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06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5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风水联合冷渣器存在对大颗粒底渣处理能力不足,造成流化不良,冷渣器故障率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冷却水管束安装在冷渣器壳体内,进渣管的一端连接在炉膛上,进渣管的另一端插装在冷渣器壳体的顶部前端位置,排渣管插装在冷渣器壳体底部的尾端位置,回风管的一端安装在冷渣器壳体的顶部,回风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炉膛上,多个风箱并排纵向安装在冷渣器壳体的底部,每个风箱上安装一根进气管,每根进气管上安装一个调节阀,多个风帽成阵列形式设置在冷渣器壳体底部的布风板与风箱之间,风帽的出气口安装在布风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排渣和换热。热。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国家能源政策对于煤炭的高效清洁使用要求进一步提高,提高锅炉效率降低火电厂发电煤耗成为火电厂技术升级的重要努力方向,有效的提高锅炉效率的手段是降低排烟温度。
[0003]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的冷渣器冷却风均采用冷风,造成锅炉冷风率过高,空预器对烟气的冷却能力下降,从而使排烟温度升高,锅炉的经济性变差。另外,锅炉低负荷主汽温度调整手段较少,易使低负荷主汽温度偏低。
[0004]同时,目前使用的风水联合冷渣器存在对大颗粒底渣处理能力不足,造成流化不良,冷渣器故障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风水联合冷渣器存在对大颗粒底渣处理能力不足,造成流化不良,冷渣器故障率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和冷却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包括冷渣器壳体、进渣管、排渣管、回风管、冷却水管束、多个风箱和多个风帽,所述的冷却水管束安装在冷渣器壳体内,进渣管的一端连接在炉膛上,进渣管的另一端插装在冷渣器壳体的顶部前端位置,排渣管插装在冷渣器壳体底部的尾端位置,回风管的一端安装在冷渣器壳体的顶部,回风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炉膛上,所述的多个风箱并排纵向安装在冷渣器壳体的底部,每个风箱上安装一根进气管,每根进气管上安装一个调节阀,所述的多个风帽成阵列形式设置在冷渣器壳体底部的布风板与风箱之间,风帽的出气口安装在布风板上,通过多个风箱进来的气体通过风帽进入冷渣器壳体内。
[000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09]1、本专利技术采用多介质冷却底渣,前两个风箱采用冷烟气代替大部分冷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降低了锅炉冷风率,使冷风用量降低70%,提高空预器对烟气的冷却能力,可有效控制排烟温度,因冷烟气温度约为80℃,与冷渣器出口灰渣温度温差小,所以最后一个风箱采用温度更低的冷空气,保证冷却效果;
[0010]2、本专利技术引进烟气再循环,使锅炉具有了提高低负荷汽温的调整手段,有利于锅炉低负荷气温的保证;
[0011]3、冷空气和冷烟气主风道连接,使两路风互为备用,一路故障时可进行切换,提高机组可靠性;
[0012]4、本专利技术中冷渣器壳体底部采用倾斜布置,中间设置溜渣槽,两侧和溜渣槽内风量分配不同,通过风量分配调整,提高大渣的处理能力;
[0013]5、使用猪尾巴管风帽全部埋在浇注料内,有利于灰渣的流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A

A处的剖视图;
[0017]图4图3B

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包括冷渣器壳体1、进渣管2、排渣管3、回风管4、冷却水管束5、多个风箱6和多个风帽8,所述的冷却水管束5安装在冷渣器壳体1内,进渣管2的一端连接在炉膛上,进渣管2的另一端插装在冷渣器壳体1的顶部前端位置,排渣管3插装在冷渣器壳体1底部的尾端位置,回风管4的一端安装在冷渣器壳体1的顶部,回风管4的另一端连接在炉膛上,所述的多个风箱6并排纵向安装在冷渣器壳体1的底部,每个风箱6上安装一根进气管,每根进气管上安装一个调节阀,所述的多个风帽8成阵列形式设置在冷渣器壳体1底部的布风板9与风箱6之间,风帽8的出气口安装在布风板9上,通过多个风箱6进来的气体通过风帽8进入冷渣器壳体1内。
[0020]灰渣通过进渣管2进入多介质冷渣器,先与前面风箱进入的冷烟气和冷渣器内的冷却水管束换热,温度降低后的灰渣进入最后一个风箱区域,与温度更低的冷风和水换热,最后通过排渣管3排出系统,参与冷却后的风和烟气通过回风管4回到炉膛。
[0021]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布风板9由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
[0022]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3]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布风板9上表面铺设一层耐火保温浇注料,风帽8的出气口端与布风板9上的耐火保温浇注料层平齐。
[0024]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25]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布风板9成凹字形设置,布风板9两侧高,中间低,低的部分构成溜渣槽7,且布风板9两侧高处向溜渣槽7处倾斜。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0026]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风帽8为猪尾巴管风帽。
[0027]本专利技术采用猪尾巴管风帽主要是因为采用此风帽可以使得其顶部不需伸出布风板即可向冷渣器内通风,底渣在冷渣器底部流动时,不会因为风帽的原因而产生滞留的问题。
[0028]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0029]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布风板9两侧高处底部布置的
风帽8直径小于布风板9溜渣槽7底部布置的风帽8的直径。
[0030]进入冷渣器的高温底渣沿着底部的斜坡向后端运动,因布风板9两侧高处底部布置的风帽8直径小于布风板9溜渣槽7底部布置的风帽8的直径,布风板9两侧的风力小,溜渣槽的风力大,因此冷渣器底部两侧的底渣为鼓泡床状态,溜渣槽内的底渣为湍流床状态,大颗粒底渣从布风板两侧顺着斜坡流入溜渣槽,在溜渣槽内更大量的风力作用下运行到冷渣器末端,通过排渣管排出。
[0031]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32]具体实施方式七: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风箱6个数为3个。
[0033]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0034]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冷渣器壳体1底部前端的两个风箱6的进气管分别与冷烟气进气管主管路连接,第三个风箱6的进气管与冷空气进气管路连接
[0035]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36]具体实施方式九: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冷烟气进气管主管路与冷空气进气管之间连通有一条备用管路,且冷烟气进气管路主管路上和冷空气进气管路上设置有增压风机10,所述的备用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
[0037]冷烟气取自脱硫塔出口,冷烟气和冷空气经增压风机增压后进入风箱,而后通过大量的猪尾巴管风帽进入冷渣器内对底渣进行冷却。冷空气和冷烟气管道主路连接,以风门控制是否连通,使两路风互为备用,防止因一路风机故障引起设备停运。
[0038]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冷渣器壳体(1)、进渣管(2)、排渣管(3)、回风管(4)、冷却水管束(5)、多个风箱(6)和多个风帽(8),所述的冷却水管束(5)安装在冷渣器壳体(1)内,进渣管(2)的一端连接在炉膛上,进渣管(2)的另一端插装在冷渣器壳体(1)的顶部前端位置,排渣管(3)插装在冷渣器壳体(1)底部的尾端位置,回风管(4)的一端安装在冷渣器壳体(1)的顶部,回风管(4)的另一端连接在炉膛上,所述的多个风箱(6)并排纵向安装在冷渣器壳体(1)的底部,每个风箱(6)上安装一根进气管,每根进气管上安装一个调节阀,所述的多个风帽(8)成阵列形式设置在冷渣器壳体(1)底部的布风板(9)与风箱(6)之间,风帽(8)的出气口安装在布风板(9)上,通过多个风箱(6)进来的气体通过风帽(8)进入冷渣器壳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风板(9)由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风板(9)上表面铺设一层耐火保温浇注料,风帽(8)的出气口端与布风板(9)上的耐火保温浇注料层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介质冷渣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峰姜孝国顾伟伦王刚王德华朱英伟贺峰祁传西陈建斌李新赵孔友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陕西彬长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