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冷水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72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冷水机组,其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内一侧的冷机,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另一侧的水泵及冷却塔。所述水泵的出水管道横向的且不发生上、下高度变化的与所述冷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泵横向设置,而水泵的出水管道横向延伸且不发生上下高度变化的与所述冷机连接。这样减少了出水管道的局部阻力损失,有益于节能环保,也使得排水安装更加灵活。将冷却塔与水泵上下布置集成一体后与冷机并接,大幅提升了设备的集成度,有效缩短了1/3的机组长度,并确保机组重量分布更均匀,也便于全套设备吊装运输和放置于室外。也便于全套设备吊装运输和放置于室外。也便于全套设备吊装运输和放置于室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冷水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一体式冷水机组。

技术介绍

[0002]一体式冷水机组相比传统施工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集成度高、综合投资成本小等优势,在各个行业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当前的一体式冷水机组,一种结构类型是冷却塔+水泵模块+冷水机组水平布置。这导致整机长度较长,占地面积大,此外水泵容易发生汽蚀,对水泵运行不友好。而且冷水机组的重心容易侧偏,导致吊装出现不平衡等问题。另一种结构类型是冷却塔与水泵分体制造,到施工现场再集成安装。这使得现场需要较大的空间,并增加了施工工程量。上述两种冷水机组经过水泵泵出的水,由管道输入蒸发器或冷凝器时,水泵出口的管道系统在进入冷机前均存在上下标高尺寸的变化,这增加了管道局部阻力损失,以致耗能不环保。
[0003]因此,如何克服现有一体式冷水机组管道系统在进入冷机前管道局部阻力损失大,耗能不环保的缺陷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一体式冷水机组管道系统管道局部阻力损失大,耗能不环保的问题,提供一种管道局部阻力损失小,环保节能以及占地面积小、集成度高的一体式冷水机组。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式冷水机组,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内一侧的冷机,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另一侧的水泵及冷却塔。所述水泵的出水管道横向的且不发生上、下高度变化的与所述冷机连接。
[0006]较优的,所述冷却塔与水泵呈上下布置且集成一体。
[0007]较优的,所述冷机、水泵和冷却塔通过一体化底座安装于所述的箱体内。
[0008]较优的,设于所述冷却塔下侧的接水盘与所述水泵入口的高度差为0.5

1m。
[0009]较优的,所述冷机所处的箱体部分为独立的保温防水结构。
[0010]较优的,所述水泵及冷却塔所处的箱体部分的壁体设有多个百叶窗门结构。
[0011]较优的,所述水泵包括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所述冷机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
[0012]较优的,所述水泵安装在水泵底座上,通过侧向支撑和/或水平支撑将所述水泵固定。
[0013]较优的,所述水泵为卧式水泵或立式水泵。
[0014]本技术将冷却塔与水泵上下布置集成一体后与冷水机组并接,相比于冷却塔+水力模块+冷机的水平布置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设备的集成度,充分利用了机组内部的有限空间,还有效缩短了1/3的机组长度,并确保机组重量分布更均匀,便于全套设备吊装运输以及放置于室外。特别是采用水泵的横向设置,水泵的出水管道横向延伸且不发生上下高度变化的与所述冷机连接。如此减少了出水管道的局部阻力损失,有益于节能环保,也
使得排水安装更加灵活。还有效改善了冷却水泵入口汽蚀现象,保障了冷却水泵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除去箱体前壁体的主视图;
[0016]图2为图1的除去顶部冷却塔的俯视图;
[0017]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图1、2、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式冷水机组的实施例,其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开式或闭式冷却塔3、冷冻水泵9和冷却水泵10、冷机
‑‑
蒸发器7和冷凝器6等、进出水管道和阀门、仪表器件、配电控制柜4等冷水机组必备的元器件。所述冷却塔3与冷冻水泵9、冷却水泵10呈上下纵向布置且集成一体设于箱体的左侧部1,而冷机
‑‑
蒸发器7和冷凝器6以及配电控制柜4等设于箱体的右侧部5。本实施例,冷机、水泵和冷却塔等零部件先集成在一体化底座11上,后安装于箱体内。通过设置一体化底座11可优化冷站的重量承载,还便于实现整体的吊装、转运和安装。将冷冻水泵9、冷却水泵10、管道、阀门等水泵零部件均布置在冷却塔3的下方,使得冷却塔3与水泵零部件在垂直方向分布,便极大的缩小了机组的长度尺寸。进一步的,使得位于冷却塔3的填料下方的接水盘8与所述水泵入口的高度差为0.5

1m,上部接水盘8中的水可通过重力直接灌入冷却水泵10入口,避免了接水盘8与水泵平行布置时的冷却水泵10吸空,或者吸入口压力过低的风险。有效改善了冷却水泵10入口的汽蚀现象,保障了冷却水泵10的稳定运行。由于接水盘8与水泵纵向之间存在一定空间,方便了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0020]请阅图1、2、3,本技术将冷冻水泵9和冷却水泵10横向的水平设置,使得冷冻水泵9的出水管道12和冷却水泵10的出水管道13横向水平的与冷机的蒸发器7和冷凝器6对应的壳管接口连接。所述两水泵的出水管道12、13横向延伸时不发生纵向转折的上、下高度的变化。所述两水泵可以选用卧式水泵或立式水泵,由于底部的水泵零部件安装高度空间受限,水泵水平安装。通常两水泵先水平安装在水泵底座14上,并通过侧向支撑和/或水平支撑将水泵固定。水泵底座14为水泵提供稳固的支撑,使得水泵电机也可以水平设置,以便水泵出水管口水平连接。设有所述冷机

蒸发器7和冷凝器6以及配电控制柜4的箱体右侧部5为独立的保温防水结构。即该右侧部分可用防水防火保温材料作成围护结构,例如采用发泡板或者彩钢岩棉板等,以实现冷机侧的隔热,避免日晒高温炙烤。冷却塔3及水泵所处的箱体左侧部1的壁体上还设有多个百叶窗门结构,为冷却塔3顶部的风机2抽风换热减少了风阻,同时为零部件的检修提供了进出便利。另外,冷却塔3与冷机距离非常近,冷却水泵10的扬程只需要10m即可,冷却水泵10可采用中底转速电机。冷却水泵10的电机功率相比于常规集成冷站或传统制冷机房的水泵选型要小40%,节能环保。
[0021]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的一体式冷水机组的水流换热是这样工作的:
[0022]冷冻水流:冷冻回水从用冷末端经由冷冻水回水管道15回到一体式冷水机组,即直接进入冷冻水泵9的入口。由冷冻水泵9从水平方向(横向)泵出后,经水平的冷冻水出水
管道12进入冷机的蒸发器7,换热降温后出来到蒸发器7的冷冻水输出口,经由冷冻水主管18送到用冷末端进行换热工作。冷冻水出水管道12进入蒸发器7前不发生上、下高度的变化。这样减少了出水管道的局部阻力损失,有益于节能环保,也使得排水安装更加灵活。
[0023]冷却水流:冷却塔3与冷机左右并排布置,且设置于水泵零部件的上方。冷却塔3下侧的接水盘8内的水经由冷却水回水管道16进入冷却水泵10的入口,由冷却水泵10从水平方向(横向)泵出后,经水平的冷却水出水管道13进入冷机的冷凝器6,换热后出来经由冷却水管17送入冷却塔3的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喷淋水与冷却塔中的填料换热后进入下方的接水盘8,完成换热循环。同理,冷却水出水管道13进入冷凝器6前也不发生上、下高度的变化。这样减少了出水管道的局部阻力损失,有益于节能环保,也使得排水安装更加灵活。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冷水机组,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箱体内一侧的冷机,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另一侧的水泵及冷却塔,所述水泵的出水管道横向的且不发生上、下高度变化的与所述冷机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与水泵呈上下布置且集成一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机、水泵和冷却塔通过一体化底座安装于所述的箱体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冷却塔下侧的接水盘与所述水泵入口的高度差为0.5

1m。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波王升王娟龙锦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