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14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吊装回收装置和用于在水面或陆地上飞行起降的起降装置。所述吊装回收装置包括电动滚筒与电磁卡爪,电动滚筒可拆卸地设置于无人机本体上,电磁卡爪与电动滚筒之间通过缆绳连接。所述起降装置包括舵机模块、滑轮机构和可三折叠的起落脚,舵机模块会与滑轮机构配合展开和收起外包有防水帆布的起落脚,完成飞行装置的水上起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节能高效地利用同一装置完成不同种类无人装备的回收,还可以消除无人机落水后无法返回的风险。回的风险。回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装备回收研究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人艇、无人船及水下机器人等无人装备在海洋湖泊探测与开发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水环境情况复杂多变,水上无人装备与母船的对接困难,在完成探测任务后操作者很难操控其准确稳定地返回岸边或母船。同时海水的腐蚀,波浪的拍击、能源耗尽等原因导致无人装置很容易出现故障,失去动力,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探测数据丢失。因此,水上无人装备如何高效、可靠地进行回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无人飞行装置搭载特定模块,可较好的解决回收过程的诸多难题。
[0003]在现有的无人装备回收技术中,利用同一个装置回收不同种类的无人装备均是使用同样的方法。如对比文件CN113148019A所述的一种水面自主回收自主水下机器人的回收系统,采用的是利用无人机进行抛缆绳辅助,船艇作为回收主动力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案结构略复杂,耗费较多能源,若回收的仅是微型机器人,未免有些大材小用。另外,该方案需要在回收的装置上预留对接部件,不适用于那些没有设置对接部件的无人装备回收。
[0004]同时,进行水上无人装备回收需要在水面上飞行,无人机飞行过程中若碰上意外情况,如大风或操作不当容易落水,落水后会损坏设备,还可能又需要发动另外的设备进行回收。对比文件CN211167443U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无人机防坠水装置,但此装置仅能保护无人机不浸入水中,无法使无人机自行重新起飞,仍然无法自行返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能够方便、节能、高效地利用同一个装置完成对不同种类无人装备的回收,同时还能在意外落水后保证机体安全并自行返回。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吊装回收装置和用于在水面或陆地上飞行起降的起降装置;所述吊装回收装置包括电动滚筒与电磁卡爪,所述电动滚筒可拆卸地设置于无人机本体上,所述电磁卡爪末端分别安装了末端普通磁铁与末端电磁铁,所述电磁卡爪经过防水处理;所述电磁卡爪与电动滚筒之间通过缆绳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电动滚筒通过连接卡板与无人机本体连接。
[000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包括至少一个不同缆绳长度的吊装回收装置。
[0009]优选地,所述起降装置上方设有舵机模块,所述舵机模块与无人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起降装置底端设有雷达探测装置。
[0010]优选地,所述起降装置包括集束器、集束器导轨挂钩、滑轮机构和三折叠的起落脚;所述集束器通过滑轮机构与所述舵机模块连接,所述起落脚通过螺栓与所述集束器连
接,所述起落脚的第二折叠臂末端设有陆降支点,所述起落脚底部外侧可拆卸地安装有防水帆布。
[0011]优选地,所述起落脚设置为8个。
[0012]优选地,所述舵机模块包括舵机和内设的控制系统。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0014](1)本专利技术利用可拆卸的滚筒与电磁卡爪的配合,不仅可以使无论预装对接部件与否的水上无人装备实现与无人机的对接,还可以实现操作者与无人装备的直接对接,从而节能高效地完成多种类水上无人装备的回收,同时,不同缆绳长度的吊装回收装置的配置也给不同种类装备的回收带来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0015](2)本专利技术利用配置的起降装置,保障了无人机坠水后的安全性,还可以在调整后重新起飞,自行返回,为无人机的水上工作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支持;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舵机模块以及滑轮机构带动起落脚的折叠与展开,并配合防水帆布完成无人机的水面起落,结构简单且成本不高,防水帆布还可在陆地起落时拆卸掉,减轻重量,增加落地时的稳定性;
[0017](4)本专利技术利用伞式三折叠起落架骨架,在装置展开时可作为水面起落架形态艇的支撑骨架,在装置闭合时可作为落地起降的支脚,且四杆机构可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所需的附图做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作业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陆地起降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水面起降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起降装置的滑轮机构半剖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起降装置的骨架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起降装置的骨架与滑轮机构连接的半剖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吊装回收装置。
[0027]其中,1

电动滚筒,2

电磁卡爪,201

末端普通磁铁,202

末端电磁铁,203

连接卡板,3

雷达探测装置,4

舵机模块,401

舵机,5

起降装置,501

集束器,502

集束器导轨挂钩,503

滑轮机构,504

陆降支点,505

起落脚,6

无人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如图1和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要包括无人机本体6、吊装回收装置和用于在水面或陆地上飞行起降的起降装置5。吊装回收装置配备电动滚筒1与电磁卡爪2,电动滚动可拆卸地安装于无人机本体6上,优选采用连接卡板203。电磁卡爪2经过了防水处理,其末端分别安装了末端普通磁铁201与末端电磁铁202。在末端电磁铁202正向通电后与末端普通磁铁201暴露端极性相同互斥,卡爪张开;反向通电后末端电磁铁202极性改变与末端普通磁铁201产生吸附,卡爪闭合。电磁卡爪2不仅可以捕获预留了可用于牵引的对接部件的无人装备,还可以捕获没有预留的无人装备。电磁卡爪2与电动滚筒1之间用缆绳连接,缆绳可更换。
[0030]另外,如图1所示,起降装置5上方连接有舵机模块4,舵机模块4也安装于无人机本体6上,起降装置5底端设有雷达探测装置3。如图5

7所示,起降装置5包括集束器501、与集束器501上的导轨相匹配的集束器导轨挂钩502、滑轮机构503和起落脚505。舵机模块4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本体(6)、吊装回收装置和用于在水面或陆地上飞行起降的起降装置(5);所述吊装回收装置包括电动滚筒(1)与电磁卡爪(2),所述电动滚筒(1)可拆卸地设置于无人机本体(6)上,所述电磁卡爪(2)末端分别安装了末端普通磁铁(201)与末端电磁铁(202),所述电磁卡爪(2)经过防水处理;所述电磁卡爪(2)与电动滚筒(1)之间通过缆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滚筒(1)通过连接卡板(203)与无人机本体(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不同缆绳长度的吊装回收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无人装备回收的水陆两栖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装置(5)上方设有舵机模块(4),所述舵机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记文范波冯学东梁东生张连仁王佳卢道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