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调节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81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门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杆状的本体,本体的后端有顶撑头抵靠在座椅上,本体的前端有与车厢地板贴合的的底板,本体的杆身中部有本体旁侧悬置的支杆或板,支杆或板上的螺母座上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前端有抵压头、后端有手柄。本体前端的底板抵压在车箱地板上,这样就将本体固定住了,本体上的支杆或板上的螺母座用来连接螺杆,并且螺杆杆长方向为前抵、后高的斜向布置且前端直抵油门踏板,鉴于螺杆位于本体的旁侧,所以既能保证螺杆抵达到油门踏板并确保油门踏板的正常开闭摆动位移,又实现了本体的可靠固定,两者互不干涉。干涉。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门调节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汽车维修领域,具体讲就是方便汽车试验或维修过程中验证车辆性能需要进行加减速、匀速等操作中代替人工操作的油门调节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步走入家庭成为一种代步工具,汽车工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汽车生产线设备的设计制造上都将高效率,高性能,低成本、小空间等作为优先考量的指标。
[0003]名称为“一种油门踏板控制装置”(CN 210652688 U)中国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即第一夹紧机构30用于连接油门踏板10,执行机构20通过第一夹紧机构30对油门踏板10施加控制力,第二夹紧机构 40用于将执行机构20安装在车身内,以保证执行机构20安装位置的稳定。该技术方案提供的油门踏板控制装置能够代替人工控制油门踏板 10,实现了较长时间对车速、转速的准确控制。上述方案的技术缺陷主要就是其技术方案太过复杂,装置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上、另一端固定在踏板上,所以必然造成装配过程的烦杂。
[0004]名称为“油门踏板控制装置及汽车”(CN 207523439 U)的中国专利文献2中的固定座1沿轴向长度可调,固定座1的长度可以伸缩至特定的长度后固定设置,如固定座1可以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螺接的方式进行长度调节。仪表盘与驾驶室底座之间的距离介于固定座1的轴向最小距离和固定座1的轴向最大距离之间。固定座1放置在驾驶舱内后,可以调节固定座1的长度,以使固定座1伸缩至与仪表盘和驾驶室底座之间的距离相同,固定座1卡接固定在仪表盘和驾驶室底座之间,位移杆2连接在固定座1上,当抵接端21抵接在油门踏板上后将位移杆2 固定在固定座1上。抵接端21的长度沿轴向可以调节,以调节抵接端 21对油门踏板的压力,进而控制油门踏板的开度,当油门踏板的开度符合要求时,固定位移杆2的长度即可,简单方便,简化了调试过程。该方案要求将固定座1固定在仪表盘与驾驶室底座之间,由于仪表盘的特定形状且车型差异巨大,难以获得便于固定座1上端的固定位,所以固定座1固定位难以确定,并且即使固定座1上、下端得以固定,其受力为弯矩形式,所以要求其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方可。
[0005]名称为“一种转毂试验油门踏板控制机构”(CN 203629835U)的中国专利文献3公开的控制机构包括有两个爪形卡槽(1,4)和一个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为圆柱管形;所述一个爪形卡槽4通过连接管5固定于伸缩杆3的一端;另一个爪形卡槽1固定有一个连杆2,所述连杆2 能够伸入伸缩杆3内并与伸缩杆3能够相对伸缩。所述伸缩杆内表面与连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与螺旋伸缩管之间可以自由旋转,通过旋转螺旋伸缩管调节螺旋伸缩管长度,从而控制油门踏板开度。该方案其实在实施时存在两方面的严重问题,其一是机构本身的固定问题,因为使用时将卡槽一端卡住座椅、另一端抵卡在油门踏板上,因为油门踏板本身就是浮动的自由态,其无法作为固定支点来约束其它部件起到支撑作用,控制机构的一端松动的情况下,另一端与座椅的配合亦无法确定,所以说整个机构的位置无法确定;其二是两个爪形卡槽相对于伸缩杆3的杆芯可以转动,当其长度调节合适时,无
法保证两个爪形卡槽分别同时油门踏板和座椅适配抵触,这是由于设置了两个爪形卡槽(1,4)必然导致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用性较好的油门调节控制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状的本体,本体的后端有顶撑头抵靠在座椅上,本体的前端有与车厢地板贴合的的底板,本体的杆身中部有本体旁侧悬置的支杆或板,支杆或板上的螺母座上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前端有抵压头、后端有手柄。
[0008]上述方案中,本体后端有顶撑头抵靠在座椅上,与座椅的抵触部位既可以是坐垫前沿部位也可以是靠背,本体前端的底板抵压在车箱地板上,这样就将本体固定住了,本体上的支杆或板上的螺母座用来连接螺杆,并且螺杆杆长方向为前抵、后高的斜向布置且前端直抵油门踏板,鉴于螺杆位于本体的旁侧,所以既能保证螺杆抵达到油门踏板并确保油门踏板的正常开闭摆动位移,又实现了本体的可靠固定,两者互不干涉。本技术的优点集中表现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油门开度控制可靠。
附图说明
[0009]图1、2、3、4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本技术中的抵压头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6是本技术中的本体后端的顶撑头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所示,一种油门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杆状的本体10,本体10 的后端有顶撑头抵靠在座椅上,本体10的前端有与车厢地板贴合的底板 30,本体10的杆身中部有向本体10旁侧悬置的支杆40或板,支杆40 或板上的螺母座50上连接有螺杆60,螺杆60的前端有抵压头61、后端有手柄62。
[0013]上述方案的显著优点之一就是方便可靠的固定本体10,即本技术是将本体10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座椅上和车厢地板上,并且只需要抵靠配合的方式就可以可靠地固定本体10,座椅所在部位是车厢内最易观察或触及的区域,所以本体10的固定极为方便。由于螺杆60位于本体10 的旁侧,所以,本体10的固定位置处在与油门踏板避让的位置处,并且保证螺杆60又可以抵压到油门踏板的最佳压顶部位处,控制油门踏板开度的螺杆60的后端设置手柄62亦极为有利于调节操作。
[0014]作为优选方案,本体10的后端顶撑头为弯弧状的条形板20且条形板20的弧口方向沿本体10的杆长反方向远离本体10,条形板20的凹弧侧卡置在座椅椅垫2前沿处。选择上述方案的顶撑头即弯弧状的条形板20,可以本体10的一端将方便可靠的约束固定在座椅椅垫2的前沿处,结合图4所示,既方便了条形板20的卡置又方便解除两者间的卡置配合,并且条形板20的简单形状不仅有利于加工,还能够提供可靠的约束及支撑力。
[0015]如图1

4、6所示,所述的条形板20包括上段的圆弧段21和下段的平直段22,本体10的后端连接在圆弧段21和平直段22的结合布置或临近两者结合部位的偏下位置处。上述圆
弧段21用于卡置在座椅椅垫2 的上面和前侧面的部位处,这样可以保证圆弧段21的上段担置在座椅椅垫2的上垫面上,而圆弧段21的下段及下平直段22则与座椅椅垫2的前侧面构成抵靠配合提供支撑力。
[0016]为了简化结构和提高轻量化,本体10的杆身向旁侧悬伸布置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杆40,支杆40的端部连接螺母座50,两螺母座50的螺纹孔规格相同且同芯布置。这样既可以实现装置的结构简化,又保证了螺杆 60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0017]本体10的前端的底板30的板面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倾斜布置且与车厢地板的前端上倾部的地板1贴合。上述方案就是为本体10的前端提供了便于立足的支点,如图4所示,即利用车厢地板的前端上倾部的地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状的本体(10),本体(10)的后端有顶撑头抵靠在座椅上,本体(10)的前端有与车厢地板贴合的底板(30),本体(10)的杆身中部有本体(10)旁侧悬置的支杆(40)或板,支杆(40)或板上的螺母座(50)上连接有螺杆(60),螺杆(60)的前端有抵压头(61)、后端有手柄(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10)的后端顶撑头为弯弧状的条形板(20)且条形板(20)的弧口方向沿本体(10)的杆长的反方向远离本体(10),条形板(20)的凹弧侧卡置在座椅仪椅垫前沿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板(20)包括上段的圆弧段(21)和下段的平直段(22),本体(10)的后端连接在圆弧段(21)和平直段(22)的结合布置或临近两者结合部位的偏下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门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10)的杆身向旁侧悬伸布置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杆(40),支杆(40)的端部连接螺母座(50),两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明虎刘银生张淼淼孙峰汤长春谷俊生梁胜刘炳颖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