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52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软弱地基中的方桩,设置在方桩的临水侧的护岸桩,护岸桩防止方桩临水侧的水渗入到挡土侧,挡住挡土侧的土体流入临水侧;浇筑在方桩的上方供以支撑上方土体的混凝土承台;设置在混凝土承台上方土体外侧面的砌块墙,由多块砌块铺设形成,所述砌块内填筑有狗头石或第一种植土;沿高度方向倾斜设于砌块墙上方的土质斜坡。本方案的河道护岸分层设置,具有结构牢靠和生态绿化的双重功能,在实现护岸功能同时也具有生态绿化和景观功能。绿化和景观功能。绿化和景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河道建设有了新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防洪、排涝和抗旱功能以外,对其生态调整以及观光休闲功能的需求日渐凸显。
[0003]对于软弱地基情况下的河道护岸结构,由于土体承载力较差,通常采用斜坡式护岸结构,坡面多用混凝土、浆砌块石或人工草皮修筑而成。这种施工方法占地面积较大,土方施工工程量多,成本高,进度慢。修建完成后的坡面,如果采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等硬质结构,不仅功能单一,而且阻断了水体和土壤之间的交换渠道,动植物不易栖息,丧失了河道护岸的生态和景观功能。如果采用人工草皮护坡,由于河道水流冲刷,经常出现坡面失稳等情况,甚至会有土体随水流进入河道,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水质下降等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层次设计同时具有结构牢靠和生态绿化的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方桩,设置在软弱地基中;
[0007]护岸桩,设置在方桩的临水侧,防止方桩临水侧的水渗入到土体侧,且挡住土体侧的土体流入临水侧;
[0008]混凝土承台,浇筑在方桩的上方以支撑上方的土体;
[0009]砌块墙,设置在混凝土承台上方土体的外侧面,由多块砌块铺设形成,所述砌块内填筑有狗头石或第一种植土;
[0010]土质斜坡,沿高度方向倾斜设于砌块墙的上方。
[0011]为避免砌块内水土流失,作为优选,所述砌块墙的下方设置有防止砌块内土体流失的反滤层,所述反滤层包括位于砌块墙下方的级配碎石以及位于级配碎石下方的土工布。
[0012]为利于土质斜坡的稳固,避免雨水冲刷造成土体的流失,作为优选,所述土质斜坡内沿坡面方向埋设有三维水土保护毯。
[0013]为利于对三维水土保护毯的固定,作为优选,所述三维水土保护毯为多块搭接拼合而成,在搭接处和边沿采用U型钢钉与下方土体固定,所述土质斜坡的坡顶和坡脚处各开挖一条沟槽,将三维水土保护毯的边沿放入沟槽内并使用第二种植土或者混凝土回填。
[0014]为防止护岸土体的流失,作为优选,所述护岸桩为塑钢板桩导向围檩,所述塑钢板桩导向围檩的插槽内设有防止渗流的止水密封条。
[0015]为避免滑坡,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承台上设置有一边挡在砌块墙前侧另一边位
于混凝土承台与砌块墙之间防止砌块受后方土体挤压发生前后位移的L型挡墙。
[0016]为避免河水对砌块内种植土的冲刷,作为优选,所述砌块墙的高度控制在设计常水位以上30~50cm,所述常水位以下的砌块墙的砌块内填筑狗头石,常水位以上填第一种植土,所述第一种植土外包有防止种植土流失的生态袋。
[0017]由于混凝土承台前后所受荷载不同,作为优选,所述方桩为两排,前排方桩之间的间距小于后排方桩的间距,所述护岸桩位于前排方桩的临水侧。
[0018]为利于砌块内雨水的排出,作为优选,所述砌块上预留有排水孔。
[0019]作为优选,所述土质斜坡的坡面供植物种植,所述土质斜坡的坡顶为透水铺装的景观道路。根据具体的需要可以将土质斜坡的坡顶设计为景观道路,采用透水铺装有利于雨水排出,避免积水以及净化下渗的雨水,保护河道的水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软弱地基中设置方桩,方桩的前侧设置护岸桩,避免了河水的渗流或者冲刷造成护岸土体的流失,在方桩上依次设置混凝土承台、砌块墙以及土质斜坡,混凝土承台具有较强的土体承载能力,可以稳定承载上方土体,砌块墙的设置加固了土体,且砌块内填筑有狗头石或第一种植土,形成水体和土壤之间的交换渠道,实现生态绿化的功能,砌块墙上的土质斜坡满足生态绿化,同时因方桩和混凝土承台的设计,起到了路基的效果,土质斜坡的坡顶也满足交通道路的设计要求。本方案的河道护岸分层设置,具有结构牢靠和生态绿化的双重功能,在实现护岸功能同时也具有生态绿化和景观功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桩以及护岸桩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I部的放大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维水土保护毯在坡顶的搭接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土质斜坡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为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方桩1、护岸桩2、混凝土承台3、砌块墙4、土质斜坡5。
[0029]方桩1设置在软弱地基中,为两排,前排方桩11之间的间距小于后排方桩12的间距。
[0030]护岸桩2位于前排方桩11的临水侧,防止方桩1临水侧的水渗入到土体侧,挡住方桩1土体侧的土体流入临水侧;护岸桩2为塑钢板桩导向围檩,塑钢板桩导向围檩的插槽内设有防止渗流的止水密封条21。
[0031]混凝土承台3浇筑在方桩1的上方以支撑上方的土体,混凝土承台3上设置有一边挡在砌块墙4前侧另一边位于混凝土承台3与砌块墙4之间防止砌块墙4受后方土体挤压发生前后位移的L型挡墙7。
[0032]砌块墙4设置在混凝土承台3上方土体的外侧面,由多块砌块41铺设形成,砌块墙4的高度控制在设计常水位以上30~50cm,常水位以下的砌块墙4的砌块41内填筑狗头石,常水位以上填第一种植土42,第一种植土42外包有防止种植土流失的生态袋43,第一种植土42中种植千屈菜、黄菖蒲等水生植物。砌块墙4上预留有排水孔44。
[0033]反滤层6设置在砌块墙4的下方,防止砌块4内土体流失的,反滤层42包括位于砌块墙4下方的级配碎石61以及位于级配碎石61下方的土工布62。
[0034]土质斜坡5沿高度方向倾斜设于砌块墙4的上方,坡面5a上铺设百慕大草皮形成生态护坡,坡顶5b为透水铺装的景观道路。
[0035]三维水土保护毯51沿坡面5a方向埋设在土质斜坡5内,三维水土保护毯51为多块搭接拼合而成,在搭接处和边沿采用U型钢钉52与下方土体固定,土质斜坡5的坡顶和坡脚处各开挖一条沟槽,将三维水土保护毯51的边沿放入沟槽内并使用第二种植土53回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方桩(1),设置在软弱地基中;护岸桩(2),设置在方桩(1)的临水侧,防止方桩(1)临水侧的水渗入到土体侧,且挡住土体侧的土体流入临水侧;混凝土承台(3),浇筑在方桩(1)的上方以支撑上方的土体;砌块墙(4),设置在混凝土承台(3)上方土体的外侧面,由多块砌块(41)铺设形成,所述砌块(41)内填筑有狗头石或第一种植土(42);土质斜坡(5),沿高度方向倾斜设于砌块墙(4)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墙(4)的下方设置有防止砌块(4)内土体流失的反滤层(6),所述反滤层(42)包括位于砌块墙(4)下方的级配碎石(61)以及位于级配碎石(61)下方的土工布(6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质斜坡(5)内沿坡面(5a)方向埋设有三维水土保护毯(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水土保护毯(51)为多块搭接拼合而成,在搭接处和边沿采用U型钢钉(52)与下方土体固定,所述土质斜坡(5)的坡顶和坡脚处各开挖一条沟槽,将三维水土保护毯(51)的边沿放入沟槽内并使用第二种植土(53)或者混凝土回填。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玮昕潘源程慎伟王培新曹恒亮梁鹏飞吴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