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421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端AOM、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和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其中,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解决了CSB单端故障导致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宕机的问题。宕机的问题。宕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辅助驾驶单元
,尤其涉及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铁路运营控制系统中,越来越多的线路会选择全自动无人驾驶,其具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人为操作,提升运行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优点。辅助驾驶单元(Assistant Operation Module,AOM)是全自动无人驾驶必备的控制设备,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车载控制设备(Vehicle On

board Controller,VOBC),VOBC包含列车超速防护设备(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和列车自动驾驶设备(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完成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要求的休眠、唤醒等功能。
[0003]为保证AOM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AOM主机(包含AOM_A、AOM_B)采用热备冗余架构。AOM主机板通过控制输入输出板采集或发送车辆电气接口信息,AOM通信交换板(以下简称CSB)除了完成VOBC与地面设备的报文交换外,也使得AOM成为了独立于VOBC的车载通信对象,可以同控制调度中心、VOBC以及对端AOM进行点对点的网络通信。
[0004]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AOM设备头尾通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安装在列车头尾两端的AOM设备分别被称为控制端AOM和等待端AOM,其中,控制端AOM为正在运行中的AOM设备,等待端AOM为备用设备等待控制端AOM设备出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工作时启动成为新的控制端AOM。放置在列车两端的AOM设备,该AOM设备只能接收单一网络如红网信息(即图1中用粗黑实线表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对应的网络),若想接收双网信息(双网为列车通信领域中的专用名词,所述双网通常使用红网和蓝网区分表示,图1中用粗黑实线表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对应的网络为红网且用细虚线表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对应的网络为蓝网),则需要通过头尾贯通线进行通信,这样保证当单网发生故障时,设备可以照常运行。
[0005]尽管AOM设备中主机板是冗余设计,但是当通信交换板CSB发生单点故障后,本端主机板仍然无法与红蓝网进行通信,导致系统宕机,此时需要车辆原地等待,严重影响运营效率。
[0006]因此,如何保证在CSB发生故障后,本端主机板仍然可以与红蓝网通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在当CSB发生单点故障后,本端主机板仍然无法与红蓝网进行通信,导致系统宕机的问题。通过将传统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中的控制端AOM和等待端AOM分别通过各自的AOM通信交换板才能通信的线路结构改进为控制端AOM与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且等待端AOM也与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进行了上述结构改进后,将AOM设备中原本需要通过通信交换板进行互联的头尾通信关系更新为控制端AOM主机板与等待端CSB进行互联,这样修改后,当控制端的CSB发生异常后,控制端的AOM主机板可以通过等待端的CSB来获取相关信
息,继而实现了头尾CSB的冗余设计,从而达到解决CSB单端故障的问题。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端AOM、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等待端AOM和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其中,
[0009]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
[0010]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控制端AOM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具体包括:
[0012]所述控制端AOM的主机、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第二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
[0013]对应地,所述等待端AOM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直接连接,具体包括:
[0014]所述等待端AOM的主机、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第四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控制端AOM的主机、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第二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具体包括:
[0016]所述控制端AOM主机上新增第一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配线连接所述控制端AOM和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
[0017]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上新增第二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配线连接所述等待端AOM通信交换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
[0018]对应地,所述等待端AOM的主机、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第四中间转换设备与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依次连接,具体包括:
[0019]所述等待端AOM主机上新增第三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三通信接口的第三配线连接所述等待端AOM和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
[0020]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上新增第四通信接口,并使用匹配所述第四通信接口的第四配线连接所述控制端AOM通信交换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包括第一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一来向通信引脚;
[0022]对应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包括第二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二来向通信引脚,所述第三通信接口包括第三去向通信引脚和第三来向通信引脚,所述第四通信接口包括第四去向通信引脚和第四来向通信引脚。
[002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
[0024]所述第一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一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的JK4

16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一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一中间转换设备的JK4

23型号接口连接;
[0025]所述第二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二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的JK4

4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二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二中间转换设备的JK4

8型号接口连接;
[0026]对应地,所述第三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三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的JK4

16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三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三中间转换设备的JK4

23型号接口连接;
[0027]所述第四去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四配线中的去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的JK4

4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四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的JK4

8型号接口连接。
[002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OM的头尾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三通信接口的型号均为RS485且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型号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来向通信引脚通过所述第四配线中的来线与所述第四中间转换设备的JK4

8型号接口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三通信接口的型号均为RS485且使用DB9公头对外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去向通信引脚和所述第三去向通信引脚的型号均为RS485_P,所述第一来向通信引脚和所述第三来向通信引脚的型号均为RS485_N。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OM的头尾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