向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芳明于小四郑俊卿郭峰韦宝泉王有道刘向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