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83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具体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包括非离子乳化剂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
,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

技术介绍

[0002]压敏胶黏剂是一种特殊的粘合剂,一旦将其贴合或施加在被粘结面上,无需溶剂或热量,仅以手指或借助其他工具轻轻压下,就可以把被粘物牢固地粘结起来。压敏胶粘剂的这种对压力敏感的粘合性能是它的最根本性能,也是它区别于其它胶粘剂或胶粘制品的显著标志。为了具有这种快粘性和抗剥离应力的弹性,压敏胶通常是以长链聚合物为基料,加入增粘树脂和软化剂制得。一般来说,压敏胶组分中应包括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于使用温度20℃~60℃的聚合物,在使用温度下这种聚合物为高精度流体,表现出较好的粘着性。
[0003]在建筑领域,丙烯酸酯胶粘剂常用做玻璃纤维网格布的表面涂层剂,在网格布表面形成保护膜,以提高其强力、耐碱性等,随着人们对环保、安全和节能等日益重视以及压敏胶应用的不断扩大,压敏胶向低污染、省能源、高性能及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乳液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无污染、聚合时间短、对各种材料都有良好的粘接性和涂膜无色透明等优点,乳液聚合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及溶于水的引发剂四种基本组分组成。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压敏胶,它是丙烯酸酯单体和其它乙烯类单体的共聚物。与其它压敏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几乎不用加防老剂便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热性;无相分离和迁移现象,透明性好,耐油性佳。
[000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丙烯酸酯胶粘剂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涂层柔软性与粘连性之间的矛盾,当涂层满足柔软性的同时,网格布在退卷时层与层之间易发生粘连,造成涂层容易发黏,而且现有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的施胶厚度较大,导致该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的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通过添加纳米海泡石,并对纳米海泡石进行改性,利用纳米海泡石本身较高的化学活性,很可能与丙烯酸酯乳液产生某种形式的键合,从而改善涂层发黏的缺点,而且还能够提高丙烯酸酯乳液的粘接力,进而能够减小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压敏胶黏剂的施胶厚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所使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非离子乳化剂20

40份、离子乳化剂2

7份、过硫酸铵2

7份、水700

900份、丙烯酸丁酯550

7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60

80份、丙烯酸

a

乙基己酯100

200份、丙烯酸20

40份、纳米海泡石0.1

0.5份、硅烷偶联剂1

5份、
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0.5

1.5份。
[0007]进一步地,所使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非离子乳化剂20份、离子乳化剂2份、过硫酸铵2份、水700份、丙烯酸丁酯5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60份、丙烯酸

a

乙基己酯100份、丙烯酸20份、纳米海泡石0.1份、硅烷偶联剂1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0.5份。
[0008]进一步地,所使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非离子乳化剂30份、离子乳化剂5份、过硫酸铵5份、水800份、丙烯酸丁酯6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0份、丙烯酸

a

乙基己酯150份、丙烯酸30份、纳米海泡石0.3份、硅烷偶联剂3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1份。
[0009]进一步地,所使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非离子乳化剂40份、离子乳化剂7份、过硫酸铵7份、水900份、丙烯酸丁酯7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0份、丙烯酸

a

乙基己酯200份、丙烯酸40份、纳米海泡石0.5份、硅烷偶联剂5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1.5份。
[0010]一种制备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1]步骤一、将非离子乳化剂与离子乳化剂、过硫酸铵、水配成乳化液,然后将配置成的乳化液加入反应釜;
[0012]步骤二、将单体形式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

a

乙基己酯、丙烯酸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单体的五分之四混合液装入滴液漏斗中,另五分之一则加入已有乳化液的反应釜中;
[0013]步骤三、启动反应釜,进行搅拌并升温到80℃,保持0.5

1h;
[0014]步骤四、向反应釜中滴加步骤二中制备的混合单体,在2

3h内加完,在80

85℃下反应1.5

2.5h,然后停止加热,使反应釜内部温度降温到60℃,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到9,然后放置1

2天,使pH值稳定到7.5,即可得到丙烯酸酯乳液;
[0015]步骤五、纳米海泡石粒子的表面处理:将纳米海泡石粉末浸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保持混合溶液温度为60℃,搅拌3h,然后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升高溶液的温度至80℃,并且继续搅拌3h,然后过滤,利用真空泵抽干,然后烘干;
[0016]步骤六、分别称取5份丙烯酸酯乳液置于单口烧瓶中,每份质量100g,分别称取5份纳米海泡石,将步骤五中处理后的海泡石粉体分别加入烧瓶内,然后将烧瓶置于超声波震荡器内分散30min,再用强力搅拌器高速搅拌3h,转速为1500r/min以上,利用搅拌器强大的剪切力把纳米粉体均匀分散在丙烯酸酯乳液中,即得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
[0017]进一步地,使用的搅拌釜是带有锚式搅拌器的500L搪瓷反应釜,利用蒸汽夹套加热,投料系数0.7,搅拌速度90r/min,反应温度80

85℃。
[0018]进一步地,在步骤五中采用海泡石与硅烷偶联剂、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的用量配比为1:0.1:0.1。
[0019]进一步地,在步骤六中,5份纳米海泡石粉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丙烯酸酯乳液的0.1%、0.2%、0.3%、0.4%、0.5%。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纳米海泡石,利用纳米海泡石沿纤维延长方向存在着定向孔道、表面多沟槽、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流变性、极性,对有机质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纳米海泡石加人到乳液体系后,以粉体粒子的形式填充于乳液涂层的空隙内,甚至与大分子产生化学结合,能阻碍乳液大分子链段的运动,从而改善涂层发黏的缺陷,而且由于纳米海泡石本
身较高的化学活性,与丙烯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使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非离子乳化剂20

40份、离子乳化剂2

7份、过硫酸铵2

7份、水700

900份、丙烯酸丁酯550

7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60

80份、丙烯酸

a

乙基己酯100

200份、丙烯酸20

40份、纳米海泡石0.1

0.5份、硅烷偶联剂1

5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0.5

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使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非离子乳化剂20份、离子乳化剂2份、过硫酸铵2份、水700份、丙烯酸丁酯5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60份、丙烯酸

a

乙基己酯100份、丙烯酸20份、纳米海泡石0.1份、硅烷偶联剂1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0.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使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非离子乳化剂30份、离子乳化剂5份、过硫酸铵5份、水800份、丙烯酸丁酯6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0份、丙烯酸

a

乙基己酯150份、丙烯酸30份、纳米海泡石0.3份、硅烷偶联剂3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1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使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非离子乳化剂40份、离子乳化剂7份、过硫酸铵7份、水900份、丙烯酸丁酯7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0份、丙烯酸

a

乙基己酯200份、丙烯酸40份、纳米海泡石0.5份、硅烷偶联剂5份、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1.5份。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重复揭贴使用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工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登武吴卫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